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种个菜还要学编程?他们让人和菜能“在线聊天”

日期: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收集编辑:王若辰


来源:3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若辰


参赛队员正在查看集装箱植物工厂内部。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若辰 摄


浇水不湿手,种菜不下田,丰收不问天——这些充满“不可能”和“混搭感”的场景,如何变得“合情合理”?


答案是:用AI(人工智能)种菜!


在温光水气肥高度可控的植物工厂内,草莓、番茄、生菜晒着最适宜生长的人工光、喝着最“对胃口”的营养液,种菜人不必亲临现场,通过深度相机、电子传感系统等便能与植物“在线相见”,再根据植物实际长势和算法模型,像“炒股”一样,在操作系统中调控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及营养液等,让植物哪怕外界严寒酷暑、刮风下雨,都能获得适宜的生长环境。


“随着农业传感器、机器视觉、知识图谱、决策模型等技术的快速发展,AI在农业上的应用正在铺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说,“智能技术手段可以改善农民的工作条件,彻底颠覆传统的农作方式,代表了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未来已来。


集装箱植物工厂。


人能与植物对话


郑建锋是一名“90后”,在中国农业大学度过了本科、硕士、博士时光,如今在该校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你猜,他的专业课有哪些?


“我们要学农业建筑学,类似于土建专业,因为涉及盖温室;要学植物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植物生理、无土栽培都会涉及;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温光水气肥,每一个环境因子都是一个学科方向,比如传热学、光生物学、水利科学、流体力学、营养液管理,等等。”郑建锋介绍,“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我们专业也在与时俱进,加入了大数据、云计算、编程、单片机等课程。”


为什么研究种菜,也需要学习编程?


靠天吃饭,一句话道出农业生产对环境的依赖。而农业发展的方向,就在于通过调控和改善生物生长环境,使动植物、微生物的生长向着对人类有利、满足人类需求的方向发展,使农业产量、品质更加稳定可控。而当我们能通过AI调节温光水气肥,通过算法模型辅助种植养殖策略,就相当于给了动植物适宜不同生长阶段的“智能太阳”“贴心食粮”“及时雨”……


智能装备和技术,也将成为“新农具”。


集装箱植物工厂内景。


眼下,郑建锋正带着实验室另外5位师弟师妹,参加拼多多和光明母港携手举办的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比赛规则颇为新颖:4支入围决赛的队伍,在同一规格的集装箱植物工厂内,“远程”种植同一品种的生菜,90天后,产量高、能耗低、品质好、算法优者便告获胜。


由于生长在集装箱内,这些生菜“不见天日”,但参赛者通过调节红黄蓝光光谱、形成“光配方”,可以让生菜“吃饱喝足”、茁壮成长。“这是国内首次举办完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种植比赛,甚至在国际上也尚属少见。”多多农研项目负责人说。


操作方式也很新奇,不湿手也不沾泥,参赛者只需在远程控制系统中调整各项设置,便能遥控集装箱内部环境。


研究视觉模型的、负责营养液调配的、主管生长和生理信息检测的、设计植物巡检机器人的……“大师兄”郑建锋组的这支队伍,人人独当一面,合起来便很“全面”。


“我们的参赛策略,就是‘与植物对话’,它之所需,我之所予。”郑建锋说。


通过立体成像的深度相机,逐日采集生菜的生长和生理数据,除了能更精确地测量个头变化,还能通过每天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测算它的光合速度。


“‘与植物对话’本质上是一套智能环控系统,通过采集分析植物的生长和生理信息,我们就了解了植物;再通过模型比对和预测,就知道了它的长势快慢、生理需求,从而判断下一步要给它什么样的环境条件,看营养液该怎么配比、光配方该怎么调整、该多给点水还是少升点温,辅助种植决策。”队员杨浩说。


在南极也能种菜


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及信息所的青年专家何立中、王虹、钱婷婷等6人组成的另一支参赛队伍,有一个亮眼标签——曾指导我国科考队员在南极种植蔬菜。


