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和平:人类一切活动都与重力学息息相关

生活中,你会看到成熟的苹果落向地面;古诗词中,你会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这些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真正的“力”的概念是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来的,但是从直觉意识到“力”的概念到获得“力”的严格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甚至经历过激烈的生死斗争……

6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和平以“我的精密测量重力与科研之路”为题,作科普工作室“精密测量大讲堂”第一讲报告。报告以有趣的自然现象为切入点,围绕精密测量重力相关知识,结合自身求学和科研经历,讲述了大众关心的重力知识和重要科技应用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密测量重力知识的科普盛宴。

“我的童年梦想之一就是世界那么大,也想去看看。离我的家乡15公里的地方有一位历史名人—徐霞客,小时候我也很想学徐霞客。可能因为这个想法,当在中学课堂上第一次接触重力知识时,自己就被深深吸引了。”孙和平告诉大家,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认为的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观点,并粗略得到的重力值是9.8 m/s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指出所有具有质量的物质都会相互吸引;航天员返航后感叹说“好久没有感受重力的感觉了”,这些都说明地球的重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并且地球的重力跟我们所处的位置也有关系。

人类生产与生活过程与重力场息息相关,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一切活动,发生的一切事件,包括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都在地球重力场空间里面发生与运行,物体被地球引力牢牢吸向地球。地球重力场可以用引力、重力、重力场、重力加速度、重力场强度进行描述,这就是重力学。

“在大学课堂上系统接触到的重力知识,中科大是我国最早开设重力学专业的大学,引领重力学在国内的发展历史。在大学课题上学习到了可以用多种观测技术获得重力数据、依据地震技术获得的地球内部分层结构、地球是如何形成的演化过程、地月系统及其演化。

目前,国内外正在快速发展量子重力技术,重力测量在国家生产和工程中产生广泛应用,例如珠峰测高与南水北调工程中的高程基准、探知地球的形状、内部构造与资源能源勘探、中国地区陆地水储量变化监测。迄今人们对地球的形状的一个明确认识是: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通过对中国地区陆地水储量变化监测的研究表明,天山地区和喜马拉雅水质量亏损主要是由冰川消融所致,华北地下水减少与过量开采有关(每年83亿吨)。孙和平呼吁现场听众,“加速重力场的科学研究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来源:武汉科技报

记者:盛甜 肖凯

通讯员:林鑫

编辑:徐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