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丨美国中期选举将近拜登政府颓势尽显,佩洛西窜台政治意图明确

近段时间以来,由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美国总统拜登及民主党陷入政治危机。近日进行的多项民意调查都预测称,共和党可能会在2022年11月的中期选举中重击民主党,并获得众议院的控制权。

目前,距离中期选举只剩下3个月,但据美国媒体报道,对美国中期选举结果有指示作用的三项指标:民众对现状的满意程度、现任总统的支持率和国会的支持率,均对民主党不利。而佩洛西此次窜访台湾,也被认为是为民主党拉票而“铤而走险”。

经济问题令民众对民主党失去信心

彭博社经济师根据反映民众对经济状况感受的“痛苦指数”作预测,如果单纯考虑经济因素,民主党中期选举可能将丧失最少30个众议院议席,以及多个参议院议席。这也意味着,拜登可能会失去参众两院控制权,余下任期恐将沦为“跛脚鸭”。

据报道,目前,美国通胀和失业率分别为9.1%和3.6%,“痛苦指数”为12.7%。彭博经济师预测,即使通胀率在未来几个月有所回落,“痛苦指数”在中期选举前的10月仍然会高达12%,是扣除新冠疫情最高峰时期以外,过去十多年间最高水平。

彭博经济师还估计,若拜登再失去参议院控制权,共和党则将完全掌握立法主导权。这意味着,拜登只能通过行政命令等非立法手段来施政,也不能再通过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

报道指出,即使加入其他因素,例如美国最高法院推翻堕胎权,以及控枪议题带来的票源,民主党仍然面临劣势,最理想也只是“输少当赢”。

面对共和党将通胀高企的责任归咎于拜登政府推出的新冠疫情刺激经济方案,拜登和民主党则坚称通胀是俄乌冲突所致。对此,不少民主党人认为应正视问题,并向选民重点强调疫情期间拜登政府是如何提供协助,以及未来有什么方法让经济好转。

与疫情期间或大衰退时期的高失业率不同,当前的“痛苦指数”高企主要因通胀所致,这对于民主党威胁更大,因为高失业率不一定会导致“人人无工开”,但高通胀率则肯定会令社会各阶层受苦。

著名共和党民调专家伦茨说:“当所有人都受到影响,对选举的冲击就自然更大。”

初期选情与民意调查,尽显民主党颓势

中期选举是在美国每四年的总统任期中间举行的定期选举,最重要的选举内容是众议院全部435个席位和参议院100个席位中35个的改选。

其流程分为两大环节:各州两党初选、全国普选。各州两党初选为党内选举,在3-9月,两党选出各自的候选人参与全国普选。今年的全国普选在11月8日,将在两党各自选出的候选人中,选出最终的国会议员名单。

目前,已有31个州完成了初选。在已经完成初选的14个摇摆选区中,民主党候选人相对共和党而言得票数更高,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摇摆选区多倾向于民主党。但基于美媒预测共识,共和党只需再赢得一个摇摆位即可获得众议院控制权,因此仍是共和党赢得众议院的概率更高。

据CNN报道,近日进行的民调显示,大部分美国人对拜登的工作表现不满意,支持率仅38%,低于 1953 年来历任总统同期净支持率水平。而随着中期选举的临近,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他的支持率有所改善。甚至在关键人群中,对他的不满意度反而增加了。

除了拜登的民意支持率不升反降外,美国民众对国会的支持率以及对现状的满意程度也显著下降。

当地时间7月31日,美国一项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预计在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将获得众议院的控制权。民调结果预计,共和党在众议院将获得230个席位,民主党将获得205个席位,而控制众议院需要218个席位。

拜登及民主党人对目前的境况心知肚明。为此,拜登近日多次强调:“我认为此次中期选举可能是现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民主党)失去众议院和参议院将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一旦这样的情况发生,我唯一拥有的就剩下总统否决权。”

窜台蓄谋已久,期望借此为民主党拉票

今年4月,佩洛西就曾高调透露要窜访台湾,但因“临行”前新冠阳性不了了之。7月19日,英国《金融时报》率先披露,佩洛西仍未放弃访台计划,将改在8月出发。最终,佩洛西率领的代表团于8月1日开启亚太之旅。

佩洛西执意窜访,当然不是真正“关心”台湾,而是带着明确的政治目的。一方面,美国中期选举临近,佩洛西企图借挑战中国核心利益,来为选情吃紧的民主党拉票加分;另一方面,佩洛西也想借此给个人政治生涯“添上一笔”。

政治私利裹挟下,台湾民众成为最大受害者。有台湾网友批评说:“佩洛西拿台湾2300万人的生命安全当火种,在台湾这片土地上玩火,可恶!”

美国国内以及国际社会也不乏批评质疑声。《纽约时报》发表评论称,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极为鲁莽、危险而且不负责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1日在与佩洛西举行会晤时,强调稳定的中美关系对地区和平与安全很重要。

现在,佩洛西更应考虑的是,如何向美国国内交待这一政治冒险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由于美国通胀“爆表”,美国领导人近日再次表示希望与中国在利益交融的领域开展合作。

封面新闻记者 燕磊 实习生 王婧怡

部分资料来源于中新网、央视新闻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