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江和黄河水都白白流入大海,而不在长江和黄河流域储存?

本文参加百家号 #科学了不起# 系列征文赛。

我们知道,我国降水总体趋势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多冬少。在过去,由于降雨量在时间以及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以至于当降雨量过多时,会导致当地发生洪涝灾害,而在降雨量较少的年份,又会形成旱灾。

除此之外,随着工业化发展,世界人口增多,使得对淡水资源需求猛增,尤其是一些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更多,以至于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淡水资源匮乏的现象。

如果我们能够将长江和黄河的淡水资源储存下来,可以大大缓解水源匮乏地区对淡水的需求,但我们为什么不这么做,而是让长江和黄河水都白白流入大海呢?

为什么不储存长江黄河的水?

事实上,人类文明的诞生和水离不开关系。在远古时期,受限于交通、技术等,人们只能在河流两岸发展农业。也可以反过来说,是大江大河催发了人类文明,在最早的四大古国中,每个国家都有一条河,比如:古印度的恒河、印度河;古巴比伦地区的底格里斯与幼发拉底两河;古埃及的尼罗河;中国的长江、黄河。

但是,生活在大江大河周围有一个劣势,那就是河流会泛滥,所以在许多文明的开端,都有大洪水的传说,比如:西方故事中的诺亚方舟,我国的大禹治水。

为了生存,人类文明早期就开始思考如何治理水患,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利用长江黄河的水资源了。

吴王夫差为了运输方便,在长江和淮河之间开凿了一条运河。秦国为了灌溉用水,以及交通需要,任用郑国在秦国泾水和洛水之间修建了一条大型河流,后人命名为“郑国渠”。隋炀帝杨广也组织人力修建了隋唐大运河。

这些人工河流的修建,极大地缓解了干旱地区的降水量较少问题,使得农业可以大力发展。另外,人工河也可以帮助运输,使得货物可以在不同地区流转。

也就是说,在古代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长江和黄河的水了,只是利用效率不高。

在科技发达的现代,人们对长江黄河的水资源利用率更是上升了一个台阶。

黄河、长江的水资源利用

我们知道,我国的降雨量在时间、空间上并不均匀,以至于在过去需要“靠天吃饭”。但现在,我们修建的水库,这样可以人为调节水量。

当天气大旱时,人们可以通过开闸放水来缓解旱情,在当地降雨量过多时,水库可以拦洪蓄水,不至于造成下游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黄河长江的水来修建发电站,尤其是长江的水流。由于我国地形分布是西高东低,长江上中下游形成了天然阶梯,而这些天然落差有助于建立发电站。

其次,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是对长江、黄河的水资源利用。我们知道,我国的河流走向从西向东流,没有从南向北流的天然河流。而我国的降雨却是南方地区降雨多,北方降雨少,以至于经常会出现南方发生洪涝灾害,而北方出现旱灾。

为了尽可能平衡两地的水资源,我国修建了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富裕的水资源引入到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北京、天津等地方。

也就是说,我们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水资源,已经修建了许多大型工程,可谓是“榨干”了每一滴水的价值。

但是之所以长江黄河每年仍会向大海排放较多的淡水资源,其实是因为长江、黄河的水量较大,如果全部拦截,将会导致我国大多数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所以该流向大海的水还是要流。

再者,水中的生物需要汇入到大海,如果长江、黄河的水不再流进大海,这将会造成许多生物无法繁衍或者生存,以至于出现生物灭绝。

为了保证生物多样性,我们要做到长江、黄河不断流,更要做到长江和黄河的水与大海相连接。

还有,极度缺水的地区一般是西部地区,这是因为西部地区远离海洋,降雨量较小,再加上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水源无法在西部蓄积。在这里,主要的措施是节约用水,发展滴水农业,而不是通过拦截黄河、长江的水。

总结

随着科学发展力的提高, 我们修建了水电站、水库等大型工程来调控水量,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幅度提升。

之所以每年还会有那么多河流水资源入海,其实是因为如果全部拦截黄河、长江的水,将会导致我国大多数地区发生洪涝灾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