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思考/”花非花“文化与新“手创”时代

每每说起赏花,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本的樱花季,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经济,每到日本樱花季,世界各地的旅行爱好者蜂拥而至,特别是大小姑娘们都会穿上和服,踩着木屐,撑起一把油纸伞,这种画面感不知激活了多少女子的少女梦。也正是这身樱花版式的装束,带活了日本的传统服饰制造业。

看到这种情形,咱国人坐不住了,又开始捍卫“国有”了,认为樱花原本出自中国,然后很理直气壮地开始了种植樱花的国富梦,还打着“赏樱花不用去日本”的广告。然而,可叹的是这些国人虽然种了樱花,却没有种上文化,没有种上美的理念。就如普罗旺斯浪漫的薰衣草庄园,营造了一种表达爱情的浪漫气息。咱国内好多地方也在效仿,但依然只是种了一种花而已,赏花人也只是拍几张走马观花的热闹照片。并没有达成法国那种精致浪漫的生活观,没有真髓的东西,结果就是过眼云烟。

其实不论是日本的樱花经济还是普罗旺斯的薰衣草经济,其根本不只是花,而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种生活观,都是把花文化与生活美学深入融合,是一种文化经济的再创。其实想想在我们国内的十大名花,每种花都蕴藏着我国的历史文化。为什么一定要艳羡别人的“花样年华”呢?

我一直期待,何时国人能觉醒,少一点盲目跟风的依赖思想,多一份自我锤炼,少一些高谈阔论的文创想法,多一些脚踏实地的创新行动,少一点东施效颦的病态美学,多一点生活的美学视野。


从花的经济文化。让我想到了国人的手工业,至今是不温不火,主要还是国内大多手工艺爱好者热衷的只是技术技能表面的东西,所以做出来的东西,不伦不类,想卖卖不出去或卖不上价格,而这些手工艺人却往往不是从自身查找原因,比如,缺乏知识结构,文化内涵,美学修养等。有的人宁肯花几百上千买一件皮囊,也不愿花几元几十为知识为文化为美学买单。常是怨声载道,坐井观天地认定,手工艺品在国内没有前途可言。

虽然国家出动了一些政策,但并没有带动手工业的真正发展,只是给足了一些伪手艺人投机取巧的机会。手工艺的发展,只靠国家扶持或者慈善义卖是难以续存的,打铁还需要自身硬,所以手工艺的良性发展,最终靠的是综合素质比较强,真正的手工艺人才来带动来引领。

近一个多月以来,红燕子组建了几个社群,从思想上,从知识结构上,从美学观的培养上,针对性地设计各种适应未来手工市场发展的课程作品套系,旨在创打造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新手创联盟。让我们手艺人带着一颗“诗情画意”的心境,脚踏实地投入精力,全力以赴,共同创造一个能更大化挖掘手工艺价值的手创空间。

新手艺人,一定要有两颗心,一颗是朴素而安静的心,一颗是华丽而飞翔的心。正如我们在最简单的一日三餐中做着一个最遥远的梦。

在决定做任何手作时,我的理由决不单纯是因为漂亮,好玩,有趣而作,更多时候是因自然界给我的突发灵感,或某种情结或某种触动或生活的顿悟。因为我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任何国家,要让手工艺有更好的未来,单靠传统的技术技能远远不够,更需要一种深刻的文化,一种深入灵魂的思想,一种耳闻目染的美学来做强大的支撑,同时未来的手工艺也是一种支撑内心的力量。

比如最近我在制作的“花非花”作品系列,看是在编织花,其实是在传递每种花的文化,花的寓意,花的美学,表达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状态。

有知识没文化是可怕,有文化没美学是可悲,而作为手艺人,有技术技能没文化没美学是可怜。

我在红燕子手工社群上的第一章节课系,就以“樱花漫”为主题,共分成三课时,从基础的技术技能入手,到美学上的组合架构,到造型后的意境营造,最终是诠释一种生活美学与生活理念。做这课程, 不是一时兴起,正是被日本樱花文化的“物哀美”所启示。哀,主要是因为樱花生命周期的短暂,一般只有七到十天的时间。但我不是“哀“其美,而是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樱花之美。我认为樱花的最美之处,是把生命的短暂之悲浓缩成一场如诗如画的绚烂,把生命的凋零之哀演绎成一场闲庭信步的悠然浪漫,花落成诗,花落成画,花落成歌。花落,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生命的开始。


正是因为有了对樱花之美的解读与重塑,所以在手作樱花时,我是带着一种吟诗描画的心境去感受去体会,感觉编织的每一符号就是一个文字,每一枚花蕾就是一个音符,每一花朵就是一段旋律,每一花束就是一首小曲……


把自己的灵魂与樱花之美融为一体,所以最后“樱花漫”的作品是一气呵成。把手艺生活化,把生活自然化,把自然艺术化,让艺术归于生活状态化。这,便是红燕子致予未来手工艺人的最美祝愿。最后大家点下面链接观赏红燕子的作品视频

樱花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