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乘德国飞机回中国

从美国回中国,大多数人走的是“三部曲”路线:从自己居住的城市飞到纽约、芝加哥这样有直飞航班的大城市,再飞到北京、上海,之后再转飞到其他城市,我也如此。

不过,这一次我走的是一次逆行路线,所以也有了一些不一样的体验。

这是我第一次从大西洋这边飞回中国,也是第一次乘坐美、中、加三国以外的飞机回国。

我先从北卡州乘坐德国汉莎飞机飞慕尼黑。飞机起飞时间是美国东部时间晚上6点半。

飞机不是很大,每排只有9个座位。乘客中有很多暑期留学的美国大学生,还有好几家印度人,东亚面孔只有我一个,感觉很奇怪,因为平时即使是乘坐美国国内航班也会见到几个亚裔。

后来在慕尼黑飞北京的航班,一位在慕尼黑留学三年的江苏女孩和我聊天时说,在那里有大量做IT的印度人。以前我以为只有美国英国这些国家有许多印度移民,没有想到在德国会有这么多印度人。

飞行途中听到广播,是有一名乘客身体不适,请乘客中的医护人员前去帮忙,有两位男士马上起身走过去(图二),还好看起来没有危机状况。想到过几年大女儿乘飞机时,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她也能上前施以援手,当妈妈的心里不禁有点小激动和自豪。

长途飞机上,每个乘客都可以提供座椅背上的小电视打发时间。因为是往返于美国和德国之间的飞机,所以电影基本上是德国和美国的,我只看了一个去年出品的美国电影“绿皮书(Green Book)”,是获奥斯卡奖的,很好看。电影形象地描述了1960年代美国南部的种族歧视有多么的严重。

剩下的时间我就把屏幕调到航班信息频道,时不时看看飞机飞到哪里、外面的温度高度等等。

后来我发现电视里还有飞行的实况“直播”,原来,这架飞机的机身上一共有三个视频头,一个在机头,一个在飞机下方,一个在飞机尾部的顶端。第三个能够拍下大半个机身。尽管我的座位不挨着窗户,可是透过这个实时视频,能真切看到外面的景色。

上面是飞机尾部的视频头拍下的

特别是飞机着地的时候,从屏幕上看着飞机冲向跑道,同时感到与地面接触瞬间的激烈震动,很新奇的体验。不知道其他航空公司的飞机有没有这样同步视频,我反正是第一次体验。

吐槽一下,飞机餐实在让人没有胃口。

汉莎航空的空姐虽然没有中国的年轻漂亮,但是体型匀称,看着精神,服务态度也好,胜过美国的空姐。

经过八个多小时的飞行,到达慕尼黑机场的时候已经是美国的后半夜三点多(德国时间上午9点多)我强打精神在机场里逛着,打发掉五个小时的时间。

让我有点意外的是,大白天的,慕尼黑机场里人不多,有点冷清。慕尼黑虽然不算是特别大的城市,可是看时刻表,进进出出的国际航班不少。

机场里的商店

后来听那个江苏女孩说,慕尼黑在德国是经济很发达的城市,有点像上海在中国的地位。

我在的几个小时里,虽然没有看到其他欧美城市常见的成群结队的国内乘客,不过国人购买力通过下面两个图中的中文已经得到了证明。

这家店可以用支付宝支付。

上图是一家卖炊具的商店用中文做的广告,“体验德国最高高质量”,没搞明白这“最高高质量”有多高?(不知道谁给写的中文词儿。)

这家卖厨具的商店的广告词是“Made in Germany(德国制作)”,德国产品的质量在全世界有口皆碑,所以“德国制造”才会成为广告买点。

到了平时该吃早饭的时间了,我找了家日餐店,要了一碗荞麦面,16美元,量不大,看着一般,不过吃起来足以慰藉一下我那被飞机餐虐过的胃了。

从慕尼黑到北京,这一段乘坐的是国航。国航空姐年轻漂亮,服务非常好。

我多年前坐过国航飞机,当时的印象是,空姐都像选美出来的那么漂亮,可是在为旅客服务时,说出的话都像是背下来的套话,生硬不自然。可是这一次,无论是送餐倒饮料,还是迎进送出,每个人都自然亲切,让人如沐春风。

不过国航飞机座椅上的屏幕居然不是触屏的,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再有飞机餐也是乏善可陈,令人有些失望。

经过八个小时,飞机在早上五点十分准时到达北京。

飞机没有停在航站楼口,乘客要走下飞机乘大巴进去。这也让我们有机会在室外短暂停留一下,清晨的北京蓝天白云,感觉清爽舒适。早安,北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