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谜一般的中世纪剑术

日期: 来源:利维坦收集编辑:Zaria Gorvett

© Alamy

利维坦按:




前几天看文艺复兴的一些作品,正巧看到老卢卡斯·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 the Elder)的这张:


《友弟德和赫洛弗内斯的头》(Judith with the Head of Holofernes),1520/1540。©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主题取自旧约圣经次经友弟德传(Book of Judith),该书叙述以色列女英雄友弟德暗杀亚述将军赫洛弗内斯的故事。友弟德在女仆的帮助下,割下喝醉后睡着的赫洛弗内斯的头颅。这一母题在文艺复兴早期艺术中很常见,属于艺术评论家口中的“女性的力量”,表现女人战胜孔武有力的男人。画中,友弟德手中的那把短剑格外引人注目。

回到正题。关于剑术,不论东西方,其实留给我们的解释空间极大:一方面是文献的记载必定有误读的成分,另一方面,由于文体和图示的局限,使得后人想要百分百还原当年习武者对于剑法的真实技击是很困难的。再加上武者自身不愿外传的心理因素,使得我们如今即便看到当时的剑术典籍,也往往不得其解。

《浑元剑经》,据传为元末明初毕坤所撰。© Martial Arts From Ancient Manuals


不过,或许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才让这些剑术书显得格外神秘和富有诱惑力,毕竟,每个人心中似乎都有练就一身武艺的童年心愿,就如同电影《功夫》结尾处那些古典秘籍一样让人浮想联翩。

在网易云音乐搜索【利维坦歌单】跟上不迷路

我们有一个新号利维坦行星可以关注






12世纪中叶的某一天,一位不起眼的僧人坐在萨福克郡的圣埃德蒙兹修道院(St Edmund's Abbey)里,在羊皮纸上写了起来。他正在记述数年前见过的一位男子那放荡不羁的人生——他希望这篇故事不会太过下流。

这位匿名僧侣的兴趣始于他常常拜访的另一座位于雷丁的修道院。在这座气势恢宏的建筑那粗糙的燧石墙内,在一间灯光几近于无的房间的阴影中,他遇到了当地的弟兄。

在他们中间,有一个人很快显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来——这个僧人虽然如今身穿同其他人一样的连帽长袍,但曾经过着非常不同的生活。此人用低低的声音,解释了自己如何在无意中成为了一名僧侣。 

1157年,埃塞克斯的亨利(Henry of Essex)高贵、富有、权势十足(他的高贵来自出身而非功业)。他是一位以剑术闻名的骑士,受到英格兰亨利二世的信任。不过,他也不是什么好人——他偷钱、羞辱女人,还曾折磨过一个无辜的男人。

随后,在威尔士的某场战斗中发生了一件古怪的事情,威胁到了他的一切:埃塞克斯错误地宣称国王已经驾崩,几乎导致军心涣散、弃阵败逃。六年后,在雷丁,他本人的一位亲戚公开宣布这是叛国,并向他提出决斗。这将是一场比武审判(译者注:trial by combat,日耳曼法中一种在缺少证人或供词的情况下解决指控的方法,争议双方进行单挑,胜者则胜诉,16世纪起被逐步弃用)。

人们聚集在泰晤士河泥泞的河岸上观看这场决斗。发起指控的亲戚也是一名骑士,此人“出手狠硬、频频攻击”。起先,埃塞克斯技巧十足地挡住攻势,但是在眼前浮现出一连串他曾伤害过的人们的幻象之后,他心中满是羞愧和恐惧。他盲目地攻击他的对手,抛弃了他所学过的一切。在一阵剑刃碰撞盔甲的声音中,他倒下了。

国王命令当地的僧侣运走埃塞克斯的尸体下葬。埃塞克斯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成为僧侣中的一员,在忏悔中度过了余生——许多年后,他也是在僧侣之中遇到了这位不起眼的编年史家。

