从农村小伙到上校军医,林庆龙32年不凡的军旅人生

记者 王超

厚厚的一摞荣誉证书,彰显着林庆龙参军入伍32年的责任和担当,最早的立功受奖证书,距今已30余年,纸页早已泛黄。今年52岁的林庆龙,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鱼城镇林庄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7年参军入伍,2009年担任武警东营支队卫生队队长兼主治医师。2019年正式退休。

这位50多岁的退休老军医,多年来一直奔走在工作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但是他用脚踏实地的工作,让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熠熠生辉。

苦学专业知识 晚上12点前没睡过觉

1987年参军入伍后,林庆龙刻苦训练,渴望练就过硬本领。有时外出执行勘探任务,一去就是半年,在深山老林里迎风斗雪睡帐篷,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艰苦的环境没有让林庆龙畏缩,反而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苦是肯定的,但是武警战士不怕苦,艰苦是军人品格的‘磨刀石’。”回忆起参军之初,林庆龙斩钉截铁地说道。

除了日常的工作和训练,林庆龙不忘主动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7月,林庆龙考入了武警医学院临床专业。进入医学院后,林庆龙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教室、宿舍甚至被窝里,林庆龙总是抱着书本。学专业知识,练专业技能,晚上12点之前他从没睡过觉。“当时的想法很简单,穿上军装咱就得在部队好好干好好学,不能辜负父母家人和领导战友们的期望。”林庆龙说道。1992年,林庆龙从医学院学成毕业,回到所在部队成为一名卫勤人员,为战士们服务。

待战士如亲人 无声处默默奉献

1993年11月,因部队工作需要,林庆龙调入武警东营支队卫生队,在这里,林庆龙度过了他此后26年的军旅生涯。

在一次训练中,一名战士突然休克,林庆龙第一时间冲上去进行急救,吸氧、按压……一系列迅捷又娴熟的救治措施后,这名战士最终化险为夷。像这样的情形,是林庆龙军旅生涯中,最常见的“战斗”。

坐诊、写病历、配药、扎针、量体温……楼上楼下来回跑,这就是林庆龙的日常工作状态。对于来到卫生队的每一名官兵,林庆龙都会仔细询问,细心照顾,因为他心中最惦念的,就是这些远离家庭和父母的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无论是感冒发烧还是跌打损伤,身边没有家人陪着,战士心里肯定是空落落的,我就既要当好大哥又当好父母,让孩子们放心、安心,踏踏实实地在部队服役。”林庆龙说道,只有把照顾官兵像照顾孩子一样,才能履好职,尽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训练时,林庆龙和战士们一起流汗、一起吃苦、一起摸爬滚打。

工作中,林庆龙有个习惯,每天有什么工作,哪个战士生病需要几点去看望,他都会记在自己的日历本上,一抬头就能看到。厚厚的日历本上面,从每年的第一天,记录到最后一天,满满当当。

面对战友,他是最值得信赖的健康守护者;面对疫情,他是勇挑重担的白衣先锋。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他第一时间报名,要求到防控一线去,一待就是两个半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此时的林庆龙虽然已经退休,但他依然踊跃参与到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为筑牢安全防线贡献自己的力量。

业务精湛 先后发表二十余篇专业论文

《武警部队基层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武警新兵训练伤的院前与院内急救流程》《浅谈如何做好武警部队基层卫生工作》……多年来,林庆龙在多个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记者在林庆龙家中的书房里看到,除了多年来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奖章,就是各种医学书籍,临床笔记。一项项荣誉背后,是汗水与付出,自从从事军医工作以来,林庆龙刻苦钻研、忘我工作,迅速成为业务骨干。在具备系统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基础上,他注意坚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并积累实践经验。凭着这股精神头,林庆龙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被评为先进。同样凭着这股子精神头,30多年来,林庆龙给战士治病,帮群众义诊,大大小小的病症在他的手里都能得到很好的医治。

谈起自己的从军路,林庆龙说得最多的就是要感谢部队,是部队让他从一个农村小伙成长到了现在,虽然自己已经退休,但是只要部队需要,他会毫不犹豫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军三十二年 休假不足三十天

在军医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但他还有儿子和父亲的身份,在他坚守奉献的背后,有一组数据让人忍不住落泪。

第一次考学休假10天,结婚时休假5天,妻子生孩子休假2天,父亲住院休假7天……“在部队三十多年,总共休假不足三十天。”不知道孩子是哪个班级,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面对坚强的妻子,他腼腆地笑了;而想起多年患病却未尽孝心的老父亲,他忍不住哭了。

“忠孝难两全”,这是让林庆龙最难受的一点。他感谢亲人,给予自己一个温馨的家庭。哥哥在邮政局工作,姐姐在家务农。父亲在世时瘫痪多年,身边二十四小时离不了人,一般是哥哥早上去上班,姐姐来接替,哥哥下班了再来换姐姐,两个人连轴转,没有休息过一天,也没有让林庆龙操过一天心。“本想退休后,能回家伺候老人尽一尽孝心,让哥哥姐姐休息休息,结果……”提到自己的父亲,自责、愧疚涌上心头,眼前这位铁骨铮铮的老兵忍不住哽咽起来。原来,在林庆龙退休前12天,他的父亲便去世了,这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

一方面是多年来对家人的“愧疚”,而另一方面是他对组织的“无愧”。从17岁开始,他就选择了战斗,选择了奉献。尽管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事迹,但他让军徽更闪耀,让党徽添荣光。

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是军人价值的最好体现;在和平年代里,默默奉献亦是军人最值得歌颂的担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