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会是印度航天的良方吗?

前不久,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西万在发表2021年新年贺词时,阐述了印度航天未来10年的发展规划,提出印度将发展可重复使用和重型火箭以及先进推进系统,扶持私营航天活动。

西万指出,由于想要发展高成本效益航天运输系统和开展天基服务的众多私企的进入,“航天业正面临颠覆”。

实际上,对于产业体系短板明显的印度航天而言,商业航天或许是一剂不错的良方。

01

印度航天被高估了吗?

印度航天一直很热闹。

2012年8月印度独立日当天,时任总理辛格亲自宣布将发射火星探测器。此后15个月内,印度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了火星探测器的建造,并在运载火箭载荷不足的情况下发射,比原计划提前了3~5年。

印度“曼加里安”火星探测器

2014年9月,印度“曼加里安”火星探测器成功进入环火星轨道。印度成为亚洲首个、全球第四个成功开展火星探测的国家。2017年,印度以“1箭104星”的破纪录发射,轰动全球。2019年春,印度实现反卫星试验。

不少人认为,印度航天恐怕是被严重低估的对手。

但有媒体观点称,虽然印度通过国际合作、标志性事件来弥补整体不足,取得了一定的轰动性效果,但这并不能改变印度航天“第二梯队”的角色。

从航天发射技术水平上看,印度首次火星探测的轨道设计方案,选择了以轻量级载荷、使用成熟火箭“抢先”进入环火星轨道的方式,避开了开发新款大型、重型火箭和着陆火星这些技术上的“硬骨头”。 

印度反导弹试验

再如,2017年印度打破多星发射纪录的104颗星中,有101颗是国外的纳米卫星,且还是同轨道面内逐次释放,卫星对轨道精度要求相对较低。印度的反卫星试验,也只能接近美苏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的反卫星试验技术水平。

印度航天的产业体系整体短板也较为明显,其从业人员仅2万人左右,精英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美欧。而美中俄这样的航天大国,从业人员规模可达20万~30万人,核心航天人才均由本国系统培养。

印度要成为真正的航天大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2

从商业1.0到商业2.0

实际上也正是如此,受疫情影响,整个2020年,印度只在年末进行了仅有的两次卫星发射任务。而2020年,美国共发射44次,中国发射了39次,对比差异明显。

来源:航天爱好者网

有媒体报道称,印度政府发现,到目前为止印度所有的太空活动都是由政府发起开展的,更尴尬的是在疫情影响下,印度政府的航天计划面临着缺钱的窘境。

商业航天或将成为印度航天的一剂良方。

印度航天预算增长2010-2018

早在2015年,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就已提出提高商业航天的地位,因为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每年仅执行两次地球静止轨道发射任务,难以满足通信卫星发射需求,迫切需要商业公司的支持。

实际上,因为独特的发展历程,印度有着得天独厚的商业航天发展土壤。

印度的太空研究与军方各自独立的管理模式,让印度的太空项目能够快速和国际进行合作。目前为止,印度与法国、美国、俄罗斯、以色列、日本、澳大利亚等航天国家开展了合作,涉及共同研发、载荷搭载、数据共享、合作运管等多个维度。这些合作并非仅停留在意向层面,程度较为深入,受到合作方的重视。

印度航天部还针对国际合作制定了航天商业化政策,通过下属的安特利克斯公司向全球市场推广印度的航天产品和服务;通过国际地面站网络向全球用户销售和分发印度遥感卫星数据;向用户出租通信卫星转发器;利用PSLV和GSLV火箭提供商业发射服务;为国外卫星提供跟踪、遥测与遥控支持;为国际用户设计和研制通信卫星等。

印度于2007年就开始涉足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市场,使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将1颗意大利卫星送入太空,并收取了1100万美元发射费。2008年,印度率先突破个位数纪录,成功实现1箭10星发射,标志着印度星箭分离技术的突破和成熟。

印度智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曾提出,纵观历史,印度航天已经从“航天1.0”阶段依靠国家进行初始能力建设,发展到政府进一步与工业界开展合作的航天1.5”阶段,正在迈向“航天2.0”阶段,私有资本和破坏性技术的引入将打破航天技术与商业服务之间的壁垒,进入空间和提供航天服务的价格将大大降低,航天生态快速增长。

03

航天领域自由化

而当下,作为“后疫情时期”、“COVID-19时代”经济刺激计划中的一部分,印度政府决定大力推进“航天领域自由化”,允许私人企业在航天领域进行投资和使用航天工具等设施。

印度财政部长尼尔马拉在宣布新经济计划的讲话中提到:“印度私营领域将在印度太空旅行中扮演共同旅行者的角色,政府将在卫星、发射和太空服务方面为私营公司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她还表示,印度私营部门将能够使用印度航天局的设施。

ISRO负责人宣布成立促管中心

印度2020年起草的“天基通信政策法案”,或许将给印航天业带来更多开放和革命。2020年6月24日,联邦内阁决定成立印度国家太空促进和授权中心(IN-SPACe),为私营公司使用印度太空基础设施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也使ISRO专注于探索任务、新技术的研发和人类太空飞行计划。

西万说,该中心一个先导机构已在“全力”与国内28家有意向私企接洽,并处理相关申请,会在印度国家太空促进和授权中心全面运作后,将无缝的运作机制部署到位。

西万表示,2020年是全球航天领域发生转变的一年,而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私营机构的全面加入。他说:“我们国家的情况也一样;我们已有一些企业家站了出来,要研发整箭和整星,意欲提供天基服务,并进而为发展航天经济做出贡献,而这在印度航天计划史上还是首次。”

印度航天未来如何,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看世界,印度航天:“后来者”逐梦

2、航天爱好者网,2020年世界航天发射统计

3、中国国防报,印度迈向“航天大国”野心勃勃

4、IT之家,印度政府的航天计划面临着缺钱的窘境

5、澎湃新闻,高边疆之谋|印度军事航天“狂飙突进”

6、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印十年航天规划瞄准火箭复用和先进推进

7、航天爱好者网,印度商业航天发展如何?高歌猛进下火箭是短板

8、《国际太空》,印度航天政策与战略分析

9、《国际航天动态》,印度计划提升商业航天地位

10、《航空知识》,印度航天的商业利好

11、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网络,不代表公众号立场,图片来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