编年史家将它写成了一个道德故事,但它还有另一个角度:埃塞克斯已然放弃了他的剑术知识、失去了一切。

剑术书中的配图有时极为骇人。© Alamy

骑士是中世纪最大的名流。他们当中最优秀的那一批因自身的技艺而获得赏赐,赏赐包括城堡、土地和在宫廷中的影响力。他们被广泛地赞誉为那个时代的传奇英雄,以铮铮作响的锋刃和符合骑士精神的侠义事迹生动演绎了传说、诗歌和画作。

当然,成为骑士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闪亮的盔甲和高贵的坐骑——他们还需要技术。对于雄心勃勃的战士来说,长达十年的训练是很正常的,这通常从孩提时代开始,他们需要练习灵活的步法、学习如何转移攻击,以及各种可怕的方式来尽快杀死对手。

许多剑术书都附有详细的手绘彩色插图。©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剑术并不是随便一砍、一刺就可以,而是一种足以媲美功夫或相扑的精妙武术。但数个世纪过后,了解其秘密所需的关键信息已经丢失。尽管对它们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直到今天,其中涉及的技术仍然神秘难解。

事实上,有关中世纪的每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戏剧中精心制作的你来我往式的剑术大部分都是编造出来的。长剑教练、伦敦历史击剑俱乐部(London Historical Fencing Club)前主席杰米·麦基弗(Jamie MacIver)表示:“有时候,这些瞎编的剑术确实会让人失去看电视的乐趣,因为你会看着画面想,‘哦,老天,等一下,你在干什么啊?’”

这是怎么发生的?我们究竟有没有可能在某一天搞清楚它的真面目?


英雄和屠夫

中世纪剑术的终极专家是“格斗大师”(fight masters)——这是一群训练自己的门徒进行近身格斗这一精妙艺术的精英运动员。最著名的格斗大师几乎和他们训练出的骑士一样声名远扬,他们使用的许多技术都十分古老,可以沿着一条持续不断的传统追溯到几百年前。 

塔尔霍夫不仅仅是一个战斗专家,他的兴趣广泛,其中包括占星术和数学。© Alamy

人们对这些罕见的人才知之甚少,但幸存下来的零星信息已经足够戏剧化、引人着迷。德国击剑大师汉斯·塔尔霍夫(Hans Talhoffer)有着一头卷发、留着令人印象深刻的鬓角、喜欢穿紧身衣,他有着波澜起伏的过往。1434年,他被指控谋杀一名男子,并承认在奥地利城市萨尔茨堡绑架了对方。

格斗大师们使用各式各样可怕的致命武器。击剑训练时,多数时间是在练习长剑或者剑和盾(一种一手持剑、一手持小盾的战斗方式)。然而,他们也教门徒如何使用匕首、长柄斧、盾牌,甚至是如何在两手空空的情况下格斗,或是如何在手边仅有一袋石头的情形下战斗(稍后会对此展开介绍)。

© The HEMAists

人们认为一些格斗大师被组编成了兄弟会,比如利希特瑙尔团(Fellowship of Liechtenauer):这是一个由大约18人组成的15世纪团体,他们都曾受过神秘的大师约翰内斯·利希特瑙尔(Johannes Lichtenauer)的训练。尽管这位近乎传奇的人物本人的人生细节仍然鲜为我们所知,但一般认为,他的一生漂泊不定、周游列国,教出了少数几位精挑细选的门徒,自己也学到了新的剑术秘诀。

剑术大师约翰内斯·利希特瑙尔。© Wikipedia

其他格斗大师则留在了家乡附近——他们受雇于公爵、大主教和其他诸多贵族,在自己习剑的同时训练大人物们的卫兵。部分大师甚至建起了自己的“格斗学校”,他们让不那么富有的学生每周聚到那里、定期上课。

尼尔·格兰特(Neil Grant)是英国皇家军械博物馆(Royal Armouries)的一位理事,他解释说,曾有一位这样的格斗教师在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亚大学设立过一个项目,记录显示,上课费用与现代健身房的会员费用大致相当。这位教师在那里教授抱负远大的战士、骑士和普通公民,或是为他们备战,或是指导他们如何在司法决斗或骑士比武中活下来。

这可不是游戏。对中世纪的学徒武士而言,“活下来”就是个足以激励他们努力训练的动机了,不过,他们也有可能从中赢得社会荣誉——最优秀的武士能够超越当时的等级制度,一跃成为统治阶级[1]。

