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的父母,都懂得向孩子服软

前不久,微博上关于“爸妈如何向你道歉”的话题,引起了千万网友的共鸣和讨论。

源自微博用户@冷笑话趣事儿

看完以后,网友们纷纷表示太真实了:

“道歉?我爸妈这辈子不可能做错事。”

“妈妈是不会道歉的,她只会突然表现得对我很好。”

“我不原谅我妈的话:我说不吃就不吃!”

看似好笑的背后,其实也反映出了很多家庭的现状:

为了“面子”,父母总是很难向孩子道歉。

但是回避矛盾、转移话题的行为,本质上也否认了孩子的情绪和需求。

很多时候,那个父母眼里不懂事、乱发脾气、不理解大人的“坏孩子”,想要的不过只是一句“对不起”而已。

1、

不道歉的父母,

正在慢慢毁掉他们的孩子

网上有一个话题:

“你最希望父母向你道歉的事情是什么?”

一位网友讲了自己的故事:

小时候,无良商贩卖给自己一个看起来很红很大,但是里面坏了的苹果。

回家以后,妈妈带着她去找商贩理论。

眼看着妈妈落了下风,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她拉着妈妈的衣角,小声地恳求:“妈,咱们回家吧,这苹果削一削也可以吃的。”

妈妈涨红了脸,突然回头狠狠打了她一记耳光,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多年以后,又谈起这件事,妈妈先是否认自己没做过。

又抱怨说:“多大点事儿,你这孩子也太记仇了。”

其实,对孩子而言,他们可以谅解父母当初无意的伤害;

但父母伤害了孩子后,不承认不道歉的态度,却是孩子一生无法释怀的疼痛。

一方面,父母不认错,让孩子感觉委屈、愤怒甚至怨恨。

或许是为了维护父母的权威,或许是真的忘记了。

但无论因为什么,父母对伤害的否认,都是对孩子情感的“二次伤害”。

另一方面,父母不道歉,也严重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如果习惯性地否认孩子的感受、认知和判断,就会让年幼的孩子产生“我做什么都是错的”的想法,为自己贴上负面的标签。

生活里,父母强势不道歉的态度,往往是赢了面子,输了孩子的心。

2、

有远见的父母,

从来不怕因为道歉丢面子

电视剧《家有儿女》里,有一个很会道歉的爸爸:夏东海。

有一次,夏东海正忙着工作,家里的两个孩子却因为抢厕所发生了矛盾。小雨眼看抢不过刘星,就往刘星的床单上撒尿。

夏东海又急又气,对小雨发了脾气,并勒令小雨去给刘星洗床单。

到了晚上,夏东海回想起白天的经历,认为自己不该把情绪发泄到孩子头上。

于是,他披着小雨洗坏了的床单,头上戴着花环,假装自己是一个小精灵,去刘星和小雨的房间道歉:

“爸爸今天早上心情不好,不应该把气撒在你们头上”

看到爸爸诚恳的样子,两个孩子很快原谅了他。

很多父母以为道歉是一种示弱的行为,会削弱父母的权威,降低自己的地位,害怕以后会管不住孩子。

其实不然。

心理学家艾莉卡·蕾丝切尔说过:

“优质的父母知道,道歉不会削弱他们作为父母的权威,它是一种自信、正直和有担当的表现。”

道歉这一行为,只会让孩子更加崇拜父母。

还记得《请回答1998》里德善爸爸的那句话,让无数人泪崩:

“爸爸妈妈对不住你,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很多事情不知道,请女儿你多体谅。”

这一句看似简简单单的“对不起”,却是在告诉孩子:

爸爸妈妈理解你的感受,很抱歉我们伤害了你,但我们依然爱你。

3、

学会道歉,

是一场父母与子女的相互成全

高晓松说过一句话:

“什么是好的感情?让我们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什么是更好的自己,就是纯良的自己,诚恳的自己,磊落的自己。”

其实,父母与孩子也是一样。

坏的亲子关系有一千种,但好的亲子关系却只有一种:

不止育儿,更要育己。

当父母不知道如何道歉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三个方法:

1. 平视孩子的眼睛,真诚地说出“对不起”

曾经看过一档综艺:

节目里,27岁的儿子表示妈妈从小对他控制欲太强。

不但拆掉房间的门锁,动辄偷看他的日记、手机,还会在他洗澡的时候直接推门进去,在他出门谈生意的时候跟踪他。

面对儿子的控诉,妈妈似乎有所动摇。

但姿态却依旧强势,始终扬着下巴,居高临下地看着儿子:“可以翻篇吗?往前看,豁达一点。”

最终,儿子深深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开了。

说到底,道歉不是为了让自己心里舒服,也不是为了让孩子停止哭泣、怨恨,而是为了抚慰孩子受伤的心。

看着孩子的眼睛,真诚地说一句“对不起”才是道歉正确的姿态。

2. 承认自己的错误,不用“但是”、“可是”

为什么一句“对不起”、“我错了”总是让人难以启齿?

其实就是因为自尊心。

很多人觉得认错是一种软弱,是失败者的行为,所以会下意识为自己找理由。

《少年说》里,有一个女孩站在台上说:

“我觉得我的妈妈生活得一定很苦,毕竟她的嘴那么毒。”

听了女孩的内心独白,不难发现:

女孩的妈妈平时总是用一种直白到让人难堪的语言激励孩子,孩子觉得很受伤,但妈妈却说:“我的出发点是想你好。”

正确的道歉,应该是:“对不起,我XXX做错了”;

而不是:“虽然我做得不好,但我是为了你好”。

3. 提出弥补的方式,告诉孩子“我爱你”

美国司法系统强调了这样一个概念:

除了坐牢,罪犯还应该对其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心理学家把这种“赔偿”称为“平衡”:

平衡是补偿他人所遭受的损失。

提供赔偿是为了使正义的天平恢复平衡。

父母或孩子犯的错没有犯罪那么严重,但是主动提出补救方案这一行为却是一种爱的表现。

当听见弥补方案的那一刻,孩子就得到了他最想要的:

父母对自己的爱和重视。

想让孩子不惧错误,就要先自己学会承认错误。

正如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漫漫人生,父母难免会无意间伤害了孩子。

不用觉得内疚和无措,只要真诚地对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就够了。

给孩子力量,给孩子信心,学会对孩子服软,刚柔并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