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账本”案!瑞银被指控帮客户逃税 秘密账户不再是秘密?

央视网消息:上周,一场在欧洲打的大官司吸引了媒体注意。10月8号,法国政府将瑞士银行巨头瑞银集团告上法庭,指控瑞银利用“阴阳账本”等手段帮法国客户逃税。如果罪名成立,瑞银或将面临50亿欧元的巨额罚款。

10月8号,法国巴黎。六名瑞银集团的现任和前任高管出席庭审,该集团被控严重税务欺诈、洗钱和非法招揽客户等罪名。不过,目前瑞银对所有指控都予以否认。

根据检方指控,2004年至2012年间,瑞银派员工前往法国,通过打高尔夫球或参加音乐会,他们试图结识富商名流,推销业务。他们行事谨慎,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还会给不同的人取不同的代号,比如,客户顾问叫“猎人”,理财经理叫“农民”,而所有客户都会用假名,例如“丽兹的朋友”。而他们的主要业务就是通过离岸公司、投资基金等渠道,将客户的资金秘密转移到瑞银,以达到隐瞒资产逃避税收的目的。

为了掩盖法国与瑞士之间的资金流动情况,瑞银还会设立所谓的“阴阳账本”,也就是真假两套帐本,“假账”用于纳税申报,“真账”才体现真实交易。调查报告显示,该案涉及法国客户约38000人,金额达130亿瑞士法郎,约合110亿欧元。

举报瑞银的正是它自己的员工。弗利希尔表示,自己的名誉终于要被洗白了,公司必须面对真相。2009年弗利希尔被瑞银解雇,关于原因,他只是模糊地说,因为所谓的“重大工作失误”,但在举报之后他曾受到过公司的威胁。

帮助逃税 瑞银曾遭美国政府重罚

法庭之外,另一位来自美国的瑞银前员工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声讨前雇主。比肯菲尔德出生在美国,但在瑞士日内瓦生活工作了几十年,曾供职于瑞银集团。他手里拿着自己写的书,名叫《路西法的银行家》,副标题是: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关于我如何摧毁瑞士银行保密法的。

比肯费尔德表示,2005年时,他发现瑞银给客户的“转移资金逃避税收”的建议是违法的,曾报告给集团合规部门,却没得到回音。两年之后,2007年,他向美国司法部举报了瑞银帮助其美国客户逃税。他还表示,自己在2001年至2006年担任瑞银私人银行业务部门主管期间,曾频繁与希望隐藏海外资产的美国富裕客户进行接触。

根据比肯费尔德的描述,瑞银提供的逃税方法包括开设秘密银行账户、销毁记录、申请瑞士信用卡、填报虚假纳税回执等等。他还表示,自己只是瑞银数十名私人银行家中的一员。这些人每个季度都会前往美国,管理自己的客户业务。瑞银还对他们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在过海关时,他们都将前往美国的原因申报为私人原因,而不是公务原因。他们携带的存有客户资料的电脑也都经过了加密处理。为了避免被查,他们经常更换酒店。

标榜安全、专业,又能帮你逃税的银行,自然容易受到富豪们的追捧。调查报告显示,当时瑞银名下约有2万名美国客户,但银行只向美国政府申报了1000个账户。

2009年,为了免于刑事诉讼,瑞银向美国政府支付了7.8亿美元罚款,还上交了4500多名美国客户的账户信息。这在美国富豪中引发了巨大恐慌,一些人要么匆忙找税务顾问求助,要么找税务部门“自首”。当时美国推出了一个为期6个月的“赦免计划”,允许逃税者在查税人员找上门之前“自首”,而一旦补税并交了罚金,通常能避免刑事处罚。

据《纽约时报》报道,该计划推出后,自首者蜂拥而至,约1.4万多人相继加入该计划。美国国税局官员则表示,“赦免计划”追回约50多亿美元的漏缴税款。而来自瑞银的举报人比肯费尔德,则因欺诈罪入狱服刑两年半,原因是他向调查人员隐瞒了关键信息,包括他最重要的客户、地产商奥列尼科夫的信息。不过,2012年,因举报有功,刚出狱不久的比肯菲尔德获得美国国税局1.04亿美元的巨额奖金。

从“信任安全”到涉嫌“逃税洗钱”

一百多年前,瑞银就开始使用三只交叉的钥匙作为企业标识,寓意“信任、安全和慎重。”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通过境外机构逃税、洗钱的问题日趋严重,瑞银的角色和形象都开始受到质疑。继美国之后,“查税风波”蔓延至世界各国。

2014年,德国向瑞银开出3亿欧元罚单。2016年,比利时起诉瑞银涉嫌税务欺诈。而法国与瑞银间的恩怨缘起于2012年。当年12月,法国前预算部长卡于扎克在瑞士和新加坡的未“秘密”银行账户被曝光,引起轩然大波。法国随即展开对瑞银长达7年的调查。2014年4月,法国前总统奥朗德宣布设立特别检察官一职,专门调查腐败和税务欺诈等案件。2017年3月,因双方未能达成和解,法国政府将瑞银告上法庭。

