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盛行的年代,这个地方还不能去

从巨大的火山口钻进地层深处,沿途经历深海怪物、地下迷宫和带电的暴风雨,最终随着火山喷发回到地面,这是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1863年在小说《地心游记》中描述的探险故事。从那时到现在,地心旅行始终是人类最向往事情之一。



那么地心之旅真的可行吗?

让我们先了解下地球的构造吧。


地球的构造,看上去跟鸡蛋有点相像。

蛋壳" 就是地壳,由岩石组成,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

“蛋白”就是地幔,那里的高温使岩石处于熔融状态,成为岩浆的发源地。

“蛋黄” 则是地核,我们通常称为地心,主要由铁和镍的成分组成。

也就是说,人类想去地心旅行,必先突破至少地壳、地幔、地核三层阻碍,而且每一层都困难重重。



首先,岩石是最大的问题,岩石的特点是越钻越硬,而且想打出一条垂直的通路非常困难,因为地下的岩石分布不是均衡的,每一层岩石的组成成分不同,密度不同,性态也有各种变化,压力也随时发生变化。

其次,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要取出一定体积的岩石,就需要相应的能量。而相对于地下的无穷能量,地上的设备就必须要保证足够庞大,能够提供异常巨大且持续的能量。

再者,高温也是绕不开的障碍。在地幔这一层,岩石处于熔融状态,成为火山喷发时涌出的炽热岩浆。即便能够穿越地幔,恐怕也没有什么保护生命的设备可以抵抗住地心深处超过6000℃的高温。

除此之外,地下还存在着诸多的风险。比如高压,7000 米的井内有1000个大气压的压力,人体也是无法承受的。另外,地下的放射性金属元素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假如我们用耐高温、耐高压、防水材料做成了作业服,同时佩戴内部循环装置等,是否就可以潜入地下呢?目前看来,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除了前面提到的高温高压的环境因素需要考虑外,即使我们的装备能够抵抗住这些高温高压,地下深处的强大压力也会是岩层发生变形,我们进入地球深部的通道可能就会被变形的岩石堵死,使我们的“地心之旅”变得有去无回。


对于人类来说,到地心去旅行或许只能是一个幻想。但是这并不阻碍人们用科学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每年发生的大小地震所产生的让地面剧烈摇易的地震波,零星透露着地心的奥秘。比如,在地下2900千米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所以这里便是地核与地慢的分界层。再比如,上地慢中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向上运动,既有可能在地壳中冷凝形成各种岩浆岩,也有可能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形成火山。这些问题弄得越清楚,人类的自身安全就越有保障。

文章转载至震知卓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