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的面馆

小镇的面馆(散文)

文/李灵

在巍峨的山麓下,这个宁静的小镇掩映在深深浅浅的翠色里。两道优美的弧线穿过这个小镇——一条蜿蜒的大河,一条通向远方的105国道。若是有一天,你刚好在这条藏青色柏油路骑行,不要忘记在标记1200km处寻着这个小镇。

从山花烂漫处走进,一棵香樟树似一道桥梁笼罩着小镇的入口。往前走,沿着国道散布着店家、住户,绵延百米。这就是小镇的中心。在这几百米的街道里,若是东边家买了一头牛,西边的人家不要一个上午就知道了。春分时节新开了一家面馆,是这个小镇最新鲜的大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要以为好吃的只在上海的城隍庙、武汉的户部巷,这小镇的面馆可是别有风味。我常想,去了杭州,忘不了醉鱼;去了苏州,忘不了汤包;来了这小镇,一定忘不了这口面。

店主人原是做卤味的,后来决定转型,夫妇二人开起了面馆。小镇的住户和门面是不分开的,店家就着自家的房子,重新翻修了一下,添置了几张桌子,面馆也就开起来了。客人多的时候,小店容纳不下,便在店口的香樟树下铺两桌子,一边大家伙围了一桌吃面,一边还可以闻闻香樟的芬芳。不知是面馆就是家的缘故,还是店主人爱干净,这面馆里没有半点儿油污。

面都是自家用压面机压的,也就没有什么添加剂。店主人煮面也十分讲究,面煮好了,不用去尝,拿筷子一夹,断了,也就知道面条熟了。“你要什么口味的?牛肉的、还是肉丝的?要加鸡蛋也有。”“我吃雪菜的就可以了。”店家见我没有点肉,便多加了一大勺自制的香干。也不知这面里放的什么调料,这面条又香滑又可口。我要去面馆吃面,总是要吃得一根面条也不剩,半口面汤也不留。想来,这店家的调味料,既不是从网上学来的,也不是学旁的面馆的,而是在过去的卤菜的日子自个人琢磨出来的,故而,要是出了这个小镇,怕是哪里也吃不到这个味道。

不过,单是味道好,我吃了百八儿回,顶多也就刺激了味蕾。真正触动我的心弦,让我拿起笔来的是这面馆的人情味儿。

“老板,给我来份面。”我匆匆的赶来,等不及一会就上班了。一边等,一边饶有兴趣的观察老板煮面。“我来煮吧,你先去吃吧。”妻子走进来对正在煮面的丈夫说。丈夫也不多说,将面勺交给了妻子。

今天,刚好是520,我们年轻人的表白日。见着一幕,忽然觉得这就是最美的爱情。人在琐碎的日子,也很容易变得唠叨、爱埋怨。夫妻二人,你埋怨我,我埋怨你,我也是见过的。可是,在面馆吃面这么久,从没有见他们有半分的不和气。夫妇二人,相依相伴。妻体贴着丈夫,丈夫信赖着妻。二人的默契,比起吵架又和好的打打闹闹的小男女,不刚好就是岁月里最美的爱情宣言?

吃着面,见着这一幕,觉得温和。心内关于他们的记忆也打开来。其实,我原来就很是欣赏这店家。原先,这还是卖卤菜的时候,我来买过一回。我一个人住,买得少,原以为店家要把价钱按高,却不想,我买的卤菜也只要3元钱。我见过不少店家,能“捉一个是一个”,看人卖菜,见别人买得少就卖贵一点,见是本地人就卖得便宜点。其实,顾客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谁说这店家的诚信不欺客刚好是另一种聪明?

“老板,你们几点起来压面呐?”有乡亲好奇的问。“五点啦。”老板娘回答。五点,我想,那不是启明星自东方,我醒来仍旧要睡一觉的时候么?是呀,谁说这小镇的店家,这小镇的人们不勤劳?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谁说这小镇的景美、人美,不是构成了这面馆最独特的风味?

人人都慕名崔颢黄鹤楼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可是时代变迁,黄鹤楼周围已经是高楼林立,游人如织,再不见那绵绵的的烟树,繁茂的青草。整正的宁静古朴应在乡村。“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来小镇吧,吃这一口面,与这最美山川、最美的人为邻。

审阅: 赵通

简评:作者以自己亲身经历见证了乡村小镇的宁静风光,卤面的美味鲜香,店家的情意温馨,文笔清灵,引句精妙。


作者简介:李灵,现在工作于安庆市岳西县姚河中心学校,座右铭,勤勉工作,用心生活。



投稿咨询微信:zxm549750302

杂志征文邮箱:zxm789654@126.com

网络征文邮箱:zgxiangjianmeiwen@163.com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