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程卡摘星这个事儿,为啥有些地区有胆子玩儿变脸?

【齐大圣论道线下互联网】[咖啡]

早安,在朝阳洗晴空的上海问候各位[抱拳]#通信行程卡##上海头条#


通信行程卡摘星这个事儿,为啥有些地区有胆子玩儿变脸?

工信部宣布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之后,好几个地方玩儿变脸,陕西一码通用旅居史标签的颜色进行分类,四川的天府健康通“多码一屏”也有颜色标签,杭州健康码页面使用了红色感叹号标志。这些替代方案,让工信部给大家带来的喜悦又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

在我们国家,这样的情况一般都不会如此公开地出现。工信部,是中央部委,各地怎么有胆子这么干?莫非是不听招呼么?

其实,从根本上说,还是一个“确权”问题,谁有权去限制人的行动自由,以及在疫情这样的情况下,哪一级有关部门有哪些权力去限制哪些人的哪些行动自由。

从根子上说,工信部搞出来个通信行程码,用加星不加星的方式区别疫情风险,本身就没有获得“确权”!从科学角度说,某个城市有某个小区是高风险,全城人都加星,是不是挺简单粗暴?有人经过这个城市,不管是步行通过,还是乘汽车火车通过,也被加星,是不是生拉硬扯?从法律角度看,这些被加星的人,是不是被打上了歧视性标签,使得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遭遇诸多不便诸多限制,他们的权利是不是受到了伤害?

而且,并没有什么规定说谁可以加星谁不可以加星。既然工信部可以做初一,那几个地区凭什么不能做十五呢?

所以,出现这样的替代方案,也属“正常”,只不过,这是个需要进行规范性改革的“正常”。

[论道出发点:所谓传统企业,就是从产品出发去找顾客;所谓互联网企业,就是先圈人,再根据这些人的需要提供产品/服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