至少,为了避免浪费钱财,精湛的剑术是必不可少的。美国阿拉巴马州特洛伊大学研究中世纪文学的副教授理查德·斯科特·诺克斯(Richard Scott Nokes)说:“即使是一把小剑,制造时也需要大量的钢铁。”诺克斯解释说,铸剑时,还需要数百公斤的木炭才能加热到足够的温度。

“高昂的成本本身意味着你不能仅仅是拿到一把武器,然后说,‘唔,我就走出去,用尖的那一头戳别人就好了’,”他说,“你肯定不想破坏它。”

描绘14世纪的德累斯顿,在萨克森之鉴(Sachsenspiegel,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最重要的习惯法法典)下用剑和盾的比武审判。© wikipedia

一些格斗大师将他们的技术视为最高机密,不过,这些技艺究竟有多机密还有待讨论。菲奥雷·德·利贝里(Fiore de'I Liberi)是一位极为著名的14世纪意大利骑士,他发誓要将自己的剑术保密,这样他的学生就占了优势——否则任何人都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们对剑。

然而,格兰特指出,这可能更多是出于营销目的而非诚实正直的人品:“如果你面前有三个格斗大师,其中一个说‘我会教你所有人都知道的内容’,而另外两个说,‘不,我会教你其他人难以应对的剑术秘诀’,你会选择哪一个?”

幸运的是,有些骑士怀着相反的想法,将他们的技巧写进了“剑术书”中。这些装饰华丽的手稿内包含了对各种剑技的描述,往往还配有这些招式的实战插图,有时插图中的主角是真实的中世纪人物。这些书都是由剑术教师们最富有的雇主委托写作的,有时需要数位作者共同努力多年才能完成。

穿着全身盔甲的骑士们有时候握剑的方式也并不是握在剑柄上,而是一手握在剑柄上,另一只手则握在剑刃上(上图)。这种握剑的方式被称作“半剑法”(Half-sword techniques),这也是因为当时手半剑剑刃的后30厘米——也就是被称作强刃的部分,常是不开刃的。所以骑士能手握半剑刺击对方盔甲的缝隙,比如下体、膝盖下方或者腋下。© Association for Renaissance Martial Arts

该视频展示了半剑法的实际应用。

尽管这些手绘作品非常精美,但它们无疑也十足血腥。在塔尔霍夫1467年的手册中[2],一系列看似舞蹈的利落动作突兀地告终,终结它们的是刺穿眼窝的剑、狠狠钉入身体的突刺,和要读者将对手击打致死的随意指示。一些标志性的招数甚至还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名字,比如“怒劈式”(wrath-hew)、“击溃式”(crumpler)、“双绞式”(twain hangings)、“碎颅式”(skuller)和“四阙式”(four openings)。 

尽管这些剑术书经历了无数代的主人传承,其中某些还遭遇了数个世纪的涂鸦、烧毁、盗失,还曾有过从历史记录中神秘消失的时期,仍有惊人数量的手稿留存到了今天。在这其中,仅仅是德语地区就有至少80本手稿尚存。


不可能的动作与丢失的线索

但有个问题。格斗手册(也被称为“fechtbücher”)中的许多技术复杂、模糊且难解。尽管留存至今的相关书籍数量庞大,但它们往往很少对格斗大师试图传达的内容有进一步的解释。

“要理解这些静态、不动的木刻画,并从中确定战斗中的动态动作,是一件出了名的难事,”斯科特·诺克斯说,“数代人以来,这都是个被不断争论、研究和实验的话题。”

‍中世纪的欧洲人对穆斯林统治者萨拉丁(Saladin)极为着迷。尽管他与他们作战,但他被他们视作完美的骑士,是骑士行为的楷模。© Alamy

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手册描绘的扭曲动作似乎是生理层面不可能做到的,而那些试图将动作以三维方式呈现的手册插图有时会意外地给战斗者加上多出来的手臂和腿。还有一些手册里的说明则晦涩得让人心生挫败——有时候,手册描述的招数似乎不成样子,或是要基于早已失传的另一些神秘招式。

