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久没有出现像牛顿这样的科学家?难道科学发展遇到瓶颈?

本文参加百家号 #科学了不起# 系列征文赛。

目前我们熟知的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等似乎都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而这个时代很少出现能与它们媲美的科学家,难道是人们的智商落后的吗?

其实并不是,之所以我们现在没有出现像爱因斯坦这样有名的科学家,是因为研究的内容改变了。

科学家的时机

科学家也讲究时机,如果自己研究的内容被别人提前发表了,那么自己就拿不到好成绩了;再者,如果“容易出成绩”的研究成果被别人先发现了,那么自己就不好出名了。

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内容就是“容易出成绩”的内容。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们研究的内容对科学实验仪器要求并不高。

以达尔文为例,达尔文研究进化论,是他跟随“小猎犬号”环游世界5年,在加拉帕戈斯雀亚科观测到了几种不同的芬雀,这些芬雀的血缘关系很近,但外表相差很远。于是开始思考生物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后来,达尔文受《人口论》的启发,了解了当生物到达一个环境适宜的地方时,生物数量总是会呈爆炸式增长;但当生物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受环境制约,出现饥饿或者疾病导致死亡率上升,最终生物的数量在一定区间内来回波动。

再加上他自己的思考,生物所生育的后代并不能全部存活下来,但能够活下来的生物一定都是能够适应环境的生物。而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在很小时候就去世了,无法将自己的性状传给下一代,所以是自然选择将不适应环境的性状给淘汰了。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达尔文在研究进化论时,并没有使用现代化的仪器,如:DNA显微镜,也没有采用团队合作,而是仅凭一人之力就奠定了进化论的基石。

牛顿和爱因斯坦以及麦克斯韦也是如此,在它们那个年代,对仪器的精确度要求并不高。所以它们可以仅凭一人就做到了物理规律的部分统一。

当他们把容易出成绩的理论都给研究完了,留给后人的难题都需要高深的设备,以及专业的团队才能够研究。

比如:为了研究高能物理,需要花费360亿元人民币建立大型对撞机。耗资如此巨大的工程,不可能仅凭一己之力完成,而是需要整个国家的投入,因此尽管现在有许多科学成就,但出名的科学家并不多。

现代科学家为什么没有非常出名的名人?

如果说现在活着的物理学家中最接近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的人,那么杨振宁算是其中之一。

但是我们对杨振宁一点儿也不了解,甚至很多人怀疑他得诺贝尔奖是因为李政道,当然李政道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科学家,但实际上杨振宁在学术圈的地位比李政道更高一些,因为他除了有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至少还有3个理论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甚至有几个是超过宇称不守恒级别的理论,而李政道的学术成就巅峰就是“宇称不守恒”。

杨振宁的成就虽然和爱因斯坦、牛顿、麦克斯韦等有一定差距,但他已经非常接近他们。

我们知道,物理学家有一个终极梦想就是“统一”,就是把所有的现象都可以用一个理论去解释,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都是如此,但是他们都失败了,只做到了部分统一,牛顿统一了天上地下的物理学,爱因斯坦统一了时间与空间,麦克斯韦统一了电与磁。

而杨振宁的理论,将宇宙中四大作用力“电磁力、引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统一了三个,当然这些并非是他一己之力完成,而是有许多科学家参与进来。其中就包括统一电弱理论的温伯格等,还有提出希格斯机制的希格斯,恩格勒等人。创建这套理论大概有几十位物理学大神,因此,从这角度上看,杨振宁与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还有点差距,但已经是20世纪最接近于这三位大神的科学家之一了。

但是杨振宁的成就在我国并不出名,并且很多人认为他回国是为了养老,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研究的东西太高深了,如果不是物理学研究生,甚至博士,都很难看懂他的理论。

不仅是杨振宁,目前所有的科学家研究的内容都是非常高深,并且非常反常识的,但是这些知识我们在生活中并不会运用到,以至于我们根本不了解现在的科学家做了什么。

再加上科学家研究的知识太过于超前,还有许多需要验证,比如:弦理论等。

除此之外,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注定了他们比较默默无闻,不会像明星一样保持较高的曝光度,仅仅会将自己的理论发表在顶级期刊上,而这些期刊我们普通人又不会看,所以现在我们知道的科学家仍然是写进课本的牛顿、爱因斯坦等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