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他、她、她……相继宣布参选,美国民主党人“提前备战2020”

摘要:专家认为,无论下一任美国总统是民主党人或共和党人,他(或她)都有可能面临一个分裂的国家,或难实现“全民总统”构想。

目前,距离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还有近两年时间,却已经有不少民主党人开始“抢跑”了。随着有“女版奥巴马”之称的加州联邦参议员卡玛拉·哈里斯21日正式宣布加入选战,民主党党内候选人阵营又添一员。不过,相比民主党阵营的“硝烟四起”,共和党阵营却一片寂静,只有现任总统特朗普“一枝独秀”。

民主党阵营“硝烟四起”

目前,民主党参选人正如雨后春笋般陆续涌现,6人宣布决定参选,2人开始评估参选可行性,另有19人可能宣布参选,其中不乏年轻人、女性和少数族裔参选人。

1. 加利福尼亚州联邦参议员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决定参选

哈里斯,女,54岁。她是牙买加移民和印度移民之女,曾在司法领域长期任职。2016年当选参议员后,哈里斯成为了反共和党阵营的“强硬派”,同时也是特朗普政府移民等政策的激烈批评者。她还有着“女版奥巴马”之称。

哈里斯的竞选主张包括:改变美国现行移民和司法政策,提高中等收入群体免税额度。她的优势在于多元背景接近民主党“基本盘”选民的多项特征,即年轻、女性和少数族裔。她的劣势在于资历不足、缺乏知名度。

2. 前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长朱利安·卡斯特罗(Julian Castro): 决定参选

卡斯特罗,男,44岁。这名拥有墨西哥血统的政坛后起之秀出生于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他是拉美裔政治新星,也曾是奥巴马政府最年轻的内阁成员。他的竞选口号是“同一个国家,同样的命运”。

卡斯特罗的优势在于“墨三代”身份,眼下民主党正需要拉拢拉丁裔选民,党内也在寻求一些“新鲜血液”。而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提升竞选初期的知名度。还有分析认为,卡斯特罗相对激进的政策主张可能在竞选初期就在党内引发争议。

3. 夏威夷州联邦众议员图尔西·加巴德(Tulsi Gabbard): 决定参选

加巴德,女,37岁。她出生于位于南太平洋的美属萨摩亚,在夏威夷长大。她是美国国会首名印度教议员,也是首名美属萨摩亚出身的议员。加巴德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伊拉克战争老兵。

加巴德说,“战争与和平”议题将是她竞选主张的重点之一。她还希望帮助美国民众应对医疗保险和气候变化在内的许多挑战。不过,加巴德对于叙利亚局势等议题的看法与一些民主党人不同,她曾与奥巴马政府在安全政策上“唱反调”。

4. 西弗吉尼亚州参议员理查德·奥杰达(Richard Ojeda): 决定参选

奥杰达,男,48岁。这名退役老兵曾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服役。他的优势在于真实,支持者称他为“民间英雄”,称赞他打破了现代政治的陈旧规则。不过,奥杰达据称曾在2016年大选中支持特朗普,尽管他后来转变立场,但他想从民主党阵营出线存在一定难度。

5. 马里兰州众议员约翰·德莱尼(John Delaney): 决定参选

德莱尼,男,55岁。早在2017年7月,德莱尼就已宣布参选,开始组建团队招兵买马。据报道,德莱尼是首位宣布参加2020年大选的民主党人,自称“有一套独特的治理方法和经济政策”。他曾是一名白手起家的商人,可能会为自己的竞选活动投入数百万美元,但他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并不高。

6. 华裔企业家杨安泽(Andrew Young):决定参选

杨安泽,男,44岁。他出生于纽约一个台湾移民家庭,曾在律师事务所工作,后又转战科技行业。目前,杨安泽是民主党竞选阵营中独有的一张亚洲面孔。据悉,他是50年来首位参选美国总统的华裔,打出“人性至上(Humanity First)”作为竞选口号,并以“自由红利”(Freedom Dividends)作为施政目标。他的优势在于华人身份引发关注,在他身上也可以看到有为青年的身影。他的劣势在于没有从政经历。