奇怪的是,文本通常是以诗歌而非白话的形式写成的,有些作家甚至会故意把他们的作品写得让人难以理解。

利希特瑙尔以晦涩的诗句记下了他的指点,时至今日,这些诗句仍然几乎无法理解——一位专家甚至称之为“胡言乱语”[3]。根据利希特瑙尔训练过的一位同时代格斗大师的说法,这位宗师之所以用“秘密语言”来写剑术书,是为了让任何对他的剑艺不够重视的人都无法理解他的话。

甚至在格斗手册描述或演示的内容有可能被破译时,一些专家怀疑,关键的上下文信息也总是缺失的。

菲利普·迪·瓦迪的格斗书。© Association for Renaissance Martial Arts

以另一位意大利击剑大师菲利普·迪·瓦迪(Philippo di Vadi)为例:他在15世纪写了一本格斗书[4],其中大部分是文字内容,并且同样是诗歌的形式,里面还包括一些纯粹为了押韵的段落。一篇分析指出,为了找出任何有意义的指点,译者必须费力翻译那些早已不常用的晦涩隐喻,比如:“若你的脑中有盐(如果你有天赋),你必须于此处思虑,拾级登攀的最佳方式(成功的最佳方式)。”

就连那些对于某项技术真正具有指导意义的部分,也往往缺乏关键的细节。“大多数时候,问题并不在于你无法理解它说了什么,而在于这段话有四五种可能的理解方式。有时候它们就是说不通。”麦基弗说。

对于麦基弗来说,最难理解的动作之一就是迪·瓦迪的步法——你要一边走一边“切”,“切剑”是一种利用剑的切割动作进行的攻击。“他通篇就像是在说,‘哦,我发明了新的步法,它比老祖宗们的步法更好’,”麦基弗说,“就是说,他真的强调了这对他有多重要。然后他把它写了下来——但他写的内容就是难以理解。”

除了长剑,塔尔霍夫还教导读者如何使用更专业的武器作战,比如“刺盾”(Stechschilde)。© Alamy

然后就是那些插图。

当时,三维的绘画还不常见。因此,尽管这种新兴的艺术风潮得到了巧妙的运用,但图片中传达纵深的尝试往往令人困惑——这包括那些在剑术书中的尝试。“有时候你没办法真正搞清楚两个剑士中到底是哪一个赢了,”麦基弗说,“有一张图画的是……两位剑士的脖子上各自横着一把剑。”

© Wikipedia

为了搞清楚骑士们到底是怎么使剑的,就需要把上面这些谜团全部解开。但即便解开了这些谜团,还有其他无数件事情隐于未知之中,比如某些奇特至极的技术在现实中的使用频率。 

格兰特说:“有些(剑术书)介绍的内容实在太奇怪了,以至于你会觉得‘现实里根本不可能用出这种招数’。”他举的例子是一套被称为“角斗士系列”的剑术丛书,其中提到了一些让人惊诧的技巧。他说:“其中有一招是拧下你的剑柄圆头(剑柄末端的圆形配件),然后掷向他人。”

由于这些稀奇古怪的技巧只在一本书中被提及过,很难说它们是真的曾被普遍使用、只是被大多数作者忽视了,还是说,它们过于罕见,以至于几乎从未真实上演过。


更多的僧侣……和女人

在塔尔霍夫的剑术书的最后几页,在翻阅过了无穷无尽的中世纪男人们用剑、棍棒和长柄斧互相开膛破肚的画面之后,出现了一幕引人注目的场景:一个男人站在一个齐腰深的洞里,看起来相当焦虑,而一个穿着松垮紧身衣的女人正冷静地在他头顶上空挥舞着一根临时现做的棍棒。事实上,她正在挥舞的是一块用她的面纱包裹住的、4到5磅(1.8到2.3公斤)的石头——大约相当于一块标准的现代砖。而男人手里拿着一根等长的棍子(下图)。 

