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山东农研院 助力费县胡阳现代化产业种植

2019年,临沂市政府与浙江大学携手合作,共同创立了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它的成立有效推动了浙江大学科技成果在临沂地区转化落地,不仅使地方产业提质增效,在转型升级方面更是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去费县胡阳镇的西红柿基地看看浙大山东农研院带来的新技术让当地的西红柿种植有了怎样的改变。

《融入长三角》专题报导

走进费县西红柿基地,放眼望去,色泽光亮、长势喜人的西红柿挂满藤蔓,来自浙江大学的周杰教授正和当地的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孙友刚交流SAS无土栽培系统的注意事项。

浙江大学教授 浙大山东农研院设施农业研究中心主任 周杰 这个果实长得是非常的好,首先是重量上来说长得比较的匀称,符合它的商品果的要求,第二是着色比较的饱满,第三它的成熟期可以比普通(番茄)提前5到10天,产业效益有一个整体的提升,通过我们这个SAS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养分供应更加充足,商品率、坐果率大幅度提高,结果率可以达到95%以上,是远远高于土壤栽培的情况。

周教授口中说的无土栽培技术,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喻景权教授团队研发的轻简自控无土栽培SAS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种植模式中蔬菜连作障碍频发,化肥农药过量使用,机械化程度低等难题。

浙江大学教授 浙大山东农研院设施农业研究中心主任 周杰 SAS无土栽培系统主要的优点是它不用在土壤上耕作,最大的优势是全部实现了国产化,投资成本特别低,一亩成本大概是3000元到5000元左右,种出来的品质可以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标准,像花生壳、草炭这样的基质,通过简单的消毒就可以连续使用3到5年,只需要每年进行一个少量的添加就可以了,种植者在种植过程中的成本也大幅下降了。

SAS无土栽培系统设施安装简便,在日常种植过程中通过简单的手机APP便可进行操作,可精准浇水施肥。有着20多年番茄种植经验的孙友刚,深刻感受到使用SAS技术之后的变化。

费县胡阳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 孙友刚 原来这个无土栽培技术都是比较高大上的基地能用上,在我们这种普通的大棚普通的农户投资不起,通过和浙大山东农研院合作以后,引进了这个项目,投资比较低,所以能在普通老百姓的大棚里进行推广,再一个就是管理比较简易,能实现一些简单的在手机上操作的自动控制,所以说一般的农户都会用。

SAS无土栽培不仅可以实现高自动化程度的按需供液,同时节水又省肥,化学农药使用量也下降了95%以上。

费县金丰公社总经理 王雪 我们和浙大(浙大山东农研院)合作的这个基地种植了西红柿有两亩地面积,这两亩地我感觉产量上去了,一个方面,我们非常省工,都是自动化浇水,不用再用人工浇水了,感觉这个西红柿的口感好了,现在夏天了,我们这个西红柿还能卖到10到15块钱一斤,现在包括上海、杭州的一些老客户,他们还是要这种西红柿。

浙江大学教授 浙大山东农研院设施农业研究中心主任 周杰 我们在杭州、上海也是(对接了)400家门店超市,就是社区的门店,沂南的黄瓜、费县的番茄,已经进入到市场中,也是供不应求,销售价格要比市场价格平均高一到两元每公斤,种植户统计可以提高收入八千元到一万五千元每年。对于老区人民的增收致富还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今年以来,大中城市对于优质农产品需求量存在缺口,浙大山东农研院借助自身优势对接了浙江明康汇等流通渠道,将临沂的优质农产品运送到长三角地区。

浙江大学教授 浙大山东农研院设施农业研究中心主任 周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依托浙大山东农研院这个高水平的研发平台,对接像临沂农发这样的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以我们的技术标准生产的临沂优质农产品将得到更好的品质提升,同时我们也将发挥我们浙江大学校友企业的力量,依托他们助力临沂的农产品进入到长三角老百姓的餐桌上。

目前,兰山、费县、沂南、兰陵的十几家基地都陆续建立了由浙大山东农研院提供技术支持的集温、光、水、肥一体的环境综合调控技术体系,对临沂下一步设施蔬菜的转型升级,向自动化、轻简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赵建明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 赵建明 胡阳镇的西红柿是主产业,它的公共品牌价值是24个亿左右,估计今年它的收入可以达到25个亿,接下来我们将对胡阳镇进行包括乡村规划、产业规划等整体规划的提升,不仅引进设施农业研究中心、乡村振兴战略和规划研究中心,还将引进大健康和医药研究中心、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等多方面赋能西红柿产业给胡阳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力量。下一步我们要更加聚焦临沂的主要产业,协同浙大的力量和临沂本地的力量共同推进,振兴临沂的产业,为乡村振兴服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