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粤边界南岭山脉隐天下第十八福地,徐霞客感叹“寸土佳丽”

在湖南省东南部,湘粤边界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带有座城市叫郴州,是湖南省下辖地级市。这里群山环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格外清新,是个天然大氧吧,养生福地。“郴”字独属郴州,最早见于 秦朝 ,为篆体“郴”,由林、邑二字合成,意谓“林中之城”。

今日郴州有“天下第十八福地”美誉,早在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旅行至郴州时,亲眼看到了在苏仙岭的“天下第十八福地”的标志,他在《楚游日记》中记述:随郴溪东岸行,东北二里,溪折西北去,乃由水经东上山。入山即有穹碑,书“天下第十八福地”。只可惜这块石碑最终被碾碎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有说该石碑毁于攻城的太平天国手下。

郴州裕后街曾经是郴江河畔最繁忙的盐运码头,也是郴州南来北往的重要“官道通衢”。今天在郴江河畔重建了当日的仿古裕后街,在一幢幢古老的建筑旁,在一条条铺设着青石板的街道上,探寻郴州苏仙的古风遗韵,感受它所承载的漫长岁月和温度底蕴。

郴州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最早出现时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属于楚地,秦代置郴县。今日城中还遗留有许多古时的遗迹,如城中至今还保留有许多古井。郴州的古井临河而掘,主要用于居民的生活饮用水,其中最以位于裕后街涌泉门的这口长条石方井最为有特色,井水清冽甘甜,井底俯卧一巨石,状如犀牛,相传是当年神农为保郴州地方风调雨顺、人畜安康而留下的,民间习惯称之为:犀牛井。

郴州设北湖区和苏仙区,是湖南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炎帝神农氏发现“嘉谷”、教民耕种、开创中国原始农耕文化的神奇地方。全市有满、苗、回、蒙古、畲、僮、哈尼、土家、侗、彝、壮、藏、维吾尔、瑶、布依、傣、黎、高山、柯尔克孜、仫佬、仡佬、土、白、纳西、朝鲜等27个少数民族,是除中国西部外,少数能同时拥有如此多少数民族的地区之一。

郴州自古就是中原通往南粤的交通要道,“湘粤古道”又名“骡马古道”,自古为“楚粤孔道”,秦嬴政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成雏形。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又大规模改造古道,并基本定型。古道是历代军事、贸易的交通要道,直至民国25年才开始慢慢荒废,古道沿途很多遗迹保留完好,驿站、驿道、洗漱池、饮马池等沿途依然可见。

两湾洞村前的“迎风亭”,郴州这里“北瞻衡岳之秀,南峙五岭之冲”,自古以来为中原通往华南沿海的“咽喉”。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人文毓秀之所”。东界江西赣州,南邻广东韶关,西接湖南永州,北连湖南衡阳、株洲,素称湖南的“南大门”。其战略及商贸地位可见一斑,“迎风亭”位于湘粤古道旁,为长途跋涉的客商及行人提供遮风避雨的休息场所。

民国25年,粤汉铁路株洲至韶关段通车,粤汉铁路全线贯通,从而导致湘粤古道从此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使命。1955年,武昌至衡阳段完成复线改造,1988年,衡广复线全线铺通,粤汉铁路不到40%的线路仍留作使用,其余的全线拆除,它们正式步入历史的坟墓。粤汉铁路九树下站,那曾经铸就不少辉煌的火车站,随着时代车轮的前进,它也成为了历史,车站也已成为民居,唯有“龙树下站”几个字依然叙述着当日的故事。

两湾洞是一个还没被历史的风雨洗尽铅华的古村落,这个具有湘南特色的古民居群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村子里,一座座青砖灰瓦的老房子映入眼帘,在岁月侵袭下,屋顶的灰瓦开始有点泛白,房前屋后杂草丛生,但高墙依然屹立不倒,虽已残破,但依然可见当初的气派和神韵。 据说,两湾洞在最鼎盛时,一共住有130多个地主。

飞天山座落于郴州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整个风景区由48谷、9寨、4坦、3庙、2江、1泉构成,以丹岩堡寨为特色,穿坦、洞穴为罕见,温泉碧江为纽带,石佛悬棺为史脉,集山、水、林、洞、佛为一体,聚雄、奇、险、秀、巧为一身。2001年飞天山被国土资源部评为丹霞类的地质公园。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赞叹飞天山“无寸土不丽,无一山不奇”,并镌刻“寸土佳丽”。

苏仙岭风景区山势秀丽,植物繁茂,溪涧湍湍,景区内空气中富含高浓度的负氧离子,是人们日常休憩、养生的最好场所。景区内古迹、名人遗迹众多,古人留下的碑刻更是数不胜数。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资源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其苏仙传说、九仙二佛传说昭示这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源远流长。

郴州境内群山环抱,梯田遍布,大部分地区终年云雾缭绕,盛产茶叶和菊花等经济作物,尤其是良田廖家湾的高山菊种植已有200多年历史,菊色金黄,小朵饱满,干菊泡入杯中,清香满口、回味犹甘,是当地著名的经济作物之一。

郴州特色小吃当数栖凤渡鱼粉,这种汉族小吃主要以当地“干粉”和“鱼汤”为主料,属于湘菜系,发源地在苏仙区栖凤渡古镇。传说三国名士凤雏即庞统起初并不被刘备重用,只得个耒阳县令的小职。一日来到栖河古渡小镇,饥肠辘辘之际吃到此小吃后大赞。而后励精图治,终成一番事业。后为纪念庞统,小镇改名为栖风渡,该激励心志的小吃也成了当地闻名的“栖风渡鱼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