南极极端恶劣的环境,以及极昼极夜过渡的特殊情况,让“吃上新鲜蔬菜”长期以来成为科考队员们遥不可及的梦。而这个梦,几年前成真了。


2014年、2015年,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相继建成温室。由于驻站人员多为科学家、医生等,鲜有种植经验,国家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上海崇明基地1:1建造了模拟温室,何立中等蔬菜学或园艺学博士在南极仿真条件下,教科考队员如何在极地种菜。


集装箱植物工厂内景。


“种什么菜、怎么能种得好,都要根据极地不断变化的情况,动态调整种植策略、种植方案。我们会选好种子,分门别类配好肥料,让科考队员带着出发。”何立中说。


在南极温室,驻站人员遇到种植难题,也会将蔬菜图像及生长数据传回崇明温室内,由何立中等人诊断分析,提供“保姆式”指导。


得益于这种不受外界影响、环境因子可控的植物工厂种植模式,身处“生命禁区”的科研工作者,也吃上了番茄、黄瓜、茄子、青菜,成功收获过西瓜、草莓,还“点过菜”,请专家们指导种植营养丰富、采收周期短的西蓝花芽苗菜。


集装箱也好,南极温室也好,都属于立体植物工厂,像超市货架般一层层、“肩并肩”地种植植物。把农业“竖”起来,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种植收益,也折射出植物工厂的“天生追求”——降本增效。


植物工厂的成本,主要在能耗、人工和设备折旧三方面,其中,为植物生长提供光照、温度的电能成本占大头,这也就成了降成本的重点。


“比如一个叶片,它截获了多少微摩尔的光,光又让它产生多少毫克的糖,糖再转化成多少毫克的淀粉,这中间的转化过程就是它的机理,我们通过数学方式把机理过程描述出来,就形成了植物生理模型。”钱婷婷说,“能不能投入更少的光产出更多的生物量,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把耗电量压减下来,是团队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


相对于大田种植,目前植物工厂的种植成本还是较高,所以更适合种植生长发育较快、附加值高的植物,比如高品质水果、药用植物。


“由于植物工厂的环境封闭,外界病虫害进不来,所以没必要打农药;并且,由于生产过程可控,可以人工调节营养成分,生产适合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肾病患者等有特殊需求人群的蔬菜。”王虹认为,安全、高品质是植物工厂种植模式的优势所在。


新农人的变与不变


“这些用AI种菜的青年专家、‘90后’博士是典型的‘智慧新农人’。他们理念先进、创新意识强、有知识有梦想,能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助推我国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单杨说。


科研院所、实验田间,一批批专家学者、博士硕士正研究如何种菜,而当他们取得研究成果、探出一条新路交给农民时,农业生产的门槛就会越来越低,前景越来越广。


集装箱植物工厂内景。


“智能环控是一种通用技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等技术以及传感器等设备性能的进步,AI种菜会越来越靠谱,能自己制定和调整种植策略,使用起来更加便捷。”郑建锋说,现在已经出现了微型人工气候箱,能满足都市人“阳台种菜”的需求。


不再“靠天吃饭”,那么祖祖辈辈口传心授的“四时歌”、经验之谈,就不再有价值了吗?


几位新农人异口同声地否认。


“我们的模型就是基于数据、基于经验构建的,很多老农凭经验就能把地种得很好,我们研究的就是这种经验背后的机理,经验也是AI学习的养料。”钱婷婷解释。


现阶段,AI可以成为农业生产强有力的辅助,但远不足以替代人。“一个懂算法、懂互联网技术的人,再加上一个有经验的农民,制作出来的设备或模型应该会很有优势。”郑建锋说。


如果给未来的农民画像,应该是什么样?


