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皇权与城市的兄弟关系,映射着德国的悲哀,令人唏嘘

最近在欧洲旅游了一周,游览了德意志一些赫赫有名的城市,例如首都柏林,拜伦,奥格斯堡等。

无知的我突然对这些城市感到很陌生,于是心血来潮,查阅了一下德国城市的历史。在对比德国中央皇权的兴盛,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关系。

德意志城市和皇权的关系,就如同是兄弟一般,同气连枝,同生共死。

要想解释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德国城市的起源。

众所周知,欧洲的中世纪是一个极其黑暗的时代,但就在此时也诞生了不少德意志城市。可他们比起德意志的古城,如拜伦,奥格斯堡资历却是远远不如。这些古城早在罗马时代便已经建立。

不过那时候的城市只是“城”,而不是“市”,意思也就是他们很少有作为商业中心的功能,更多的是要塞和城堡,又或者是政治中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德意志城市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德国城市大多集中在修道院和城堡附近,帝王驻地,又或者是逃亡的农奴聚居区这些交通和商业的中心

这一点我来小小解释一下。众所周知,城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靠着交通。“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城市发展的另一个因素便是人口。只有人口多了,经济才能间接繁荣起来。

此时的德意志城市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开始了具有商业中心的意义。

据史料记载,14世纪时德意志的城市,大约有4000多座。但是德意志居民只有不到一半居住在城市中,而且居民在1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廖若晨星

没办法,对比中国同时期来说,实在太过落后。德意志的大城市与中国动辄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相距甚远,谁让人家那时候还是很落后呢。

了解到德意志城市的起源之后,便可以进入我们的话题。德意志城市与皇权之间的关系。

一 自身发展,先捅兄弟一刀。

14世纪时期的德意志城市还是处于发展中,封建主控制着城市的收入,并且能够执行司法权。

但是封建主的政策大都是为了一己私利。他们把城市当作自己的金库,疯狂从中赚取财富。毫无疑问,这些封建主制定的政策大大阻碍了城市的发展。

这个时候德意志城市还是一个弟弟,实力不足。但是谁也不愿意这种被掠夺的事情在自己身上发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城市积累足够的实力,迅速开展了对于封建主的反抗。一些比较富有的城市,就用大量的财富去贿赂统治者。统治者“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看到有钱,果断的把下金蛋的鸡给杀了。他们大手一挥,给了这些城市自由。

另一些城市比较穷,没钱贿赂统治者,可是他们又想独立,想来想去唯一的优势就是自己的人比较多,那就结合实际情况,造反吧。在激烈的武装斗争之后,他们也成功的赢得了自由,获得了自治权。

这个时期便是德意志城市的起步阶段。但是因为没有中央皇权的授权,城市的自立也间接损害了中央皇权的集中。

所以我们可以说德意志城市这个弟弟为了自己一开始的发展,先插了哥哥两刀,靠喝着哥哥的血肉成长起来。德意志城市这个弟弟可真是没有“良心”啊。

二 迅猛发展,反哺报恩

因为取得自治权,德意志城市的发展没有贵族老爷的瞎指挥和剥削,很快迎来了自己的鼎盛时期。其中又以14世纪德意志城市发展最为迅猛,像做了火箭般直往上窜。要想了解为什么此时德意志城市发展如此迅速,需要了解当时的国际背景。

我们都知道,在15世纪以前新航路还没有开辟,欧洲有两个贸易中心。南边的是地中海贸易区,北边则是波罗的海贸易区,两边都有着大量的商船来往。商品贸易经济繁荣。而德意志城市命好,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就处在两个贸易区的中间,成为了国际贸易的必经之地,和现在的马六甲海峡一样

这么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只要是有手有脚的人都能够趁着新航路还没开辟之前大捞一笔。德意志人不傻,他们在这个时期捞了许多的钱。

北德地区的城市控制了北海和波罗的海的贸易,南德地区的商人也不甘落后,甩开膀子干了起来,而且比北德还狠。他们从多瑙河一直顺流东行,将自己的商品远销至匈牙利,巴尔干半岛和黑海沿岸。获得了大批的财富。

可以说德意志就像是一个聚宝盆,源源不断的捞取着整个欧洲的财富,大量金钱的涌入也促使了德意志城市的繁荣和商业的迅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商业贸易在税收中占了大头,所以城市原本的经济体质开始崩溃。这个时期的手工业者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生产商品,而是为了市场而生产。这种情况在中国和几百年后的英国也出现过,我们将其称作商品经济发展,逐步排挤自然经济,是为社会转型的基础。

