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远—中国智慧交通发展|智能航运 未来已来-我国智能港口的发展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支撑交通运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跻身世界前列,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世界级工程建成运营;部分交通装备世界领先,深水碎石高精度整平船、特大型耙吸挖泥船等重大工程装备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C919大型客机等载运装备代表了中国制造的能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广泛应用,智慧公路、智能航运、智能高铁、智慧民航、智能仓储配送等快速发展;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夯实,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结构层次不断优化,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着我国交通智能化应用的不断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发展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未来智慧交通将如何更好发展,交通运输各领域会建成什么样的智慧交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交广会客厅》特别策划《一路·向远—中国智慧交通发展》,将全景展现交通领域的智慧发展,体现交通各行业的科技创新成果。

本期节目,我们有请到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宝晨,为我们讲述智能航运的前世今生。

一路·向远—中国智慧交通发展|智能航运 未来已来-我国智能港口的发展变化

什么是航运

航运实际上是通过船舶作为运载工具,实现人或者是物空间位移的这么一种运输形式,所以谈到交通运输不论是汽车还是飞机还是火车,实际上它的功能都是实现人或者是物的空间位移,具体来说航运依托于港口,依靠船舶做运载工具,然后从港口把货或者是把旅客从甲港到乙港这个过程就是航运了。传统的航运是由人来驾驶船舶,如果走向智能航运,它这个变化就是通过人工智能,通过现代的信息网络等等一系列的系统来替代人工的作业。但是智能航运本身并不是以智能为目的的,它的目的应该是实现运输的简洁化高效化,或者是提高安全程度,或者是使得航运从业人员改变他的工作环境这一系列要实现的目的。

航运的物流成本

航运和各种运输方式相比,它都是经济性最高的,这是源于什么呢?因为作为航运,它船舶的吨位可以很大,而且它有很大的好处,不占地,任何一种其他的交通工具都是占有土地的,土地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可是航运它不是,它只通过海洋河流湖泊,在这个上来实现运输。所以到目前为止,航运承担着对外贸易运输大概是在85%到90%的比例。你可见他如果没有经济性的话,他是不会承担这样一个庞大的份额的,但是航运更适合于长途运输,因为它的速度相对会慢一些,如果说从事长途的货运的话,一定是航运,它的物流成本是最低的。

我国智能航运的发展

2021年11月5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自动驾驶和智能航运先导应用试点的通知》,决定组织开展自动驾驶、智能航运先导应用试点工作,并公布了具体的试点任务领域。智能航运是由智能船舶、智能港口、智能航保、智能监管和智能服务5个要素组成。在我国,海运承载着50%以上的国内贸易运输和90%的国际贸易运输,许多商品都是通过海运进入大众生活。而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航运业与时俱进,拉开了智能航运的序幕。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无人货船、船岸一体化……这一项项创新突破不断刷新航运这个传统行业的自动化等级,也会长久地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我国的智能航运发展在世界上处于怎样的水平和位置

这要说起智能航运的起源了,智能航运的这个技术不是源于我们国家,最先开始推进这件事的是英国、荷兰、挪威等等这些国家,他们首先着眼的是智能船舶或者是无人船舶的这样一个探索,应该说在那个时候还没有智能航运的概念,这个概念热起来大概是在2017年左右,我们看到的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船舶的问题,我们看到的是个大系统的问题,从有人船到无人船,这个法律也不适应,港口也不一定适应,航海保障也不一定适应,监管也很难适应,所以智能航运应该是个大的系统,所以应该说真正把智能航运这个概念,从全球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提出来,还是我们中国人最先开始的,所以到目前为止,谈整个智能航运,还是中国人讲的最全面,到目前为止,国外还只是讲的叫自主船舶或者叫自主航运,现在国外有很多机构都在研究我们的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应该说这件事儿在国际上一点一点的越来越达成共识了。

智能航运会给航运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到目前为止,整个智能行业的发展从国内外的角度来看,仍然还都处在发展的初期,比如说以智能船舶为例,目前应该说主要是欧洲、亚洲和俄罗斯,欧洲现在走在前面的是挪威,日本和韩国在这个方面走得也比较快,当然中国现在也处在大的方针之中,另外还有一个俄罗斯,他们也走得比较快。我刚才提到的这些国家是整个自主航行船舶发展速度比较快,基本上属于第一方阵。

