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品爆发活力,助推重庆文旅产业

文 / 界面重庆 于灯灯

5月24日上午,距离西洽会·乌拉圭当代艺术展结束还有一天,前来参观的游客仍是一波接着一波。

与艺术画相比,人们更愿意在文创产品前逗留徘徊。

“刻着重庆著名景点的书签、把重庆文化和卡通融合在一起的冰箱贴......都是手工,很美,值得纪念。”来自广东的肖女士一口气买了六套。

文创产品爆发的活力正在被人们逐渐认识到。

创意先行,文化向上

对于第三次来重庆旅游的张曼,对重庆的地形和饮食很痴迷。特别是自从重庆在抖音等社交软件上火了之后,对重庆更是向往。“来重庆必须要去贰厂,然后再去李子坝、解放碑、洪崖洞、丰都鬼城等。”她如数家珍。

对于重庆文创产品,她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前几年感觉重庆的文创产品不是很多,而且选择的余地太少,特色产品除了火锅底料、麻花就是小面,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不多,现在这个情况改观不少。”

重庆文创产品的改变不仅体现在游客的直觉体验中,在刚刚过去的深圳文博会上这种感官体验更加形象直观。

2019年5月20日,重庆文创产业在深圳文博会上引人瞩目。前来参观的游客,聚集在有着重庆工艺特色的产品前流连忘返,漆器、建筑、苗绣等众多刻画着“重庆符号”的商品让大家爱不释手。这是重庆这几年专注文创、深入挖掘重庆山水故事厚积薄发的结果。

在这次文博会上,重庆文化创意产品一改多年前品类单一、创新不足、实用性不强的特点。产品涵盖了文创手工、创意食品、特色饰品、创意家居等品类,每一个品类的产品都是精工细雕。这些产品只是重庆众多文创产业的冰山一角。

产业加持,创业增多

重庆的鹅岭贰厂文创园入驻公司从最初的十多家如今已经发展到上百家,重庆创意广告园入驻企业增加到600多家,北仓、猫儿石、金山意库等创意园企业入驻也已经过百。重庆过去的两年里时间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重庆创业者和民间投资者关注的重要领域。

重庆鼓励文创产业发展和鼓励文创创业,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015年,重庆市就开展了文艺创作资助工作,到目前累计资助各类文艺创作项目516个,资助资金总额1.29亿,资助项目仍在进行中。

2016年,重庆市出台了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文件,明确指出鼓励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相关人才的培养。

2017年,重庆市开始实施一系列的培育计划,比如重庆渝中区实施“渝中英才计划”,采取鼓励、帮扶的方式,引领发展,对于行业的拔尖人才,不仅提供资本和政策支持,还帮助其创业。

加强文化深度融合,破解发展瓶颈

虽然很多人在高唱文旅产业的高潮已经到来,但是文创产品仍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复制粘贴、机器批量生产、外包等问题。不仅在重庆,在全国各地都存在。

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本原因无外乎是为了多挣钱,节省成本,最后只会达到一锤子买卖的效果。很多文创工作室在前期阶段尚且能够进行作坊式、手工打磨,随着产品的供不应求,创作者生产的时间都不够,何谈文艺创新?对于一些没有实现盈利的创作者,生存尚且困难,又何谈去钻研?这样出来的作品,游客自然牢骚满腹,体验感不佳。

对此,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常务会长吴扬文认为:“由于忽视挖掘和钻研,也没有将文化与商业进行融合,导致了外来游客来到重庆的体验感很差,城市魅力未能完全展现。”

在当前的文创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应该加强文化产业的大融合,形成“文化+制造业”“文化+旅游”“文化+农业”等多种业态融合模式。通过产业融合,挖掘出文创产品的各种产品的交融内涵,打通各个销售渠道。要形成这样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模式,离不开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力量。

重庆文创产品市场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其良性发展也将大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