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峡上“最后的船工”

朝天明月峡。

祝红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谷

从陕西到四川,嘉陵江磅礴的水势冲破山脉阻隔,劈开了一条贯通南北的水路,明月峡便是这条水路形成的峡谷之一。70年前,这里水运的通达,江船经年不绝。

“我们常家世代就住在明月峡以南,祖祖辈辈以‘推峡船’为职业。”70岁的常文清说,随着朝天区路陆交通网络的日趋完善,江船逐步消失,船工们改做了别的营生。而从小跟着他闯荡江滩的儿子常万聪选择留在景区驾驶观光船,成了明月峡上“最后的船工”。

就在这条宽度仅100余米,集“先秦栈道、古驿道、嘉陵江水道、纤夫道、川陕公路、宝成铁路”古今六道于一处的峡谷间,常万聪见证了朝天建区30年来的跨越式发展。

常文清父子俩。

忆往昔

走南闯北 离不开的“推峡船”

朝天区地处秦岭南麓、川陕结合部,地势东高西低,自然落差大。境内有大小河流14条,河流呈“非”字形注入嘉陵江,嘉陵江在区境内流程达52公里,江河两岸山高谷深,道路艰险难行。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乘船是两岸村民往来最便捷的选择。当时农村挣钱的营生多,推峡船这一行最风光,船工们走南闯北见识广、家庭富足。”常万聪2岁就被父亲抱上船,15岁开始执篙摇橹,20岁独自掌舵行船,嘉陵江上谷深峡险、水急滩多,行船十分危险,但他从未出过一次事故。

乘船漫游在明月峡上,两岸风光一览无余。石岸高峭,草木繁茂,古栈道凌空延展,108国道奔腾飞动,隔岸的宝成铁路穿山而过……古老与现代,历史与未来,汇聚于此,完美交融,动人心弦。

若把时间的坐标拉长,可看到不一样的明月峡:1935年修建川陕公路,遇明月峡绝壁,使用船只运送修路材料,最后用开山机凿出一段凹槽式道路,形成“老虎嘴”景观;1952年宝成铁路动工修建,朝天段山高崖险,建筑所需的水泥、条石、河沙全靠周边的船工拉运;1981年朝天暴发特大洪灾,大水过后,崖壁上栈道孔眼显露出来,被撑船经过常文清发现并报告给文化局,经过朝天区多次修缮,让距今2300多年历史的先秦古栈道重现辉煌。

2009年,朝天区大巴口大桥建成,彻底结束了千百年来明月峡东岸羊木镇、朝天镇部分村组群众摆渡过江的历史,“推峡船”遂成昨日记忆。

从嘉陵水路到G5京昆高速、兰渝铁路、西成高铁等多条交通线路,从过去单一的渡峡船到如今汽车、火车、高铁等多种交通工具……自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朝天区以来,30年间,朝天儿女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铺就山乡坦途,全区公路总里程达3731公里、大小桥梁152余座。

父子俩的船工生涯。

看今朝

渡船30载 “老船长”迎来新生活

常万聪将他驾驶的观光船——“蜀风号”的图片作为微信头像,昵称“老船长”。

6月22日,细雨蒙蒙,常万聪父子俩走上了“蜀风号”。三十年前,他们在船上运货为生;三十年后,他们在船上赏景畅怀,一样的遥望,却是两番情景。

“我和弟弟从小在船上长大,一直跟着父亲行船,那时候从朝天到陕西略阳运货,短短200公里水路,一走就是七天,这一程有无数处急流、险滩、暗礁,危险重重……”再谈往昔行船史,常万聪感慨万千。

也就在他成长的几十年间,嘉陵江航运逐步衰落,江上见不到长途货船往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广元轮船公司破产,船舶拍卖,常万聪家花了5600元买下一艘旧船,开始在大巴口渡摆渡。彼时,渡船费每人三角钱,乘船的人却渐渐少了,船工常常入不敷出。

“老大踏实,留他渡船,我放心。”常文清说,大巴口大桥通车前夕,小儿子常万勇另谋出路,常万聪继续在渡口为两岸村民摆渡。

2010年,明月峡景区灾后重建竣工并对外开放,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走栈道、赏风光、寻古迹……此时,行船技术高超的常万聪被景区管理局聘为了船驾长,驾驶观光船带领游客畅游明月峡。

“渡船三十年,在明月峡往来穿梭数万遍,却怎么也走不够!”长年在江上行船,常万聪肤黑齿白,双目有神,笑起来很有感染力。在接待游客时,他爱给游客讲明月峡的历史故事,介绍朝天的风土人情,几十分钟的航程结束了,游客还听得意犹未尽。

春华秋实三十载。还是如诗如画的山水,还是一叶扁舟峡间走,曾经赖以生存的运货木船,现在换成游客乘坐的观光游船,“老船长”常万聪笑言:“我更喜欢现在的日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