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多年,三百多位诗人和一场心灵旅行

五百多年,三百多位诗人和一场心灵旅行 ‖老家许昌

文‖荣岩

中国是一个诗的囯度,《诗意中国》开篇就说,秀丽的山川孕育出诗的灵气,质朴的人民培育出诗的魂魄。

诗的河流从远古的华夏大地流来,又向未来流去。它属于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财富。“风骚”一词,很精辟地点出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诗派的渊源。“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追根溯源,让时光倒流,穿越历史的烟尘,回到西周至春秋的岁月里,漫步在孔圣人亲手编缉整理的《诗经》里,欣赏现实主义诗歌源头的风景。

阡陌尽头的那个古朴小村,有鸡鸣狗吠,也有男女谈情说爱的身影:在水一方的伊人,逾墙的“仲子”,贻吾彤管的“静女";在周王室的亭台楼阁里,在王公贵族的后花园里,或是在长有桑树的南山下,或青松翠竹古柏下,或是在旷野的绿草地里,有王室贵族宴请宾朋的欢乐场景,也有春秋时节祈报社稷时的祭祀场面。还有周人保家卫国,驰骋沙场的战争场面。

从《风》到《雅》,从《雅》到《颂》,是一首首歌,更是一幅幅画,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段人文。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阅读《诗经》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社会的了解,还可以开拓阅读视野,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人生品位,从这博大精深的传世经典中,真正汲取到智慧和力量。

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说:读书是一种说走就走的旅行。潜心深读《诗经》,让我们有理由走下摩天高楼,远离灯火通明,在网络发达的新时代社会让心灵放个假,从喧嚣的世界悄然而去,静静旅行在星点零落的古代村落,感触西周至春秋时期长达五百多年的三百多位诗人的情怀,从《风》到《雅》,从《雅》到《颂》。

《诗经》中最具生活风情的部分就是《风》,收录了当时十五国的民歌,此时此刻,让我们的心灵之旅暂且逗留在《国风·秦风·蒹葭》吧,这是写渴慕追求,求而不得的诗歌,意境飘逸,神韵悠长,被后世吟诵至今。

河畔芦苇碧苍苍,深秋白露结成霜。我所思念的人儿,就在水的那一方,顺着水流的河岸找,仿佛在那水中央。而台湾女作家琼瑶的言情小说《在水一方》则把这种情绪意象更加具体化。而我们更愿意欣赏原生态的《蒹葭》,品尝它的原汁原味。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潮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求之不得的伊人让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学会珍惜已经拥有的亲情,爱情和友情,懂得活在当下,对自己尽心努力过仍无所得的事不纠结,不执著,学会放下,学会舍得,人生之路才会走得更远。

心灵的旅行再次起程,当《风》的余音刚刚在耳畔淡去,《雅》的韵律已在心中荡漾。

《雅》是当时王室贵族宴飨或者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因其产生的年代与乐歌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其间既有阴春白雪,更有下里巴人。

《鹿鸣》就是《雅》中的代表作,这首诗原来是周王宴请宾客群臣时唱的歌,后来在民间也逐渐得到了推广,在乡间的宴会上也经常可以听到人们唱这首乐歌。品读《鹿鸣》,可以从中了解周代宴飨之礼,包括宾主关系,宴乐概况。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哟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以鹿鸣起兴,来表现君臣宴饮的氛围。

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中,就引用了这四句,来表示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这足以证明《诗经》对后世文人墨客的影响深远。

心灵的旅行可翻山过海,穿透岁月的墙,永往直前,此时,我们与《颂》相约,看看远古农耕时代农事的风景,了解家国情怀,江山社稷文化的根脉。

《诗经》的《颂》大多是王室贵族祭祀,祈盼丰年之诗,体现了农耕时代周人对天的敬畏,对大自然的敬畏。《周颂》中的《良耜》与另一篇《载芟》,是《诗经》中农事诗的代表作。《毛诗序》云:“《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良耜》,秋报社稷也。”两者在《诗经》的编排上一前一后,相映成趣,堪称是姊妹篇。现在,我们深读《良耜》,在心中演绎一场远古农事的情景剧: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或来瞻女,载筐及笤,其镶伊黍。其签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想必这场情景剧应该由三幕组成。

第一幕:春耕夏耘

春草如茵,桃红柳绿,风和日暖时,男农奴们手扶耒耜在南亩深翻土地,尖利的犁头发出了快速前行的嚓嚓声,紧接着又把各种农作物的种子撒入土中,好让它们在深土中孕育,生根,发芽,生长……

当劳动到饥饿之时,他们就到地头树下聚在一起,等待家中的妇女,孩子挑着方筐或圆筐,给他们送来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黄米饭。一会,孩子的欢笑声传来,家家户户都把饭送来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过着,转眼间赤日炎炎的夏季到了。

骄阳似火,锄禾日当午,农奴们头戴用草绳编织的斗笠,辛苦耘苗,并把茶,蓼等杂草统统锄掉,并设法把茶,蓼野草腐烂变成肥料再撒入田中。人勤地不懒,看,大片大片绿油油的黍,稷长势喜人。农奴们站在田间地头,看了又看,喜在眉梢,丰收在望!

第二幕:秋天喜获大丰收,颗粒归仓。

这是何等欢快的场面呀:收割庄稼的镰刀声此起彼伏,如同音乐的节奏一般,男女老少齐上阵,各种谷物很快就堆积成山,从高处看像高高的城墙,从两边看像密密的梳齿。上百个粮仓一字儿排开收粮入库,个个粮仓都装满了粮食,妇女和孩子都喜气洋洋。

第三幕:秋冬祭祀,敬天敬神拜祖先。

当丰收的粮食归仓,人们就开始杀牛,一祭神灵,保祐来年风调雨顺,再获大丰收。二祭祖先,告慰先人,不忘遗训,继往开来。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寒暑易节,循环往复,四季轮回,周而复始。沒有耕耘,哪有收获?这是农耕时代最富有色彩的文化符号,最终沉淀出了安排农事的二十四节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劳动致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天道酬勤等古训也在一代代的传承中发扬光大。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财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已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

感谢《良耜》这首诗,它最大的特色是“诗中有画",细细品味它,我们再次感受到民以食为天的真正含义,有了粮食心不慌,日子过着稳当当。安居乐业,社稷安康!国泰民安,万寿无疆!

旅行归来,心灵回归现实。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绽放于世界文化巅峰之上的艺术奇葩。让我们以感恩的心学习古典,以虔诚的心学习《诗经》,共同守护好我们诗意生活的精神之源,让经典文化薪火相传,代代传承。

【作者简介】荣岩,1968年7月出生,教师,现任教于许昌市建安区实验中学。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参考书目及翻拍图片均来源于沐言非编著的彩色图解《诗经》,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