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5G”上热搜,岂能以“服务降级”助推“消费升级”

在4G业务并未全面退出的背景中,如果运营商以“服务降级”的形式引导用户“消费升级”,不仅给人以强买强卖的口实,这种营销行为本身就有违现代法治精神。

近日,“5G套餐无法改4G”“被5G”等话题冲上热搜。有媒体报道,通过登录三家运营商的手机App发现,在一些地区,各大电信运营商都推出了5G套餐,但同时取消了部分4G套餐的办理服务。据业内透露,运营商为了推广5G套餐,悄然将低价的4G套餐下架,用户如需要办理4G套餐只能通过线下营业厅和电话客服。有部分地区电信运营商甚至直接将4G套餐下架。

↑图据IC photo。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频繁接到推销5G套餐的电话,以至于一度认为是诈骗。在客服的推销话术中,无一例外强调5G网速快、体验好,5G套餐流量多,有时还含蓄地提醒:“4G信号差、被限流,甚至4G套餐业务也在逐步裁撤。”针对我“手机仍是4G”的推辞,客服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我:“即使是4G手机,开通5G套餐之后,网速也会变得更快。”

肉眼可见的现实是,在运营商“收紧4G,推广5G”的咄咄攻势下,“小马拉大车”的现象逐渐变得普遍。统计数据显示,仅电信与移动两者加在一起,5G套餐用户数已超过1.7亿。与此相对应的是,自去年至今年9月,国内市场5G手机累计出货量为1.22亿部。由此不难看出,在5G套餐“跃进”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用户其实是在享受一份超前套餐,他们虽然付出了5G套餐的资费,但手中拿着的依然是4G手机,甚至3G手机。

5G网络的优势毋庸赘言,基于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的特性,“万物互联”令人无限向往。但就现阶段而言,5G网络的优势更多仍体现在纸面上,相比起未来广泛的应用场景,多数人更关注眼前的用户体验与资费标准。就此而言,运营商的表现是令人失望的:先是高高在上的资费标准令人望而生畏;然后是因基站少、信号不稳定受到诟病,甚至被人吐槽“5G网络,4G手机,3G信号”;在资费标准大幅下降、网络信号不断改善之后,“被5G”又成为众矢之的——“收紧4G,推广5G”的策略主导下,公众吃惊地发现,5G套餐的突飞猛进,竟然是以蚕食鲸吞4G生存空间为代价。

从运营商的角度出发,5G网络成本高昂、投入巨大,据报道,三家电信运营商今年上半年5G资本开支共880亿元。巨大的成本压力下,急于转化用户、收回成本的心情不难理解。“推广5G”没有问题,但是否要因此必须“收紧4G”却值得商榷。在4G业务并未全面退出的背景中,如果运营商以“服务降级”的形式引导用户“消费升级”,不仅给人以强买强卖的口实,这种营销行为本身就有违现代法治精神。

实际上,在科技发展、产品迭代的过程中,每一次“消费升级”都是基于经济人理性的自主选择,如果用“赶鸭子上架”式的“服务降级”,不仅难能实现预期的商业目标,而且也不免因此损害商业形象。7月23日,国新办举行上半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5G技术如果仅仅在个体消费者身上动脑筋、赚钱,我认为是走错了方向。”对于运营商来说,这番表态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提醒。5G技术的前景在于不断拓展应用空间、优化服务体验,以此来不断做大蛋糕,而非剑走偏锋企图在普通用户身上薅更多的羊毛。

“被5G”饱受吐槽,一方面是因为强制性的升级令人望而生厌,另一方面则可能是现有使用体验使人感觉物无所值。当此之时,提升5G网络的服务质量才是王道。遥想4G网络刚出现的时候,也曾引发过广泛的争议和讨论。时至今日,有多少人还在固守3G手机?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道理人人都懂,只要产品和服务能给人以信心,相信每个人都会做出明智的消费选择。以此来看,在“推广5G”的过程中,相关方更应该反求诸己。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赵志疆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