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国家卫健委决定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提升全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和医疗救治水平,中建集团旗下中建三局承建的湖北武汉光谷同济儿童医院项目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近日,武汉光谷同济儿童医院竣工并启动试运营,预计7月1日正式开诊,中建集团将精益建造融于现代化医院建设中,生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
△ 武汉光谷同济儿童医院
态度
精益求精
设计建造前,中建三局项目团队充分对接院方需求,了解到医院将推进儿童疑难危重症精准诊断和突破性治疗,为肾移植患儿提供“一站式”便捷诊疗服务。根据需要,团队设计了1个骨髓移植仓病区及多个ICU,医院内净化区域面积达6000平方米,特别是百级洁净度要求的手术室和移植仓,其对环境中的尘埃粒子数、细菌菌落数、送风风量、室内正(负)压等控制要求极高。
打造6000平方米的洁净区,绝非易事。项目团队严格把控洁净区墙面平整度:每个格构梁边缘都要打磨成光滑的45°角,不允许有孔隙、裂缝,误差缩小到毫米级。工人使用红外找平仪,保证每2米平整度误差不超过2毫米。
在洁净区,经过正负压病房的风管必须一尘不染,病房交付使用后杜绝灰尘、细菌通过风管吹进病房。辐射防护更是细密,铅板之间的固定点每隔30到40厘米就要打一个加密点。两间一体化数字智能手术室,更要做到毫无缝隙、不容一丝灰尘。
方案
智能物流
尽最大可能提升医院救治效率从而提升患者存活率,是医院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项目团队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引入智能物流系统,提高运转效率。
院区内智能物流传输系统连接了医院内各主要科室。这套系统由轨道物流系统及气动物流系统组成,两套分系统分别设置了32个站点,实现药品、标本等医疗物品的自动化配送,其中轨道物流系统搭载了30公斤级智能运输小车,融合“混动双驱”“一键发车”“智能消毒”等功能,同时在系统软件调度策略上充分结合科室业务流程,令智能物流传输系统价值最大化。物流系统设置充分考虑科室使用需求,站点定位最大程度匹配医护使用习惯,在避免大面积调整建筑方案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程度的物流系统配备,全面提升医院医用物资传输效率。
医院的药房、各科室、护士站,通过物流轨道、管道连接起来。运输体积较大的物品时采用轨道物流小车,速度约1米/秒;传递标本等体积较小的物品时则采用气动物流系统,把物品装入一个绿色“胶囊”中,直径160毫米的管道可达5米/秒的传输速度。
△钢结构连廊
儿童医院与2015年落成的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一期之间采用4条钢结构连廊连接,其中最长的钢连廊跨度达64.65米,物流系统通过连廊也实现前后工程的联通,提升医院运营效率的同时,也极大优化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使用感。
宗旨
以人为本
为尽可能提高救治率,项目团队协同院方引入术中磁共振设备,提出“一托三”方案,即一台术中磁共振设备服务于两间手术室并兼顾非手术期间的平时检查,提升设备使用率。“新工艺和先进设备的使用,也是满足医院‘以人为本’的建造宗旨。”项目经理张飞说。
细节体现匠心。在儿童智慧病房,配色、家具和其他细节处理上的家庭化设计都体现出亲切温馨。病床旁还设置有平板终端,隔离治疗的患儿与家长可以实现24小时无障碍交流,“零距离隔空陪伴”的人性关怀贯穿治疗全流程。
光谷同济儿童医院将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儿童疾病诊治基地、儿童康复保健基地和儿童医生培训基地,填补武汉光谷地区综合性儿童医院的空白,极大缓解光谷乃至鄂东地区儿童就医难。
中建集团高标准、高品质打造医疗卫生精品工程,促进地方公共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助力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持续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托举起人民群众健康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