© Wikipedia

这个奇怪的场景让历史学家们困惑了几十年,他们认为这是一场“司法决斗”——也就是用来审判埃塞克斯的亨利的叛国罪的方法。在中世纪,这种被用于解决争端的手段是完全合法的,它依赖于上帝的判断。按照那个时代的逻辑,两方中必有一方有罪,而上天的力量自然会确保罪过的那一方落败。

在一场男女搏斗的戏剧性终幕中,塔尔霍夫展示了她被头朝下扔进一个坑里的情景。© Alamy

为这类战斗进行训练是很正常的,其方式就和你为其他战斗进行的训练一样,而这组绘图似乎是在教你如何动作。这组图一共有九幅,每幅都描绘了一个不同的动作。和其他剑招图一样,它们不是特别容易看懂,但在其中某几幅图里,男人成功地杀死了女人——在一幅极富戏剧性的图中,她被头朝下拉进了洞里——而在另几幅图中,她则是胜利者。

人们普遍猜测,这场特殊的战斗是为了解决婚姻纠纷,很可能是“离异格斗”(divorce by combat)——这种不同寻常的设置也许是为了消除男方的一些优势。但是就像剑术书中其他许多怪异的技巧一样,这完全是个谜。

“这真的非常、非常离奇——请不要让我解释!”格兰特说。

这也并不是剑术书中唯一一次突兀地出现女性。欧洲已知的最古老的格斗手册是一本大约有750年历史的书,名为“手稿I.33”(MS I.33),因为写有书名和作者的标题页不见了。这本古怪的大部头里教了读者一系列用剑和盾格斗的招式,还提及了一堆至今仍然困扰着历史学家的人物。

目前尚不清楚在“手稿I.33”一书中战斗的女性是著名的圣沃尔普加女修道院院长(Saint Walpurgia)还是另一个同名的人。© Alamy

首先,大约有一半的插图都描绘了一位牧师与学者决斗的场景,其中牧师留着典型的秃顶发型,或者说是“剪发礼”发型(tonsure),身穿长袍。这本身就是极其离经叛道的。这是否意味着击剑是修道院里常见的消遣方式?

更进一步说,有没有可能,像埃塞克斯这样蒙羞的贵族在成为了僧侣后还继续磨练着自己的技能?还是说书中的这些宗教人物形象有着某种象征意义?事实上,根据记载,这本书最早就藏于一座修道院中。但直到今天,还没有人知道问题的答案。

其余的绘图也同样古怪,它们描绘了一个名叫沃尔普加(Walpurga)的女人与牧师的战斗。她有时把头发编成齐腰的辫子披散下来,有时则戴着当时女性间流行的传统头饰。   

圣女贞德有好几把剑,但她从来没有真正用它们杀过人。© Alamy

在中世纪,女人参加战斗并不是完全没有先例的。在欧洲,前有著名的圣女贞德,她是个来自法国东北部的农民,却穿上了盔甲投身于百年战争,后有安茹的玛格丽特(Margaret of Anjou),这位15世纪的英国王后带领她自己的军队参加了战斗。然而人们认为,常规来说,(当时的)女性是不被允许参与战斗的,因此沃尔普加战斗的画面被随意记入“手稿I.33”是件惊人的事。“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但我们就是不知道真正的答案。”格兰特说。


厚夹克与钝剑

令人惊讶的是,试图弄清楚这些历史真相的人往往不是历史学家,而是现代的武术家。

在过去的20年里,人们对古欧洲武术(HEMA)的兴趣一直在稳步增长。如今,已经有了一个由业余爱好者组成的蓬勃发展的团体,他们把大部分空闲时间都花在研读剑术书上——他们通常要亲自把这些书从中古高地德语等古老的欧洲语言翻译过来。

这些粗糙的翻译仍然需要一定的解释,所以为了更进一步理解,武术家们彼此讨论,并提出一些可能的、符合描述的动作。事情就从这里变得严肃起来。“说真的,要想得到某种程度的答案,唯一的办法就是和你的朋友一起尝试。”麦基弗说。

© Tumblr

现代武术爱好者和中世纪格斗大师的目标并不一致——前者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受伤,而后者则想教学生如何尽快杀死对手。因此,只有做好了全面的保护措施才能动手:在重要器官附近有泡沫垫衬的厚夹克、防护手套和防护裤,以及重型击剑面罩。

