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我在腾讯的“车库”里度过了一下午

大约在10年前,我在产业媒体做事。某个周末下午,被朋友约到中关村,一家叫“车库”的咖啡店。那可能是中国第一家以创业为主题的咖啡馆。初次印象已经模糊,似乎要走上二楼,空间感算不上明快,人真是多,各处的嗡嗡声汇聚一起,略显嘈杂。后来我知道,那就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声音。

那时候,90后刚刚届满20岁,他们日后的前程,在车库咖啡馆的余波里荡漾起伏。10年后的今天,00后初登舞台,他们谈论的已是球鞋、盲盒和奶茶这些“安慰剂”。移动互联网对他们来说,和水、电一样平常,不再是车库咖啡那个年代,那种可以刺激他们叔叔阿姨那代人肾上腺素的存在。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宿命。机遇与挫折,财富与债务,都被装在了从马车到汽车、从Windows到iOS、从车库咖啡馆到视频号,一轮轮时代范式转折里。上个周末,周天的下午,在20年代的车库,我似乎又感受到了10年前那道转折里的光芒。

这一次,是AI。

上个周末,我在腾讯的“车库”里度过了一下午

视频号这个“车库”里,正在进行的,是第二届腾讯Light·公益创新挑战赛的最终决赛。24支小队,大约合计百数多成员,最终从1438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留在了这个下午。

这些年轻人,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乡音,在AI这条主轴上,围绕三条细分主题,向公众宣示着自己的荷尔蒙:

·儿童安全保护/教育;

·素养教育;

·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

其实从职业视角,可以直言不讳的说,这样的创新主题,在当下VC或二级市场投资者的眼里,是看不到“趣味”的。

但作为一名家长,我们能自知,这类主题的意义。尤其,当场上“这24束光”逐一点亮之后,那份出乎于人性本真的使命意识,着实动人。

宋夏是悦智AI实验室这次“高危儿拯救计划”参赛项目的带队执行人。执行团队总共三四个人,有云计算从业背景。这个项目议题,指向的新生儿的黄疸病检测。

谈到项目启动的机缘,宋夏介绍说,大概是在两年前,团队有成员的小孩出生了,受到了黄疸的困扰,同时联想到互联网这个行业比较辛苦,大量年轻人因为工作顾不到家。“我们就想着,这也是一个契机,可以用技术做一点有意义的事儿。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没想到亚洲宝宝患黄疸的比例这么高。”

黄疸是每个中国家庭,在为人父母那一刻,都会被“普及”的一种新生儿常见病症。在临床统计上,婴儿患黄疸的概率超过50%。绝大多数会在一两周内,自然消退。但一旦没有消退,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一定的后遗症风险,或会对神经及脏器系统造车破坏,严重的可能会危及智力发育。

黄疸病检测,在传统技术路线上,普遍应用的方法,主要是抽血检测和黄疸仪检测两种。宋夏他们这个项目,技术逻辑实际与黄疸仪近似,底层都是基于成像比对。恰好,过去若干年AI的技术演进中,图片识别以及相应的神经网络算法,是最大硕果之一。

上个周末,我在腾讯的“车库”里度过了一下午

诚然,受制于客观原因,在当前社会阶段,AI技术在医疗系统中的引入,还只能扮演一种对传统技术手段的效率补充角色。但从技术演进趋势上看,一个基本共识是,在AI技术的成熟区位,比如图形、语音语义等感知智能,以及知识图谱、逻辑计算等认知智能领域,它对目前绝大多数传统技术,都是能通过高算力实现降维打击的。

在路演过程中,悦智AI实验室团队提供的数据,也佐证着这一点:基于它们的产品模型,家长只需要对婴儿身体相关部位拍照,并通过小程序上传图片,就能完成对新生儿黄疸的筛查,诊断结果会同步至医院,由医生做最终的决策治疗,整个过程大约耗时10分钟,准确率约介于92%-97%之间。目前,这个小程序的日常刷新使用频次已突破了1000万次。

作为家长,我们对上述聚焦儿童的案例能够共鸣。但在城市生活太久,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议题,或许未必能感同身受。于是,决赛中,来自河狸团队关于“河狸保护”的AI赋能项目,让人大开眼界。

根据团队成员方通简介绍,有一个河狸亚种叫“蒙新河狸”,它在亚洲只分布于蒙古国和中国的新疆。在其团队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国境内蒙新河狸种群数量仅剩500只左右。

上个周末,我在腾讯的“车库”里度过了一下午

保护蒙新河狸,主要涉及两个工作:栖息地的恢复和野外救助。如果只靠人力,这项工作之艰辛可想而知。AI技术的介入,恰似天作之合,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一方面,在栖息地的恢复过程中,涉及数十万棵灌木的种植,需要对区域生境、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有宏观的数据支持,其间涉及海量数据的计算分析,AI具有绝对优势。另一方面,在野外救助过程中,AI的对野生动物的识别效率,至少是人工的500倍。

依托AI技术创新,在整个团队努力下,18年至今,阿勒泰蒙新河狸的种群数量从500只增加到620只左右,增幅达20%。同时基于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修复,当地的虎鼬、大白鹭等野生动物数量也在迅速增长。

在当天下午,上述两个路演项目之外,我还陆续看到了关乎少儿视力保护的“护瞳计划”,针对性教育问题的“嘀嗒计划”,以及关于留守儿童素养教育问题的知识平台,等等令人印象深刻的AI创新项目。这些项目团队成员,既有来自海内外高校的大学生,也有中西部地区的创业人士,甚至一位西部某县县长也位列其中。

比较来说,这24束光,在本届赛事报名的1438支队伍里,可能显得更耀眼些。但本质上,无论24,还是1438,发生在腾讯“车库”里的AI故事,与10年前我在那个咖啡馆经过的人群都一样, 都是因循新一轮技术进步的脉络,幸逢志同道合的人,做一件不负时代的事——无论是为创造财富,还是为公益理想。

从互联网到AI,时代潮流浩浩汤汤,无人可置身事外。这个周末过去后,我所能做的,就是期待更多的“Light”时刻,继续为他们捧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