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惊世:所有的高光时刻都来自长期主义

苏炳添的故事证明了,所有的高光时刻都来自于背后的长期主义。这样的体育精神,不仅体育界需要,任何行业都需要。

作者:伍里川 

封图:图虫创意

9秒83!苏炳添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100米赛道上写下惊世一刻。在全网欢呼声中,我们能看到的,不仅仅是中国人再次跑进了9秒区,打破了尘封已久的亚洲纪录,破天荒跑进了百米决赛,更是一个中国人“面壁十年”式的坚持和对自我的不断超越。这样的意义,已经超出了体育范畴。

拿到决赛第6名的苏炳添,完成的是属于黄种人的传奇,而他对“年龄魔咒”的打破,是属于他个人的传奇。年已32岁的苏炳添,是不折不扣的高龄跑者。即便在世界顶尖高手那里,32岁也绝对不是一个黄金年龄。和他同时代的100米天才,金牌拿到手软的博尔特的故事颇能说明问题——今年35岁的博尔特已经退役4年了。

百米跑道上的“老兵”苏炳添,也曾差一点在创造辉煌之前退役。悬在亚洲短跑选手头上“28岁定律”有着挥之不去的魔性:28岁被认为是一个无形的极限,由盛转衰的规律不可遏制。据报道,2014年亚运会后,苏炳添状态持续低迷,在对未来感到深深迷茫的情况下,他考虑过退役。他的师兄梁嘉鸿就曾做过这样的选择,有“小刘翔”之称的梁嘉鸿,25岁那年离开跑道,留下一片唏嘘。如果苏炳添坚持不到32岁或者28岁就转身离去,没有人会苛责。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黄种人能挑战的极限十分有限,坚守未必有意义。但苏炳添最终给出的答案是做个“固执的人”。2015年他第一次跑进9秒区,是对苏炳添自己也是对所有人的回报和启示。当然,欢笑背后,是无尽的伤痛和寂寞。

这也让人想起了2004年奥运会上刮起的刘翔风暴。虽然后面的故事不免悲意,但不可否认的是,两代飞人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失败、苦痛甚至不被理解,也都用行动诠释了坚持的意义。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创造历史后,刘翔第一时间发文祝贺,苏炳添则真诚感谢了刘翔,并把刘翔视为自己的幸运之神。两位体育拓荒者之间的惺惺相惜,让人动容。

苏炳添的故事证明了,所有的高光时刻都来自于背后的长期主义。对孤独的勇士来说,最大的对手,从来都是自己。坚守内心梦想,不断超越自己,才能激发出最好的自己,成为一个领域的最强者。

这样的体育精神,不仅体育界需要,任何行业都需要。因为这是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缺少的发展动力。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不论身处什么岗位,愈挫愈勇,力争上游,都是最好的精神风貌。我们对体育健儿的欣赏,最终应该化为对自身的激励。奥运舞台这些激励人心的叙事,可以成为芸芸众生的精神养分。

说到底,永不言弃的精神也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时代进步的力量源泉。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总会面对各种“极限”挑战,有时,这种挑战是自身一时难以承受的,有时,还会因各种意外因素导致伤痕累累,但只有不断强大自己,像苏炳添那样,不断和“身体”对话,不断发现和挖掘自身更大的潜能,坚持长期主义,才有可能触及胜利的荣光,抵达我们的星辰大海。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直击郑州灾后汽车市场:40万辆车受损,已涉车险约62.51亿,大量泡水车待处置

赴港上市升温 忙到日程排不下 港交所“红利期”来了

线索征集 | “寻找”中国技工:请告诉经观,你们在哪?!

经 济 观 察 报 理性 建设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