一切就绪后,他们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动作,以此来搞清剑招的机制。他们不用真剑,而是用重量相近的钝剑。“而且这些钝剑更加柔韧。所以,假如你猛地刺向一个人,它不会就这样戳进他们肉里。”麦基弗说。

最终,在尝试了几种不同的方式后,武术家们可能会选择与配图和说明文字最匹配的那一种。末了,他们以正常的速度比划剑招,通常是将它置于一系列其他的古老招式中一同使出。

如果他们成功了,从中获得的奖赏几乎是某种形式的时间旅行:他们得以与数百年前死去的格斗大师互动,并亲身体验失传多年的招数。谁知道呢,也许埃塞克斯的亨利就是败在了这一招下呢?

麦基弗说:“当你终于参加了一场古欧洲武术锦标赛,你所做的一举一动可以追溯到500年前写成的一本书,这会让你让人感到非常心满意足。”

剑术手册通常还包括对戴盔甲决斗和无盔甲决斗的说明指导。© Alamy

但其中的过程可能极其复杂——常常充满了不确定和很大程度的猜测。“你知道,这是一个来回反复的过程,你总是会走进死胡同,”麦基弗说,“于是你会想,‘好吧,我觉得我明白了’,然后你试了试,又觉得,‘这根本行不通。’”

在厘清迪·瓦迪那著名的绚烂步法的征途中,麦基弗想出了四种可能的动作,它们都大体符合他写下的模糊的诗歌体秘诀。“而且它们似乎都讲得通,”麦基弗说,“所以几乎没可能弄清楚他指的是哪一个……我有一个朋友推测,也许他指的是这所有四种步法,但我认为这可能太高估他了。”

在其他情况下,能证明他们可能走对了路子的线索是剧痛和叫停的呼声。在尝试模拟出一个断臂的动作时,麦基弗和他的朋友发现他们得把这个动作加入黑名单。“我们尝试了所有不同的选择——这个看起来不对,那个根本没用,另一个肯定没结果……”他说。当他们最终找到一个很可能对路的答案时,被实验的人突然大叫起来。“……动手的人就用了一点点力气,他就说:‘痛痛痛,停停停,就是这个了。’”

© Tumblr

当然,要判断一种剑技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并不总是那么容易,随着新证据的出现,武术家们不断地更新着他们的解释。以迪·瓦迪的“守式”为例:“守式”指的是你在开始使出一系列比剑招式前的防御姿势。麦基弗解释说,把这些起手式搞对是很必要的,因为之后发生的一切都涉及从一个动作变到另一个。

在大约两年的时间里,他一直认为其中一种守式是让他执剑于身体右侧——然后有一天,他灵光一现,突然意识到事实恰恰相反。“从图上很难判断,因为透视效果不是很好,图像几乎是平面的。其实还有一些视觉线索,但它们并不明显,比如肘关节的弯曲程度,以及其他一些零碎的信息。”

即使是对于描绘得更明显的动作,一些历史学家也认为武术家正在尝试的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按照这种观点,试图重现古代格斗技巧有点像是重现失传已久的音乐——两者都依赖于某些缥缈的假设,这些假设在当时是常识,但如今早已被遗忘。 

与中世纪的剑术一样,对中世纪音乐的描述模糊得令人心生挫败——远在音乐用音符呈现之前,它是通过“旋律轮廓”(melodic outlines)写成的。除此之外,你需要用以诠释一首特定歌曲的其他一切都储存在音乐家的大脑中,通过乐-耳相传的听声传统忠实地传承下来。一旦这支音乐过时了,它就不再被传播——随着它们渐渐失传,最终导致了消亡。‍

事实上,历史学家越来越认识到所谓的“具身知识”(embodied knowledge,即身体通过实践或观察来学习如何行动)对于理解过去的重要性。这种感官记忆包括了像骑自行车这样的事情,它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但是只有亲自骑上车座才能真切地掌握。

不幸的是,中世纪的剑术(记载)中有太多模糊谜团,令人们很容易搞错这类具身细节。我们不知道挥剑时要用多大的力道,不知道不同的招式要用哪种节奏(包括在每个位置停留的时间,这其中可能天差地别),也不知道剑刃在空中划过时具体该是哪种角度。这就像仅仅通过电子邮件教别人如何成为一名专业的芭蕾舞演员一样,正确做出所有动作的几率能有多大?

