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昆明湖中的最美风景线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北四环外,是中国现存最大最美的皇家园林,与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并于1998年11月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颐和园建于清代,前身为清漪园,其规划主要以杭州西湖为蓝本,以江南园林风格为设计参考,围绕万寿山、昆明湖而精心打造。由于规模宏大,博采众长,颐和园有着皇家园林博物馆的美誉!

颐和园

在颐和园的昆明湖中,有一道长堤由东南向西北将广大的水域一分为二,好像一条卧龙,曲折蜿蜒,横亘湖面。六桥(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风桥、界湖桥)一楼(景明楼)如同镶嵌在巨龙身上的宝石,熠熠生辉。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颐和园西堤,昆明湖中的最美风景线。

西堤

西堤

颐和园西堤是仿杭州西湖上的苏堤而建,同苏堤一样,西提上也有六座桥,岸边同样种着垂柳,两者的区别在于,苏堤是笔直的,而西堤是曲折的。据史书记载,乾隆皇帝一生中曾六下江南,对江南园林有着十分特殊的偏爱。他命人采苏杭地区一众著名园林之长,复制应用在颐和园,并加以提炼,融会贯通,以求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西堤

由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高拱起的石桥,这就是建造于1750年的秀漪桥。秀漪桥俗称罗锅桥,桥虽不大却有着重要的地位。秀漪桥是东堤与西堤的分界点,又是昆明湖与长河的连接点。在清代,每次皇帝巡幸颐和园,都需要坐船由长河进入昆明湖。由于御用船身较高,所以秀漪桥被设计成高高的拱形桥。秀漪桥雕栏玉砌,玲珑精致。昆明湖的早晨,微风拂面,水面如镜,偶尔会有小舟经过,倒影如画,美不胜收。

秀漪桥

秀漪桥旁

信步走上西堤,只见在高大的柳树下面,有着一株株山桃树,姿态迥异,颇具仙风道骨。春季是西堤最美丽的季节,每当此时,在和煦的暖风中,桃树上万朵桃花一齐盛开,它们拥挤着、喧哗着、摇曳着身躯,竞相争艳。花前树下,聚集着众多前来赏花的人们,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和千万朵桃花交织在一起,连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西堤

除了本身之美,西堤又是颐和园里著名的远望观景之地。漫步在长长的西堤之上,随着角度和距离的不断变化,两侧的景致也随之而变。一步一景,景随人走,真正是人在画中游。尤其在西提可以从不同角度远眺佛香阁和十七孔桥,实在令人大饱眼福。西堤的景色以秀美见长,如果说对岸那庄重的皇家建筑是大家闺秀的话,那这里婉约的小桥流水真可谓是小家碧玉,更显亲切,讨人喜欢。

西堤

欣赏西堤的美景,不单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心去“品”。品四季(春夏秋冬)春花、夏荷、秋柳、冬枝。品四时(朝午夕夜)朝霞、午雪、夕阳、夜月。品四候(风雨雪雾)风桥、雨湖、雪亭、雾船。品四景(湖山塔桥) 湖光、山色、塔影、桥韵。季季有风光,月月有景致,即使再挑剔的游客,也会在这里寻觅到自己喜爱的风景。

西堤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西堤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更是处处浸润着华夏文化的风韵。在西堤两侧的昆明湖中,有治镜阁岛、南湖岛、藻鉴堂岛三座小岛呈倒“品”字型排列,它们是中国“一池三山”文化的集中体现。相传在东海上有方壶、瀛洲、蓬莱三座仙山,山上居住有神仙,并生长着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仙果。千古一帝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出海寻访仙山以求获得长生不老的仙法,汉武大帝根据这个传说在长安北面挖太液池,并在池中堆起三座假山,分别以三座仙山的名字命名,用以祈求长生。从此,"一池三山"的布局方式成了历代皇帝的最爱。

西堤

西堤上的每一桥每一楼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南岸第一桥柳桥,因绿柳成荫,借用唐代诗圣杜甫诗作“三月草萋萋,黄莺歇又啼。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中的“柳桥”二字以命名。柳桥和练桥之间的景明楼,取自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句。南朝谢眺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中的“练”字,则成了练桥名字的出处。而镜桥之名出自唐代诗仙李白的名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豳风桥的“豳风”二字,出自于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豳风》一篇。

在豳风桥西侧,有一大片园林景区,包括延赏斋、蚕神庙、耕织图石刻长廊等,这是体现中国传统耕织文化的耕织图园林。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耕型社会,农业一直是国家最为重要的产业。明代赵弼所著《青城隐者记》写到:“女织男耕,桑麻满圃。”仅仅八个字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古代中国男耕女织的生动画面。耕织文化作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贯穿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西堤

在西堤六桥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玉带桥。玉带桥有汉白玉和青石砖砌成,是西堤六桥中唯一的石桥。玉带桥也是昆明湖通往玉泉山的必经之道,与秀漪桥一样,为了皇家船只通行需要,玉带桥也被设计成一座拱桥。站在玉带桥前,只见桥面高高拱起,形成一个大大的弧形,宛如一条玉带横跨两岸,惊艳非常。在桥头,还留有乾隆皇帝的御笔,东西两侧分别是“螺黛—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多”。

西堤

关于西堤,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以描述乾隆皇帝的事迹为最多。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乾隆时,西堤为御果园。一年中秋,乾隆在和珅、刘墉等文武大臣的陪同下,来到西堤。眼前美景如画,乾隆非常高兴,命人采来莲蓬尝了一颗莲子,随口说道:“莲子心中苦”,说罢转头看身边的和珅。平日只会逢迎拍马的和珅无法应对,急得抓耳挠腮。乾隆不禁暗暗好笑,又看向另一侧的刘墉,只见刘墉不慌不忙地从旁边树上摘下一个青梨,咬了一口对道:“梨儿腹中酸”。乾隆很是满意,忽然间童心大起,想捉弄一下这个举世闻名的大才子。

西堤

于是他让人从柿子树上摘来一个青柿子,对刘墉说:“刘爱卿对得很好,将这枚柿子赏赐给你,现在就吃了吧。”听到这话,和珅在一旁幸灾乐祸地看着刘墉。刘墉看出了皇帝的心思,行礼说到:“谢主隆恩!不过臣不敢单独领受陛下的赏赐,请诸位大人共同分享”。乾隆连连点头,于是在场的每位大臣都得到一片青柿子,看大家涩得挤眉弄眼的样子,乾隆哈哈大笑。于是,又命人摘来一只又大又黄的鸭梨赐予刘墉。刘墉二话不说,大口地吃了起来。乾隆一见,佯怒道:“刘罗锅,这次你怎么不分给大家吃啊!”,刘墉正色道:“陛下,臣本欲分给诸位大人,无奈今天是中秋,臣是实在不想与大家分梨(离)啊!”,乾隆听了开怀大笑,赐刘墉三眼顶戴花翎,从此对他更加欣赏有加了。

西堤

除了精彩的故事,西堤还有着一段悲怆的历史。由于乾隆皇帝对清漪园(颐和园)的偏爱,将大量的奇珍异宝、古董字画存放于此。1860年,攻入北京的英法联军将颐和园洗劫一空,西堤也未能幸免,景明楼、界湖桥上的亭子,还有旁边的治镜阁、藻鉴堂、耕织图园林等尽皆被烧毁。伤痕累累的西堤,向世人诠释了“落后就要挨打”的不变真理。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颐和园不断得到保护和修缮,西堤也重新焕发出迷人的风采。

西堤

这,就是西堤,一道拥有着无尽美丽景色的长堤,一块散发着历史人文气息的璞玉,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西堤

(全文结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