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罗永浩,我总是有一种很矛盾的心态:
他过去在微博上的那些“精日”言论让我愤慨异常。
有这种感受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了解他过去的人直到现在仍然戏称他为“太君”。
不过,现在这些争议都已经被淹没在对其“真还”的赞美中了,也不是今天这篇文章的重点。
作为一个了解罗永浩生平的人,我不得不承认其有自己的魅力所在:
毕竟当年忽悠一群人花钱去鸟巢听相声,对普通人而言已经可以吹一辈子的牛逼。
但客观来讲,罗永浩的技能点仿佛点歪了:
他讲段子可能有他的独到之处,但是在创业这方面,在上演6亿“真还传”之前,他似乎从来都没有完成一番匹配他名气的事业:
锤子手机多年总销量不超过300万台,还把代工厂中天信干倒闭了;
聊天宝、电子烟,一个凉的比一个快;
甚至,你很难去评价老罗涉足直播带货行业之后,几大头部主播纷纷被查是不是因为某种“神秘力量”从中作梗。
而且,直播带货搞得好,可能也得归功于自己讲段子的本领和当年讲段子积攒下的人气。
所以老罗这次高调入局AR行业,成立新公司“Thin Red Line”(细红线)。
我们能期待老罗东山再起吗?
1
AR,增强现实。
说白了就是几年前火爆过一阵的Pokemon Go,只不过Pokemon Go还是利用这一代“计算平台”手机来实现这种展示:
而老罗要做的,或者说业内现在的共识,AR的未来会是以眼镜为主要载体的“次时代”计算平台。
形象点来说,就是电影《失控玩家》中主角所佩戴的那种眼镜:
老罗在官网上打出了一个Slogan:
An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Directly In The Platform-Level Revolution
(直接参与平台级革命的机会)
从2016年之后,AR、VR概念爆火的时候,之所以能骗到那么多天使投资,就是因为当时的投资者已经把它看做下一代信息平台。
所以老罗把这么牛逼的一句话放在官网上,倒不是完全在吹牛逼。
毕竟确实是平台级,做成了的话确实是革了手机的命,也确实给你个机会了。
我们要讨论的,确实就是这个机会有多大而已。
2
2016年之后,AR、VR、MR等等X Reality相关的概念曾经火爆过很长一段时间。
然而就像图里展示的那样,这个概念在风口过了之后,很快又陷入了沉寂。
因为技术难关一时半会攻克不了。
这一行,涉及到的技术非常非常多,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多传感器技术、光波导技术、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等等。
哪一项都够一家公司研究很久。
一方面技术门槛太高,另一方面受到硬件上限的限制,市面上民用AR产品很少。
除了支付宝扫福、美图秀秀加特效这种使用手机进行的简单应用,就是微软HoloLens、Magic Leap One这种高达上万元的AR眼镜。
而且这种昂贵的设备,实际使用体验可能会让你十分不适:
除了心理不适:
你明明可以抢我的钱,但仍然给我这些像素块表示安慰;
还有生理的不适:
如果帧数和分辨率不够,这种VR、AR眼镜可以让你晕到吐。
但是分辨率够了,以现在的技术可能设备会重的能压断你的脖子。
所以即使人人都承认VR、AR眼镜很可能是下一代的计算平台,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这些概念也一直在沉寂。
直到元宇宙这个概念又火爆了起来。
3
元宇宙这个概念,无论吹得多么天花乱坠,在我眼里其实就是三个技术的结合:
元宇宙=云计算+5G+VR/AR
在刨除掉计算功能,只保留成像功能之后,VR、AR眼镜或许可以做到人类脖颈能承受的重量;
云计算负责提供能以假乱真蒙过人大脑的16K、180HZ的视频数据;
5G负责将这些数据以极低的延迟推送到你的眼镜上。
然后,我们就可以像《失控玩家》或者更早一点的《头号玩家》那样开心的带着眼镜玩游戏了。
在最理想的预期之中,在这些技术的加成之下,我们可以把你能想到的现实中可以干的事情都搬到这种用眼镜玩的游戏上来,再建一个所谓的“平行宇宙”。
元宇宙只不过是一种“信达雅”的翻译而已。
老罗想搞元宇宙,但是碍于自己前段时间忙于直播卖艺,来晚了一步:
5G已经落地,而且玩家都是华为、爱立信这种巨无霸。
国之重器,不是一般小公司能插手的。
云计算也步入下半场了。
谷歌、微软、腾讯、阿里、华为都把其作为战略级业务在搞,罗老师想入局也有点晚了。
只有VR、AR这个行业还处于草莽英雄混战的时代。
所以在罗老师最初宣布自己下一个创业项目是元宇宙相关的行业时,我们就应该猜到AR、VR行业会迎来这盏“行业冥灯”了。
4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
“‘行业冥灯’来了,AR行业的同行们怕了吗?”
这个问题可能调侃意味还是大过实际。
我们换一个问法:
罗老师这次投身AR,能实现他收购苹果的梦想吗?
我觉得还是够呛。
老罗是这么描述自己的创业计划的:
硬件团队会每年研发一款工程机,原则上仅限内部开发使用,直到商业化条件和整体环境大致成熟再开售。同时新品发布会至少在两年后举行,可能是海外发布会。
作为“本世代计算平台”的下一代产品形态——XR眼镜,在我看来,迟早会发展起来,所以选这条路并没有问题。
但这就好比任何一个高中生都知道原子弹的原理,但全世界也只有那么几个国家能真的做出来能炸的原子弹。
就像刚才说的那样,这个行业还有太多太多的技术难题没有攻克。
想在这行搞出名堂,最好是有技术实力,能拿到几个关键的专利,然后靠这个去跟投资人要钱,支撑自己旷日持久的烧钱计划。
老罗的长处在卖嘴皮子,在其“或许仅次于”乔布斯的产品审美,但恰恰不在技术上。
入局一个目前仍然困于技术难题,以十年为阶段计算的行业,罗老师和他的“细红线”,能活到产品量产、扭亏为盈的那一天吗?
我不是很看好。
毕竟罗老师靠“真还传”积累下来的信誉,恐怕最多也只能给他借到6个亿。
而这点钱,在他想搞的这个领域,可能烧不了多久。
就像直播间观众问老罗的那样,或许不久以后,我们就能看到《真还传2.0》了。
我对这一点是期待的。
中国不缺老罗这一个创业者,但是真的离不了他这么个脱口秀演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