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中国」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小巷里的安徽形象

作者简介:

丑小鸭,安徽桐城人,一个爱旅游的体制内民工, 一个时常用文字写意人生的业务文学爱好者。希望通过文字介绍家乡,宣传家乡。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2016年的春晚,一首赵薇领唱的《六尺巷》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曲中优雅的旋律,唯美的歌词,唱出了历代桐城人的谦和与礼让。

我想对于诸多外地人来说,“桐城”这个名字还是比较陌生的,因为它既不是关塞要地,也不是古城帝都,名气自然比不上那些炙手可热的旅游胜地。可是,我想对“桐城派”这个词大家或多或少都曾耳闻过,因为它不仅雄霸文坛数百年,而且曾豪言“天下文章在桐城”。

即使你初次听说,学过语文的你也肯定知道方苞、刘大櫆、姚鼐等大家之名,因为你的课本上有他们的印记。而这些,都起源于这个其貌不扬的小城——桐城。

桐城很小,但又很大。小的是地理,大的是情怀。

在“桐城派”这段绵延不绝的历史中,有许多值得津津乐道的故事,可唯有这样一段经典,至今让人回味无穷,它的名字叫“六尺巷”。

顾名思义,“六尺巷”就是一条巷子,它和其他的寻常巷陌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远远比不上其他巷道的精美,可是,就是这样一条普普通通的巷道,却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向往,不为别的,只为巷道背后的故事。

初识小巷,你就会有一种相见恨晚的遗憾。尽管小巷没有北京故宫那般宏伟大气,也没有南京古城那般川流不息,但却有着南方独有的精致与小巧。

这座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小巷目前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它东起西后街,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张英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虽不长,仅百米,宽两米,但却有着一种史书般的厚重与悠长。放眼望去,青砖卵石铺就的道路,笔直幽邃的墙外香樟,还有那历经岁月洗礼的沧桑,无一不给小巷平添了别样的光彩。

驻立巷中,一边享受着树影斑驳下的惬意,一边回忆着那流芳百世的佳话。冥冥中,思绪仿佛回到了几百年前,那时的张家和吴家都是桐城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论权势,张家有着当朝宰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论钱财,吴家财大气粗,可谓富甲一方。但就是这样的两个显赫家族,却因为脚下的一亩三分地而争得不可开交,甚至对簿公堂。

在双方剑拔弩张之际,张家一纸家书将吴家送到了宰相府前,本以为会收到宰相的苛责谩骂,进而让吴家退避三舍。可不曾料想的是,却收到宰相“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让墙诗”。

虽寥寥数字,却道出了宰相宽广的胸襟与境界。他本可以利用手中的职权来为家族谋取利益,而他却没有这样去做,相反,他却主动选择了礼让和宽宏。这是一种怎样的修养才使他超脱了世俗的纷争,而归于宁静。

在得书之后,张家虽万分惊讶,但仍谨遵嘱咐,遂主动让出三尺。而吴家一见如此,在羞愧之余,感动于“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度,于是效仿张家也主动退让三尺,就这样,一段佳话便由此而生。

六尺巷虽宽,但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的精神上。

小巷东边和西边分别矗立着一座汉白玉石牌坊,上面分别镌刻着“礼让”与“懿德流芳”几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行云流水,乍一看,宛如蛟龙腾空,骏马飞驰。

我曾去过很多地方,也曾饱览过很多文人雅客的字帖书画,虽学识浅薄,不识一二,但常常自娱自乐,妄自菲薄。

尽管惊讶震惊的有很多,可都没有这牌坊上的几个字让人记忆犹新,直击心底。这是一种穿越时空的震撼,也是一种心灵交融的相应。

我想即使随着时光的流逝,它所带给人们的启迪与念想依旧如初,就像《六尺巷》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

人们常说:每一个古迹后面都有一段历史。

不错,当今天的我们凭栏倚望时,或许看重的并不是景色的本身,而是其背后所隐藏的故事。就像六尺巷一样,如果你单纯的从看风景的角度来这儿,或许这里并不是你最佳的选择地,可若是你想从欣赏美景之余,再感悟些什么,思考些什么,那么六尺巷绝对是你不二的选择,因为这儿承载了太多历史的厚重,也承载了太多的人文关怀,毕竟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以及古人为人处世的哲学在这儿都能摸得着,看得见,当你一览无余古人的那种谦和与礼让,你会发现人生的意义会变得丰富而多姿。

纵使岁月如何变迁,六尺巷所蕴含的精神也永不会褪色,因为这儿有着中华民族最美的道德与准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