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香港见证的大国建造,你知道几个?

出品|网易新闻

导语:伶仃洋上一架飞桥互通互联、香港故宫两岸文化血脉同宗同源……迎着朝阳,去接一朵烧红的信念。看见火焰,燃开101岁的初心和25周年的庆典。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今天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日子,近些年来,在建设香港重大工程方面我们取得了哪些成就?

01港珠澳大桥:助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于一体,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港珠澳大桥自2003年开始启动前期工作,历时15年,于2018年10月23日正式开通运营。因修建难度极高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并拥有多个“世界之最”:

世界总体跨度最长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

世界最长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长5.6公里;

世界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海平面下46米;

世界最重沉管——海底隧道由33节沉管和1个最终接头对接而成,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相当于一艘中型航母。


此外,世界首创桥-岛-隧集群方案、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世界最大难度深水无人对接的沉管隧道……都是港珠澳大桥的亮眼成绩单。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由33节沉管对接而成,图为沉管预制现场

不久前,港珠澳大桥作为目前世界钢结构桥体最长的跨海大桥,又获得了国际焊接最高奖项。主体工程桥梁上部用钢量达42.5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工期紧迫、质量要求高。施工过程中先后开展了板单元自动化焊接技术、免涂装耐候钢焊接、高效焊接技术、迷你机器人焊接技术等研究,打破了传统的钢桥制造模式,有效提高了自动化焊接水平和钢箱梁品质。


在大桥开通前,往来珠海与香港国际机场的时间大约4小时,现在取道大桥只需45分钟。大桥的建成对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对香港乃至大湾区的整体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02将军澳跨湾连接路大桥:香港又一重要跨海通道

去年年底,香港境内又一个重要跨海通道——将军澳跨湾连接路大桥的主线上部结构全部吊装完毕,主线桥梁全线贯通。


香港将军澳跨湾连接路主桥全线贯通  图源:中新网

将军澳大桥位于香港新界东南侧的将军澳海湾,是连接将军澳和蓝田隧道的重要跨海通道。该桥主体为一条横跨将军澳海湾的海上高架桥,跨湾连接路全长约1.8公里,其中1公里为海上高架桥,主桥桥面宽约35.8米。


项目主桥由三跨钢结构桥梁组成,包括主跨200米长的外飘式蝴蝶钢拱桥,两侧各100米长的边跨钢箱梁。引桥采用跨径46米至75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面宽度35.8米至50.6米,单榀箱梁最大重量达3300吨,创造了国内外同类箱梁单体重量的最大纪录。


香港将军澳大桥主桥安装 图源:新华网

将军澳跨湾连接路主桥将会是香港继青马大桥、昂船洲大桥后又一地标性大型跨海桥梁,是香港首条同时设有行车道、行人路、单车径及观景台的海上高架桥梁,为将军澳东南部区域提供一条快速进出市中心的通道,造福当地民众。

03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将启动:未来每年可承载1.2亿旅客

香港国际机场在1998年7月启用,当时客运量每年仅2800万人次,经过20多年发展这里已成为全球最繁忙机场之一:连接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天有超过1100班航班往来于香港和世界各地。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地位。今年4月,香港国际机场第三条跑道顺利完成试飞,下半年即将正式启用。


在疫情之前,香港国际机场年均客运量已经达到7500万人次,年货运吞吐量达到500万吨,基本已经达到两条跑道的极限。若想要更多的人流、货流来到香港,让整个机场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扩容。

扩建后的香港国际机场将达到年接纳1.2亿人次旅客及1000万吨货物的目标,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领头的国际机场。同时,以港珠澳大桥为枢纽,对接港澳机场,接驳香港葵涌码头,实现“空港-陆路-海港”区域联动


扩建后的机场将助力香港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地位,除了新建跑道之外,也会对设施进行全面的提升,包括在机场范围为香港打造一个商业和娱乐的新地标——“航天城”,里面包括11天空(11 SKIES)、亚洲博览馆(二期)几个重要的项目,将于2023至2027年陆续落成。


改造之后的机场,更是加入了很多无人巡逻车、消毒机器人等。到2024年,机场管理局还将把无人驾驶车引用到陆侧,让游客可以通过口岸的无人驾驶车直接抵达航天城。

04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文化新地标来了

6月22日下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行了开馆仪式,7月2日正式对公众开放。香港故宫开放后,将分阶段展览由故宫博物院借出的9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166件国家一级文物。


从开工到竣工历时982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维港海滨拔地而起,设计总体风格将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手法以及香港城市景观相融合。建筑外形相当于一个上宽下窄的青铜方鼎,通过外形“上宽下聚,顶虚底实”的美学特点,展现出中国文化中的巧妙平衡感。


香港故宫建筑以紫禁城建筑的主色调为基调,以米金色为主,深红及冷灰为点缀,馆内色调则主要为淡色和大地色,在博物馆正门和每个展厅的入口则采用了紫禁城城墙的朱红色。中庭天花板的设计借鉴了北京故宫琉璃瓦元素,犹如竹帘、轻纱一般飘逸。



除了设计,香港故宫建造中的BIM技术也值得一提。从图纸设计、工厂生产、现场施工方案模拟、进度计划模拟、施工检验等方面都深入运用了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从而减少了项目图纸的错误。同时通过智慧工地系统从施工进度、安全、环保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流程,极大地提升了施工效率与准确率以先进的科技手段守护文物的安全

结语:

回归25载,从交通工程建设到文化展馆建设,一项项工程让香港与内地从空间到文化上更加血脉相连。未来香港还将是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和国际大循环的“促成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融入祖国发展大局,香港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网易《了不起地中国制造》栏目原创内容,侵权必究

「了不起地中国制造」专栏,力邀行业权威、资深玩家,呈现他们眼中地中国创新之路。

合作邮箱:newsresearch_ntes@163.com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