德意志城市现在已经富起来了。虽然说当时欧洲社会还没有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意识。但是德意志城市这个小弟弟还是挺够义气的,想到了老大哥中央皇权还是被诸侯欺负的很惨,决定拉他一把。

为了补救中央皇权的式微,一些德意志城市联合起来,形成城市同盟。

著名的便有1226年由美因茨,沃尔姆斯,巴塞尔等等城市组建的莱茵城市同盟。莱茵城市同盟比较猛,决定建立军事组织,确保商路的畅通,以及取缔一些非法关税。这对于商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莱茵同盟最终还是失败了。因为他们,做法与当时的社会主流相驳。他们扶持中央皇权,反对国家分裂趋势,最终被封建主势力的联合行动所打压,最终被压垮。

莱茵同盟这个弟弟为了哥哥出头,结果自身被灭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自身实力不足,被封建主势力打压击破。但是德意志城市这个弟弟够义气,一个弟弟倒了,另一个弟弟又爬起来了,继续帮助老大哥中央皇权。

那就是汉萨城市同盟

14世纪时期,汉萨同盟拥有着极强的军事力量来确保自身的存在。他比莱茵同盟还猛,先打服了丹麦王国,垄断了波罗地海贸易地区的贸易,赚取了大量金钱。同时他还在国外建立了四个商站,分别是伦敦,勃律格,布尔根和诺夫哥罗德。这些都是当时有名的贸易中心,商站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汉萨商人的权益,促使了德意志商业的发展

盛极必衰。这个历史的必然规律在汉萨同盟身上同样适用。

汉萨同盟的极盛时期仅仅维持了百年,便迅速地衰落下去。其兴盛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对手大多忙于内部纠纷,如处理贵族起义。同时对手经济上又不是汉萨同盟的对手。

其衰落原因也是因为对手的崛起。十四十五世纪之时俄国,英国,法国这些欧洲大国先后走上了君主集权的道路,国力大大增强。国家对于商业贸易的控制能力加强,汉萨同盟的特权逐渐被取消。汉萨同盟也因此受到了经济上的打击而解体崩溃,最终消失在历史上。

德意志城市依靠组建同盟来抵消13,14世纪德意志中央皇权的衰落,期望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个期望本身在当时就是不现实的。

德意志城市固然拥有着丰富的财力和强盛一时的军力,但是与国内各大封建主的联合势力相比,还是相形见绌。

而德意志商人在遭受外国商人挤压的同时,德意志皇帝又自顾不暇,无能给予他们任何支持,从而使得城市同盟始终属于孤军奋战的境地,最终在繁盛时期迅速衰落,并一蹶不振。

三 同生共死,患难与共。

1254年到1273年是德意志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因为在权力的顶端,没有皇帝!

先前的诸侯改了称谓,称自己为邦君。他们彼此争斗,争先恐后的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们所占领的土地并不是国外的荒野之地,而是帝国的土地。

为了控制新占领的广大土地,邦君在自己的领地内增设了许多特权,铸币权,犹太人保护权等,从中而获取了大量的财富。同时他们又在边境设置堡垒,加强自身的军事力量。

最为猖獗的一点是,此时的官吏(邦国地区的行政管理的承担者),他们并不是由皇帝任命的,还是由邦君任命,并且随时可以给予撤换。

中央皇权式微,地方诸侯做大,城市在国家分崩离析的形势下必然也不好过

邦君在自身财政上遇到困难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想起来了富庶的城市。邦君们纷纷向城市进攻,以此掠夺财富,这一点在15世纪最为显著。

霍亨索伦家族征服了柏林,并且镇压了柏林人的起义。

1462年,美因茨第一次丧失了帝国直辖城市的地位。

1458年,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占领了多瑙沃尔特,雷根斯堡也被占领。

自此,城市在德意志的地位一落千丈。他们大多数沦为封建主任意宰割的奶牛奶羊,被迫输出大量的金钱供其挥霍。

城市发展受到阻碍,中央皇权一落千丈,德意志帝国长达几十年的时间没有皇帝做主。这两者的同时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与此同时,作为对比的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等地区,它们的地理位置并没有德意志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但是他们背后有着中央集权的国家。

靠着先进的制度,整个国家的商业迅速发展,作为商业中心的城市自然也水涨船高。在15到19世纪时期,他们都将是整个欧洲大陆上最为璀璨的明珠。

与此相比,处于各邦分制的德意志城市却表现得差强人意。尽管地理位置优越,但是因为政治制度的先天畸形,皇权的先天不足。德意志城市的经济发展始终受到阻碍。这一点之道普鲁士统一全德。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后情况才得以改善。柏林也因此一飞冲天,成为欧洲著名的大都市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