塔尔霍夫的剑术书不仅展示了剑术技巧,还涵盖了几种战争器械的设计图。© Alamy

更不用说,在面临真正的生命危险时,你的行动与在下班后放松地上仔细安排过的剑术课时行动必然有着天壤之别。麦基弗指出了德·利贝里强调过的一个惊人事实,后者告诉他的学生:“……对于轻浮对待利剑之人,只要一次掩护(试图阻挡攻击)失败,这一击就会置他于死地。”无盔甲的战斗是非常危险的,利贝里本人一生中只经历过五次无盔甲战斗,而且都是非自愿的。

事实上,许多关于骑士战斗方式的现代假设很可能站不住脚。其中一点是剑战之优雅,这与电视上甚至中世纪文学中的描述完全不同。从理论上讲,骑士受骑士守则的约束——这是一套在战场上如何公平行事的标准。然而,按照格兰特的说法,这些崇高空泛的理想往往甚至在理论上都得不到尊重,更不用说在实践中了。

“很明显,菲奥雷·德·利贝里知道公平公正的战斗是什么样的,并且完全不打算这样做,”格兰特说,“重要的是确保你是最后活下来的那个人。如果这意味着使阴招,‘好吧,棒极了。就这么做吧。’”

塔尔霍夫的手稿中,两个男人的决斗。© wikipedia

事实上,有迹象表明,现实世界的格斗野蛮得让人震惊。格兰特指出,中世纪骨架标本提供的证据表明,对战很少是回合制的,至少在战争中几乎不可能如此——它们是混乱、迅速的,往往是好几个人同时攻击一个对手。 

“事实是,你狠狠地打在某人的头上,然后对方就会被一连串的出剑击倒,”他说,“……你经常会在头骨上看到这类情况:死者有六处头部创伤,其中可能有两三处是致命的。一旦你失去平衡,你的对手就会紧咬不放、压到你身上——他们会不停地攻击你。

© wikipedia

尽管现代重演与历史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麦基弗并未因此退缩。他乐观地认为,就算有着不可避免的错误,古代的格斗大师们仍会赞同古欧洲武术爱好者的尝试。毕竟,有些人将自己的秘密记录下来,正是因为他们不希望秘密失传。

正如迪·瓦迪在540年前解释的那样,他之所以写下自己的剑术书,是为了让他所学到的古老技巧“不会因我的疏忽而消亡”。虽然这项工作很大程度上仍在进展中,你仍可以说他已经走上了实现这个目标的正轨。


TIPS:剑术为什么消亡了?

虽然中世纪是骑士的鼎盛年代,但在此后数个世纪中,剑术一直是欧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都铎王朝时代,剑术的流行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此前,剑术学校常见于德国城镇,但在英国是被禁止的——它们被视为对法律和秩序的威胁。随后,规则开始放宽。“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平民决斗开始增多。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不会整天佩着剑到处走,就像现代人不会整天扛着突击步枪到处走一样。”格兰特说。但到了16世纪,这件事变得完全可以接受——甚至时髦。“我们开始为愈发愚蠢的‘荣誉问题’进行决斗。”他说。

这个时候,许多古老的剑术技巧已经被抛弃了,剑术也开始演变成现代的击剑。一位那个时代的历史学家极其严厉地批评了古剑术的衰落,对最近的人们更喜欢用护手刺剑(rapier)而不是传统的短剑也极为不满。不过,格兰特说:“(如果他活到这个时代)他也是那种会看不惯一切、在油管上发视频乱骂的人。”

最后的致命一击来自手枪的发明。在18世纪,这些新式武器最终取代了剑,成为了决斗的首选手段:你要花时间、费心思才能学会使剑,但谁都可以轻易地扣动扳机。

参考文献:

