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最集中的摩岩石刻,历代石刻300余方,题刻作者数百人

导读:

说到去安徽旅游,大多数游客的心中安徽的美更多的是集中在以“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三座大山,尤其是皖南地区,旅游资源更是数不胜数。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西递宏村保存着完整的徽派建筑;九华山的香火延续至今依然旺盛;“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安徽简称“皖”字起源的天柱山等等,都是安徽省旅游的活字招牌。其实除此之外,安徽还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比如安徽省保存最为集中,也是保存最为完好的摩崖石刻——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

​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坐落于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镇风景村境内,旁边就是至今已有一千四多年历史的三祖禅寺,北依天柱山,南近潜水,是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沿着三祖禅寺右侧的一条溪谷径直走,便是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这条长度不过500多米的溪谷,起初的200多米会发现不过是常见的大山脚下一条再普通不过的溪谷罢了,其实不然,只要沿着溪谷继续前行,它的精华部分才会展露出来。

​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虎头崖石刻”、“刘源题字石刻”三大石刻群组成,其中最精华的部分就是摩崖石窟了。这里有自唐朝以来,至民国,在1200多年间有历代的摩崖石刻超过300方,其中宋朝时期(960年—1279年)的摩崖石刻有100多幅,宋朝也是这里保存石刻最多的朝代。

​即使历经千年,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依然清晰可见。沧海桑田,自然风化,还有遭遇过人为的损坏,但是至今仍然有314处石刻清晰可见,是安徽省保存最集中、也最为完好的摩岩石刻之一。这里的300多幅摩崖石刻作品是经过数百人题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迹可循可查考的题刻作者也不下百人。

​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中的年代最早的石刻出自唐代,现存有3初,其中2处是唐代散文家,哲学家李翱任舒州刺史时游览山谷的题名。后来到了宋朝,在两宋期间题刻作品100多处,其中不乏我们耳熟能详名字,有政治家王安石的诗刻,书法家黄庭坚的题名,李师中的记事题刻,南宋张同之的诗刻等等。

​印象中关于摩崖石刻的题材基本上都是文人墨客抒发自己对名山大川的热爱之情,但是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它的题刻内容涉及就是太广了,上有天文地理,下有政治和经济,还会出军事出谋划策,在文化方面也当仁不让。题材广、穿越的年代久远,所以这里的摩崖石刻的文体也就多种多样,从诗词歌赋到纪事题名,书写字体有真、草、隶、行、篆。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完全是一座天然的艺术博物馆和史料档案馆,为研究历史人物活动、文学书法艺术、自然和社会科学等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