我国智能港口的发展

张宝晨理事长表示,除了智能船舶的起源,智能港口最早也不是起源中国,智能港口也起源欧洲,荷兰、新加坡走在世界前列。但在发展过程中很多国家都走了弯路,试图把智能技术全面地应用于港口建设的全过程,走得太快反而适得其反。而我国在这几年有了很好的发展,这集中地体现在集装箱码头的建设,从厦门远海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青岛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到上海洋山港,可以说我国在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技术发展速度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除了刚才提到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之外,我们国家现在还有几个方向在智能港口的发展上也做出了很多的探索。比如说散货港口装卸作业,黄骅港在这个方面就做出了比较不错的成绩。第二个方向是在港口智能化上有比较好的成绩,也还有像港口的生产流程过程控制,安全生产作业,在运用智能化技术进行管控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但是港口的智能化到什么程度更加合适,可能全自动化之后效率还并没有那么高,这说明什么?并不是说这个方向不对,有可能是我们的技术还没有达到那么理想的程度,不能为了智能而智能,否则就是因噎废食了。

荷兰鹿特丹港的建成在当时引领了怎样的趋势

应该说一方面就是欧洲港口的智能化,它是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你看它起步很早,但是推广很慢,这里头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说企业的私有化以及一定是以经济效益为先导,他非常强调投入产出,在那个时候我们看到像比利时的港口,它的箱量大概在五十多万标准箱一年,但是他港区的工作人员只有五十来个人,而在那个时候如果像这样一个存储量级的港口,在我们国家的港口大概都得在上千人,你就能看到投入产出的比例了,这个告诉我们一件事,就是港口的发展不能一直是人海战术,一定要运用科技。走到现在就像你刚才谈的青岛港,它实际上已经不再定位是一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了,它在多方面已经实现了智能化了。

张宝晨说,自动化和智能化并不是一个层次,自动化是指某一个系统或者某几个系统能够自动作业,但自动化也还是需要很多工作人员在场,自动化是智能化的基础,智能化能够实现更多的工作属性,几乎不需要人。但就算是我国目前的自动化码头,机器装卸货物速度也基本追赶上人工速度,这就说明我国目前港口智能化水平已经超越了欧洲水平,不仅如此,我国还拥有全自动化码头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

以前我们所有系统都是依靠国外的进口量,现在国内已经有多个港口集装箱码头操作管理系统都是自己的,甚至已经接入了港口安全管理这些系统。

包括像无人驾驶汽车进入港区作业,如何进行自动检测,整个流程都已经达到一个很好的水平了。

智慧化港口是不是已经完全可以实现无人化、自动化

那还不是,因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本身的含义,就不是无人化的,只能说相对非全自动化的肯定是减少了很多人,你比如说集装箱,全球它有多种型号,这个集装箱都有一个锁,这个锁在进入港区,在整个生产作业过程当中,它是需要解锁和挂锁的,因为锁的标准曾经有上百个,你现在没有一个设备可以认识上百个锁。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在这个作业当中,那就是由人来做,他还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将来有没有可能破解呢?也有可能,就是一定要把全球的集装箱的标准都统一,就像我们面对手机等电子产品一样,以往我们买的手机,各家各种品牌的手机都有自己的一个独特的充电线,你看现在我们基本上统一到了两三种。更多的运用智能化,也不是全面取代人的,它是一个改善现场作业工况条件,让码头作业工作者改善工作环境,或者是说降低劳动强度,包括提高效率,这个才是,智能港口的目标。比如说集装箱装卸桥或者吊车上,在高空作业的司机,那种工作压力显然是对于工人的健康和幸福是有影响的,现在我们要通过自动化和人工智能解决什么问题,能不能叫他不再去做这件事,而在办公室里就把这件事做了,这个才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所以现在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或者是叫误导,认为智能港口就是无人化等等这些事儿恐怕是不太合适的,另外非标准件的作业,比如说散杂货,这种作业恐怕要实现无人化或者是智能化,那可能是遥遥无期的,不是说完全不能实现,那得多大的成本,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花的成本,你都难以承受,所以应该说说到底最后还是那句话,一定是带来的价值,那港口是这样,其实其他方面船舶等等也是这样。

自1993年荷兰鹿特丹港ECT码头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以来,全世界各大港口都积极地将这一先进技术推广应用。近三十年里,全球范围内已有48个自动化港口。我国第一个自动化码头于2016年3月在厦门建成。随后,上海、青岛、天津等多个城市开始新建或改造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并投入运营。六年来,我国的建设者们汲取海外的先进经验并进行了创新,目前已经全面掌握了自动化码头设计建造、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和运营管理全链条的关键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下一期节目中,我们还会就我国智能航运中的智能船舶、智能航保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继续和张理事长做相关分享。


中国交通广播:高雅、王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