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法雨寺又名后寺,坐落在普陀山白华顶左,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

护国镇海禅寺,法雨寺为浙江普陀山三大寺之一,也称后寺。明万 历八年(1580年)僧人大智真融始建,初名海潮庵,后改称海潮寺、护国镇海禅寺。

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朝廷又赐金修寺,修缮大殿,并赐“天华法雨”和“法雨禅寺”匾额,因改今名。同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建造殿宇,成为名动江南的一代名刹。

「日莲池畔降法雨,海会桥上过广客。」法雨寺前有个日莲池,横跨之桥名「海会」,将池分割为东西两潭。「海会」,意指诸佛菩萨聚会在一起,其德之深与数之广,犹如大海之广阔。

桥为光绪十五年(1889年)法雨寺住持化缘募修而成。这座单孔石拱桥,长约20米、宽5米,两侧栏板的双面浮雕上刻有各种妙图52幅。

现存殿宇294间,计8800平方米。全寺分列六层台基上,入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前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后依次为观音殿、玉牌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

进山门,过九龙壁,对面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筑,檐间额题“天王殿”,现有的两座五层石经幢塔为1988年重建时设立。

天王殿前古樟成林,甬道两侧竖有旗杆两根,这也有别于山上其他寺院。据说,其中一根已变换过七八次,而另一根虽常被香客当作神物,剥皮作药,但仍然巍峨高耸,故有“后寺活旗杆”之称。 殿内四大天王的位置排列与众不同,据说是为了避免与普济寺重复。

玉佛殿,天王殿后的玉佛殿面阔三间,外加围栏,黄琉璃顶,是一座小巧玲珑的重檐歇山式建筑。大殿东西有钟楼和鼓楼各一,月台上有古柏一株,苍老劲健,西侧植罗汉松一株,围粗3米多,颇为罕见。

九龙殿(九龙藻井)内,有普陀「三宝」之一的「九龙藻井」:藻井按古朴典雅的九龙戏珠图案雕刻而成,一条龙盘顶,八条龙环八根垂柱昂首飞舞而下。八根金柱的柱基是精致的雕龙砖,正中悬吊一盏琉璃灯,宛若一颗明珠,组成九龙戏珠的立体图案,造型优美,刀法粗犷。龙藻井成于明初,「九龙殿」之命名因藻井而得。

「同登觉岸印佛法,共证真谛奠善根,弘一归莲谁说禅,法雨天华问旧钟。」普陀山佛教协会副会长、法雨禅寺监院信光法师执礼过九龙殿。

唐代以后,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据佛教典籍记载,千手观音为观音部果德之尊。「千」为无量及圆满之义,以「千手」表示大慈悲的无量广大遍护众生,以「千眼」代表智慧的圆满无碍遍观世间。千手观音的形象,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每一手中各有一眼。

佛教认为,众生的苦难和烦恼多种多样,众生的需求和愿望不尽相同,因此,就应有众多的无边法力和智慧去度济众生。佛经说,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量劫,听千光王静住如来讲经时,为利益一切众生,「即发誓言,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千手千眼具足」,「发誓愿已,应时身千手干眼悉皆具足」。在佛教看来,只要虔诚地信奉千手观音,就有「息灾」,「增益」,「敬爱」,「降伏」等四大好处。

海岛观音,俗称「望海观音」。后寺九龙殿毗卢观音坐像背后的「海岛观音」高达13米,这组彩塑群像共有大小佛教故事人物127尊,以起伏山峦,汹涌海涛为背景。群像中,最突出的是赤着双脚,立于鳌头的观音大士,她持杨枝托净水瓶,用神奇的甘露济世救人,宣示「普渡众生」的慈悲宏愿。其左边侍立着双手捧有宝珠的龙女,右边有向观音合十参拜的善财童子。

御碑殿,殿宇五间,黄瓦盖顶,西侧楼屋内有门可通上佛顶山的香云路。大殿面宽五间(宽约32米),进深四间,前有外廊,斗拱承担,殿中供三世佛。殿东耳殿三间,为“三圣殿”,供三圣立像。西耳殿三间为“关帝殿”,供关公金坐像。两侧配房(客堂)各五间。

天降时雨如法雨,光熙峰前寺空寂,殿后飘过袈裟影,只因佛前响木鱼。

这座气势恢宏的九龙殿,系康熙三十八年(1699)奉旨拆迁金陵明宫旧殿改建。「静山古寺悦参禅,奔涛潮音细说法」,是礼佛香客到法雨寺后的真切禅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