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小巷里,藏了百年前老北京的金融中心,这么重要却不为人知

前门曾经是老北京最繁华,最热闹,京味文化最浓郁的商业街。它曾经的纸醉金迷、声色犬马在古籍《春明丛谈》中是这样描述的:“珠市当正阳门之冲,前后左右计二三里,皆殷商巨贾,前门大街设市开廛。凡金银珠宝以及食货如山积,酒榭歌楼,欢呼酣饮,恒日暮不休。”

今天,重修后的前门大街,店面一间间盖的又新又漂亮,游客络绎不绝。作为北京人的我,来到前门,站在崭新的铺面前,看着“铛铛车”从眼前经过,总觉得熟悉又陌生,好像这一切的背后缺少了什么……

缺了什么呢,也许是经年累月,老辈人在生活中遗留下的真实印记。那印记中夹杂了人和事,砖缝里挤出的荒草,旧窗棱尚未褪尽的红漆……光阴留痕,很多都看不到了,我被拥挤的人流包围。

前门珠宝市街曾因买卖珠宝玉器而闻名

从大栅栏商业街拐进珠宝市街,游人一点没少。旧日前门一带繁荣的金融市场就在周边的这几条胡同里。眼前,珠宝市街一切依旧,还是老前门的模样。简易的“石牌坊”立在街中,上面写着楷体字“珠宝市”。胡同两边小小的门脸一步一间,售卖便宜百货,旅社,小饭馆,红红绿绿的招牌,让你无法想到清朝初年这胡同曾以买卖珠宝玉器而闻名。到清后期,这些珠宝玉器店渐渐被代存和放贷银两的商铺取代。

钱市胡同——中国最早的金融交易所

来了珠宝市街,怎能不一睹“钱市胡同”的风采?“钱市胡同”是老北京最窄的胡同之一。有多窄呢,两人同时过,要都侧着身而行。北京有名的窄胡同比如九弯胡同,小喇叭胡同它们最窄处基本都是六七十公分,两人侧身过去刚刚好。

窄小的钱市胡同

钱市胡同是条只有五十多米长的死胡同,它是中国现存最早、也是最完整的金融交易所。鼎盛时里面有钱庄二十余家。胡同最里端是座硬山起脊、上面有木架罩棚的大房子,中间是天井,两侧开天窗。据说这里曾是当年钱市交易最热闹的地方。这大厅在当时叫“钱市”,钱市胡同的名字就由此而得。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住户说,为了保证安全,胡同口原本有座大铁门,到晚上就锁上。想当年,北京城里官办的白银、铜钱买卖都在钱市胡同。这里垄断着全北京城白银和铜钱的交易比价。“钱市胡同就是当年老北京的金融街呀”老大爷嘿嘿笑着一边说,一边走进了胡同。

然而在这条人流不息的珠宝市街,没几人会注意到细长窄小的“钱市胡同”。

走出珠宝市街向西拐,就到了宽阔的施家胡同。一百年前,前门大栅栏的施家胡同、钱市胡同、西河沿街构成了北京最集中的金融区。

施家胡同的前世今生

传说因为当年一个姓施的大商人在此居住,后来施家虽然搬离,但施家胡同的名字却被沿用到了今天。

从清中期起,胡同逐渐发展为以银钱和旅店业为主的商业街。胡同里汇聚着众多私家银号和江浙、山东、山西、潮州等地的巨商。其中以山西商人独占鳌头。当时,规模较大的银号有10号的谦生银号;11号的裕兴中银号;12号的义生银号;15号的福生银号;17号启明银号;21号的三聚源银号;22号的集成银号、24号丰盛、26号余太亨、28号广瑞等。

时间退回一百年,这儿可是日进斗金、守卫森严的高门大院,相当于现在的金融街,CBD。

因为有钱,据说北京城的第一条柏油马路也是诞生在施家胡同。

作家肖复兴在《城南银街》一文中回忆,他小时候常穿过施家胡同去看电影。当年大栅栏一带与施家胡同并行的胡同有很多条,他之所以爱走施家胡同,一是因为路两边有好看的小楼,二是因为其他胡同都没有它宽,关键是,除了它是柏油马路,其余都是土路,一下雨泥泞一片。

施家胡同在清末民初时盖了很多二层小楼。有的是中式小楼,有的纯西式,而更多的是民国风的洋楼。

施家胡同22号是当年的集成银号。这座西式小楼外型硬朗,楼高而坚固。最早时它的尖屋顶华丽漂亮,只是七六年地震后,为了安全去除了原有的尖顶,小楼整体的建筑美感失去很多。今天走在施家胡同,仔细留意,那些边边角角处,依然还能找到昔日洋楼,牌匾,西式雕花,柱头的痕迹。

施家胡同22号是当年的集成银号

解放后,施家胡同的私人银号都合了营,从前的银庄变成了人民银行的宿舍,今天胡同里有些住户已是银行系统的第五、六代传人。

从施家胡同出来,眼前的煤市街车来车往,人声车声连成一片。

煤市街在明代已经形成,当年骆驼从京西门头沟把煤运进北京城,大部分都是堆放在这里销售。清中期以后,煤市街逐渐成了美食一条街……

煤市街

时光匆匆,今天,站在街角看老街老巷,一个世纪的光阴流逝,昔日繁盛的“金融街”成了今天游客争相购物的旅游地。留下这些老街,记录它们的故事,让历史一脉相承的留存下去,老前门可说的往事还太多太多。

本集完,感谢您的阅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