7. 纽约州联邦参议员柯尔丝滕·吉利布兰德(Kristen Gillbrand):开始评估参选可行性

吉利布兰德,女,52岁。她于2006年当选联邦众议员,2009年接替希拉里·克林顿因出任国务卿空出的纽约州联邦参议员一职,因此有着“希拉里继任者”之称。

吉利布兰德曾在大学时期主攻亚洲研究,会讲中文。她是“我也是(Me too)”运动的支持者,并对特朗普持批评态度。据悉,吉利布兰德的竞选将会聚焦为弱势群体发声、推动性别平等、保护美国中产阶级等。但据称有一些民主党人认为她太急于向朋友和赞助人求助。

8. 马萨诸塞州联邦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开始评估参选可行性

沃伦,女,69岁。她在奥克拉荷马州度过了坎坷童年,外界预计她将以经济平等、政府问责和打击腐败为核心展开竞选。除了不假辞色的“华尔街新警长”,沃伦还以“特朗普的死敌”著称,两人经常爆发“口水仗”。

沃伦的优势在于在全美知名度较高,具备扎实的法学背景,且在政治和金融领域经验颇丰。她的劣势在于她和2016年美国大选的输家希拉里有着太多相似的特质,她测DNA自证血缘的行为也引发原住民反感。

不过目前,民主党阵营似乎无人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除以上8人外,还有19名民主党人也可能随后出现在这张长名单上,包括前副总统乔·拜登、前国务卿约翰·克里、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得克萨斯州众议员贝托·奥罗克、前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前星巴克执行总裁霍华德·舒尔茨等等。据报道,民主党预计将于2020年2月在艾奥瓦等自由派选民较多的州启动党内预选,或将陆续上演激烈“厮杀”。

共和党阵营“一枝独秀”

反观共和党阵营,目前则是一片寂静,只有现任总统特朗普“一枝独秀”,明确表示自己将会参选。另有3名共和党人可能宣布参选, 分别是俄亥俄州州长约翰·卡西奇(John Kasich)、亚利桑那州联邦参议员杰弗瑞·弗莱克(Jeffry Flake)、内布拉斯加州联邦参议员本杰明·萨瑟(Benjamin Sasse)。

现象的根源

眼下距离大选“风向标”艾奥瓦州党内初选还有一年时间,民主党人已然呈现备战状态,2020年的美国大选酣战,是否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表示,一般而言,中期选举的结束就是大选周期的开始。2018年12月31日起,沃伦、卡斯特罗、加巴德、吉利布兰德、哈里斯等人相继宣布参选意向。从时间上看,这个节奏没有明显偏早,相对比较正常,因此并不让人意外。回顾2016年大选,佛罗里达州前州长杰布·布什也在大选近两年前宣布参选意向。但与以往相比,此次选情确实有一些特点值得关注,即女性、少数族裔参选人“扎堆”。尤其是出现两个以上女性参选人的情况并不多见,这可能体现出民主党在中期选举后日益突显的多元文化主义倾向。

那么,民主党阵营为何会出现这种新趋势?刁大明指出,长期而言,女性、少数族裔参选人“扎堆”符合民主党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态势。民主党在2016年大选中失去了白人蓝领和中下阶层选民支持,此次能否拿回这些选票仍然悬而未决。面临这样一种不确定性,民主党人需要巩固另一个“基本盘”,即女性、少数族裔选票。此外,这一趋势也与特朗普过去两年的执政举措有一定联系,例如他轻蔑女性,收紧移民政策,在性别和族裔议题上的极端表达方式。近年来蔓延的“我也是”运动也可能对女性参政产生一定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袁征认为,此次两党行动都比较早,共和党阵营的特朗普早已开始为连任竞选谋划。不过,民主党阵营目前还看不出最有竞争力的候选人,像是“混战”状态。2020年,民主党将扮演挑战角色,目前看来缺乏有号召力、竞争力、代表性的参选人。这一情况恰与2016年大选相反,当时共和党阵营出现了不少参选人,民主党阵营看似只有希拉里一个拿得出手的候选人。