遭瑞士检方指控 最终被判无罪

不仅瑞银,近十几年里,有多家瑞士银行接连爆出丑闻,接受外国政府调查甚至支付巨额罚款。

10月10号,瑞士联邦最高法院做出裁定,《瑞士银行保密法》不对银行的境外员工具有约束力,并驳回检方的上诉要求,维持对宝盛集团前雇员埃尔默的无罪判决。

埃默尔曾是瑞士宝盛集团的员工,这是一家私人银行,总部位于苏黎世。1994年起,埃尔默出任宝盛驻英属开曼群岛分行行长。众所周知,英属开曼群岛是全球第四大离岸金融中心,也是著名的“避税天堂”。2002年,埃尔曼因“盗窃信息”被银行解雇。此后,他向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税务机构以及“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阿桑奇提供了详细账户信息,揭发银行客户逃税。

2011年,埃尔默被瑞士检方起诉,指控其在遭解雇后泄露银行保密信息,并威胁宝盛集团。5年后,2016年苏黎世高等法院裁定,埃尔默胁迫和伪造文件罪名成立,判处其36个月监禁,部分缓期执行。至于泄露保密信息一说,法院认为埃尔默受雇于宝盛海外分支机构,瑞士的《银行保密法》对其不具有约束力。瑞士检方表示不服,上诉至最高法院,要求对保密法适用范围作出解释。10月10号,瑞士联邦最高法驳回检方上诉,维持原判。埃尔默表示,终审判决是对逃税者的一记“重击”。而他的律师则表示,埃尔默与银行长达十几年的斗争终于有了结果。

【新闻观察】瑞士银行的秘密账户不再是秘密

10月5号,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发布公告称,9月底,该机构已向9个国家和地区共享了约200万条金融账户信息,这将使各国能够确认纳税人是否如实申报了海外账户。对此,《财富》杂志评论称:那些藏在瑞士银行的秘密账户不再是秘密了。

保密,一直是瑞士银行最引以为傲的特点之一。

早在1713年,瑞士日内瓦理事大会要求银行家们对其客户进行登记,在未得到城市议会准许之前,严格禁止与任何人分享客户消息。从此瑞士银行业便以“为客户严守秘密”著称于世。

根据1934年颁布的《银行保密法》,瑞士银行雇员有终身保密义务,一旦泄密将被判处6个月监禁或遭受巨额罚款。《保密法》的实施,加之瑞士永久中立国地位,使得各国富豪纷纷携带巨款到瑞士开设个人账户。然而,民调显示,约三分之一的瑞士民众认为,保密制度只对富人提供好处。不少人希望废除该制度。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各国开始严厉打击逃税行为,尤其是利用海外秘密账户逃税的行为。瑞士的银行业保密制度也不断遭到诟病和挑战。

2010年,美国国会通过《海外账户纳税法案》,该法案规定,即使是完全与美国没有联系的外国金融机构,也有义务向美国政府披露特定的美国个人或企业账户。2014年,瑞银开始执行该法案。

2013年8月,中国签署《税收事务行政互助多边公约》,正式加入全球共同打击逃税避税的行列。

2014年,经合组织年度部长理事会议上,瑞士与其他46个国家签署《税务事项信息自动交换宣言》。

在这一框架下,各国和各司法管辖区有权从金融机构收集金融信息,并且每年与其他政府和辖区自动进行信息交换。这就意味着,除了储户、银行,各国相关机构也有权查询本国公民在瑞士银行的账户。

瑞士的银行保密传统终于走向终结。

而另一方面,各国对偷逃税款的打击力度也越来越大,犯罪成本越来越高。

2008年,因出演《刀锋战士》系列电影走红的好莱坞男演员斯奈普斯,因逃避巨额税款而被判入狱三年。

2013年8月,美国国税局向著名演员尼古拉斯·凯奇发出传票,警告其尽快上缴拖欠的625万美元个人所得税。如不及时上缴,恐有牢狱之灾。

在美国,逃税罪属于联邦犯罪,一旦纳税人被认定犯有逃税罪,可能受到税收犯罪中最重的处罚,即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高额罚金,或者二者并处。逃税还会被记录到欠税人的信用报告中,从而影响其信用分数。纳税人贷款、购买保险、求职、上学等都会受到影响。

2015年,德国开始实行更加严格的新法律,将免予处罚的逃税金额门槛从5万欧元降至2.5万欧元。凡逃税额高于2.5万欧元者,最高可判处5年有期徒刑,自首者罚款金额也从应缴所逃税额的5%提高到10%—20%,并附加6%的年利息,对逃税者的追究期从过去的5年延长至10年。

2018年初,法国连续公布了打击税务欺诈的措施,包括公布逃税者名单、创立“税务警察”、开发“数据挖掘”技术等,旨在每年收回600亿至800亿欧元的税收损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