“未来,农民应该会成为一种时尚的职业,可以不下田,只需要在手机上操作,用数字化方式遥控多种智能装备从事农业生产。农民本人也并不一定要有农业专业背景,因为智慧农业的应用里面应当包含专家系统,遇到问题,相应的专家团队能够快速在线解决。”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志辉说,“虽然农民本人就是在线操作、按按钮,但他并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而更像是工厂车间的生产经理,每个环节都可以找到最专业最合适的人来做,他扮演生产管理者的角色。”(参与记者:刘芳洲)





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请扫二维码
关注新华每日电讯视频号

监制:卢刚 | 责编:赵岑 | 校对:张慧


相关阅读

  • 春花怎么还不开?拿热水泡泡(bushi)

  • 朋友们,春天好!到了春天,冬眠的动物们要起床,植物们也要起床啦!在寒冷的冬季,人类会穿棉衣,裹被子,躲起来睡大觉,动物们也有自己的过冬办法,傻乎乎的植物会用什么办法过冬呢?这回我们就
  • 以科技守护野生动植物多样之美

  • 野生动植物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也正面临着人类发展带来的威胁。2023年3月3日是第十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今年联合国宣传主题为“野生动植物保护伙伴关系”,中国宣传主
  • 世界1/8的PC诞生地联宝:灯塔工厂≠黑灯工厂

  • 今年1月13日,由麦肯锡和世界经济论坛评选的,代表全球智能制造最高水平的全球“灯塔工厂”名单中,联宝身在其中。联宝降本增效背后,最能体现联宝“尖峰制造”能力的关键因素是,产
  • 亲手打造可爱“多肉”,他们在这里了解“绿植”

  • 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联系?“植树节”即将来临之际,五角场街道未保站为辖区内的儿童们,开展了一场主题活动。活动中,大家亲手栽种多肉植物,体验种植的乐趣,同时了解与植物相关的
  • 诗意满满!今天植树节,感受植物中的中国式浪漫

  • 古文中常用植物寄托人的浪漫情感,也歌颂人的非凡品格。一组植物古风壁纸,写竹的顽强,咏松的坚韧,还有折柳寄情↓↓今天植树节,愿你能自然界里汲取力量。转存收藏!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 逆转了,臭氧空洞正在变小!

  •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422-臭氧空洞正在变小作者:小凯 校稿:朝乾 / 编辑:果栗乘【写在开头】最近微信推荐机制调整了,可能有些朋友会收不到我
  • 杭州500岁的玉兰开花了!西湖边何处赏花正当时?

  • 最近,杭州500岁的玉兰花开很受关注。阳春三月,沐风和煦,正是玉兰花开的时节!其实观赏玉兰花,杭州植物园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观赏到不少种类,跟着杭小微逛起来!先来看看500岁玉兰开花的
  • 南城街道:“踏查罂粟 禁种铲毒”——我们在行动

  • 为全面落实禁种铲毒工作措施,有效打击毒品原植物的种植,彻底铲除毒品隐患,近日,南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与网格员在辖区内开展禁种铲毒踏查行动。新时代文明志愿者对各村(社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种个菜还要学编程?他们让人和菜能“在线聊天”

  • 来源:3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若辰参赛队员正在查看集装箱植物工厂内部。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若辰 摄浇水不湿手,种菜不下田,丰收不问天——这些充满“不
  • “麦痴”五十年的“加减乘除”

  • 瘦高个子,衣着朴素,发型凌乱,满脸沧桑,在田间地头碰到郭进考,好多人的第一印象:“这是一位地道的老农民”。培育小麦新品种33个,累计推广应用面积4.2亿亩,增产小麦100多亿公斤,节水超
  • 2022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 3月12日,在陕西省文物局的指导和省社科联的支持下,由陕西省考古学会组织评审会,包括北京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学会部分常务理事在内的15位专家参与评审,经项目负责人汇报
  • 事关中国男足!局长刚刚发声!

  • 3月12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三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这是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3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 达2.31亿公顷!

  • 我国森林面积达2.31亿公顷3月12日是我国第45个植树节。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当日发布《202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森林面积2.31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4.02%;草
  • 向总书记汇报·党校人心声【15】

  • 接受学习时报记者采访的浙江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陈柳裕说:“育才要育心,地方党校要做实做好做活党性教育,锤炼领导干部党性。”结合实际工作,他谈道,在党校教育中,要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