就在民主党阵营一片火热的同时,共和党阵营一片寂静,只有特朗普“一支独秀”又是为什么?难道没人胆敢挑战特朗普?袁征指出,这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现象。一方面,现在宣布参选还太早,目前尚未正式进入竞选周期。另一方面,共和党人有着自身考量。其一,特朗普虽在全国支持率不高,但他在共和党内的支持率颇高。其二,特朗普上台以来一直尽力兑现竞选诺言,并为2020年竞选连任铺路。其三,无论好坏,在任总统总在聚光灯下,曝光度更高,资源也更多。除非在任总统遇上大麻烦,否则他将占据相对优势。其四,竞选总统是一项费时、费力、费钱的活动,因此共和党人需要认真考虑自己有多大的成功率,权衡得失。

刁大明指出,一般而言,如果条件允许(能够谋求连任),而其个人也有强烈的连任意愿,在任总统往往不会在党内遭遇太大挑战。不过,眼下共和党内部也出现了一些挑战声,例如田纳西州参议员鲍勃·科克,马里兰州州长拉里·霍根跃跃欲试。未来一两年内,如果民主党阵营一片火热,一片寡淡的共和党阵营可能无法博取舆论关注,这对其设置舆论议程的压力将会有所增大。因此,如果共和党阵营内出现可以制造话题的挑战者,但又无法撼动特朗普,这对特朗普来说可能不算是一个坏消息。

可能的走向

刁大明指出,未来鹿死谁手是个动态过程,有待观察。一般而言,第一个宣布参选的往往不是重量级人物,他们希望通过“第一枪”打响知名度,综合实力更强的人选一般不会率先出马。目前,民调并不体现谁能挑战特朗普,谁能当总统,而是体现谁的知名度更高,因此指向不是特别明确。不过,民主党青睐新人和“素人”趋势明显(这里的“素人”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例如相对拜登而言,仅有两年从政经验的哈里斯可谓“素人”)。

袁征认为,部分参选人可能因为时间太早还在酝酿竞选情绪。除了个人意愿,还有两个评估候选人的因素:民调表现和筹集经费。第一个因素涉及胜选可能性,第二个因素涉及竞选可持续性。若在这两方面领先,参选人“宣战”的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

虽说目前已经进入“大选周期”,但刁大明指出,目前仍然处于“隐形初选阶段”,这一阶段可能持续至今年6月,期间各路人马将会纷纷试水,参选人范围将会逐步扩大。

“隐形初选阶段”之后将会是缩小范围的“大浪淘沙”阶段。今年6月到明年2月,民主党可能安排民调领跑者进行多次电视辩论。预计会有参选人在“大浪淘沙”阶段出局,因此最终“杀入”党内初选的人应该不会太多。预计党内初选将于2020年2月正式打响,并于同年6月或7月结束,两党预计会于同年8月或9月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才会进入大选阶段。

刁大明指出,2020年美国大选的序幕刚刚缓缓拉开,后续结果难以预料。但从以往经验看,在任总统谋求连任的几率较大,而且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特朗普难以实现连任。从2018年中期选举可以看出美国民意分裂持续加剧,不同群体可能期待不同的总统,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不过,无论下一任美国总统是民主党人或共和党人,他(或她)都有可能面临一个分裂的国家,或难实现“全民总统”构想。袁征指出,如今很多美国选民都有美好的理想,包括经济发展、医保完善、社会团结等等。但现实却是残酷的,美国人对于种族、就业、移民等议题的忧虑很多,对此如何矫正,他们又无法达成共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很多人只能靠感觉投票。也就是说,谁说话更动听,他们可能就会给谁投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