[1]cyberleninka.org/article/n/717522/viewer

[2]www.loc.gov/resource/gdcwdl.wdl_08970/?st=gallery

[3]brill.com/display/book/9789004324725/B9789004324725_011.xml

[4]www.thearma.org/Manuals/Vadi.htm#.Y8jc2exBx59


文/Zaria Gorvett

译/苦山

校对/兔子的凌波微步

原文/www.bbc.com/future/article/20221124-the-lost-medieval-sword-fighting-tricks-no-one-can-decode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苦山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往期文章:




投稿邮箱:wumiaotrends@163.com

西文学术书1元起拍,点击阅读原文入场


相关阅读

  • 什么样的人值得帮?以及如何能持续收到帮助?

  • 生财有术圈友 @郑小焦 从收到天使投资,到持续获得帮助,再到有所成就回报,结合自身实际经历与所得,沉淀多年的思考,为我们解答关于帮助的这两个问题。求助=对方帮得了+自己值得帮
  • 库切:瓦尔特·本雅明及其“拱廊计划”

  • 瓦尔特·本雅明 ( Walter Benjamin,1892-1940),犹太人,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著有《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单向街》等。燃读瓦尔特·本雅明及其“
  • 潮声丨厉以宁的浙江三问

  • 潮声 执笔 朱承 孙一鹏2月27日,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逝世。“作为读书人,总有些正心、齐家、改善人民生活的想法,这是我坚持至今的动力。”2018年,他获得“改革先锋”勋章时讲的这
  • 朱生豪“译莎”

  •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我实在喜欢你那一身的诗劲儿,我爱你像爱一首诗一样”;“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
  • 《西西弗神话》:人终其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 1957年,加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获奖理由是:“他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的种种问题。”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记录了他对人生
  • 其实他自己就是一部小说

  • 早晨八点多,接到张舫澜先生电话,告知赵形已于去年 12月23日去世。赵老师属牛,享年86岁。他联系到了赵老师的女儿后才知道的。前天,我们去吴江开会,顺便想去看看他,在桃园新村找到
  • 毛尖:洪子诚为什么不喜欢读金庸

  • 洪子诚不是,也不是在一次采访中,洪子诚讲了下面这段话: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写完《作家的姿态与自我意识》就病了,邵燕君老师抱着《天龙八部》到我家,说你生病正好可以读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谜一般的中世纪剑术

  • © Alamy利维坦按:前几天看文艺复兴的一些作品,正巧看到老卢卡斯·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 the Elder)的这张:《友弟德和赫洛弗内斯的头》(Judith with the Head of Holofernes),152
  • 亲手杀人、救人最多的都是谁?

  • © Russia Beyond利维坦按:人类历史上的大屠杀事件屡见不鲜,仅上世纪二战纳粹屠杀近600万犹太人就已足够触目惊心,不过,与这种人所共知的历史事实相比,卡廷屠杀则是在事发几十年
  • 神圣多面体的忧郁:在想象与现实之间

  • 利维坦按:大学时代痴迷于埃舍尔的画作,总是对他作品中的各种几何图案和具象共置于同一空间感到好奇,比如下面这张木版画,能看出埃舍尔对于几何的迷恋:《星》(Star),1948年。© Flick
  • 裂脑人之谜

  • © Neuroscientifically Challenged利维坦按:文中那个著名的裂脑人W.J.的全名是威廉·詹金斯 (William Jenkins),他是一名二战期间的退伍军人,曾经在敌后跳伞之后被德国军官用步
  • 冲马桶时发生了什么?

  • © The Independent利维坦按:我们经常使用的马桶一般分为直冲式和虹吸式两种,理论上来说,马桶冲水时,水在冲力下会产生漩涡,并形成气溶胶(悬浮在空气中的固态粒子或液态小滴物质的
  • “小我”效应:感到渺小的益处

  • © iStock利维坦按:和渺小相对,巨型的物体对于我们来说有种异常复杂的情感体验,有人将其称为“巨物崇拜”,当然,这种崇拜中也掺杂着敬畏和恐惧。巨物(big dumb object,BDO)是来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