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市长杯与职工运动会“背靠背” 民间羽坛高手幸福感满满

广州市第九届职工运动会羽毛球赛本周酣战海珠体育中心,这个比赛四年一度,在选手们看来就是业余羽坛的“奥运会”。6月30日完结的“市长杯”羽毛球赛连续12年举行,是球友们心目中的“世锦赛”。不少本地高手上周日才站在“市长杯”领奖台,本周又在职工运动会上为集体荣誉而战。“背靠背”参赛让选手们幸福感满满,也只有在羽毛球氛围如此浓厚、高水平业余赛事如此之多的广州,大家才能一口气参加业余羽坛的“世锦赛”与“奥运会”。

1

业余选手珍惜学习机会

广州市第九届职工运动会从5月开始启动,历时六个多月,设有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18个比赛项目。羽毛球比赛于7月2日到6日在海珠区体育中心举行,共有男团、女团、男双和女双四个项目。走进赛场,记者看到了不少熟悉的面孔,很多参赛者刚刚参加完2018年广州市第十二届“市长杯”威健·澳加林羽毛球系列大赛,甚至还有在上周日的男女混合团体赛获得名次的业余高手。仅休整了一个晚上,他们从周一开始代表所在单位出战职工运动会,为集体荣誉而战。

市体育局队的主力阵容不乏广州羽毛球队不同年龄段的骨干教练,不仅是卫冕冠军身份,也被视为夺冠大热。此外,拥有省、市专业队退役运动员的城投集团队、市公安局队等也具备相当的冲冠实力。

夺冠大热市体育局队。

市直机关代表队积极参加广州市职工运动会。

市直机关男队在与市体育局男队的小组赛中落败。这支队伍的成员来自市委办公厅、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市环保局等单位,都是业余羽毛球爱好者。男双主力黎锐星与搭档苦战三局,以1比2不敌对手。尽管未能获胜,但是能够把比赛拖入决胜局,黎锐星在表示已经很满意这样的赛果。“对手是专业队的教练,能够在比赛中向他们学习提高,这个机会十分难得,除了比赛,我们平时很少机会与这样的高手过招。”他告诉记者,自己爱上羽毛球已经十多年了,每周坚持利用业余时间练球。参加职工运动会一方面提升了个人的技战术水平,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强了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无论在比赛中还是工作中,团体协作精神和顽强拼搏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这次职工运动会上学到的宝贵经验,今后也可以运用到工作当中。”

市直机关女队的成员来自市府办公厅、市国规委、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市地震局等单位。为了防止意外受伤,女双主力杨江婷戴上护膝和护腕,她告诉记者,自己早在十年前就参加过“市长杯”夫妻组别比赛,今年以来也参加了“公仆杯”等本地的业余赛事,职工运动会的整体水平之高让她叹服。小组赛迎战市公安局女队,她告诉记者,站在场上确实有点紧张。“比赛和训练很不一样,参加高水平比赛真的太有意义了,我请队友录视频,回去继续学习。”她曾经在广州现场观看过林丹的比赛,看比赛与打比赛在她看来都是提高水平的重要途径。世界羽联年终总决赛连续四年落户广州,她表示,如果有机会一定会再到现场观赛,学习顶尖高手的抢点意识。

2

仪式感强参赛幸福满满

水投集团女队主力张雯懿第二次参加职工运动会,她表示,在争取最佳成绩的同时,希望向对手学到更多。平时从事数据统计工作的她,每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都是打球时间,“我个人十分喜爱羽毛球,广州的氛围浓厚,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球友,加上单位也十分支持职工从事体育运动,所以我的训练积极性挺高的。”她打趣地说,参加完职工运动会,终于明白为什么连林丹这样的高手都有发挥不稳的时候,“比赛的心态和平时很不同,紧张的时候真的会手心冒汗发冷。”她觉得,高水平业余赛事的仪式感特别强,例如组委会安排了运动员入场仪式,拥有专业的裁判团队,还有优质的比赛用球。“我们平时打球需要考虑成本,这次的比赛用球优胜于我们日常使用的两倍。”

水投集团队积极参加广州市职工运动会。

南沙区羽毛球协会会长叶起明最近特别忙,该区的代表队上周日在“市长杯”夺得中青年组冠军,他带着不少主力本周转战职工运动会,昨天下午男队迎来突破挺进四强。国羽这两周参加东南亚的两站公开赛,叶起明笑称终于有机会感受到什么是“背靠背”了。“虽然连续参赛,但是我们的选手没有不适应,因为‘市长杯’和职工运动会的比赛用球都是来自澳加林,和我们平时练球的一样,所以,除了比赛场馆从天河区到海珠区之外,大家没有感觉太多不同,也能迅速进入比赛状态。”他告诉记者,今年广州的羽毛球业余赛事比往年多,南沙区羽协在下半年的比赛计划排得满满地,“能够生活在羽毛球氛围如此浓厚,业余赛事如此之多的广州,实在太幸福了!”

南沙区代表队积极参加广州市职工运动会。

除了连续三届独家冠名赞助“市长杯”羽毛球赛之外, 威健·澳加林还为“公仆杯”、广州市职工运动会等本地羽毛球业余赛事赞助和提供比赛用球。“作为广州本土羽毛球品牌,我们有义务继续推动本地羽毛球发展,很高兴这些比赛的选手们都肯定了我们的羽毛球品质。”广州威健体育负责人夏勇表示,“广州的羽毛球人口数量庞大,正如选手们所说的,能够生活在一个氛围如此浓厚、业余赛事水平如此之高的城市,对于广大羽毛球爱好者来说真的很幸福。我们期待通过对更多本地业余赛事的赞助与支持,为羽毛球这张广州名片继续尽一份绵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