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私募投资的心理战(or 内心戏)

此前在“量化策略吃鸡”(简称)一文中写到,国内投资者对于一只基金的评价,以及一个基金经理的评价标准,往往是非常感性的,其本质上类似于人性的“比较”心理。和别人家的产品比,和指数大盘比,和自己的炒股收益比,别人涨你不涨,挨骂,别人涨得比你多,挨骂;别人没跌你跌了,挨骂;你跌得比别人多,挨骂。

随便做了个图,感觉对私募从业者满满的恶意。但钱就是难赚的,供需双方都要认清现实。不然为什么把钱交给你管理?是不是这个理?

(阴影部分全是泪...)

因为现实如此现实,春暖花开的季节,让我们释怀一点,分析一下当前严峻的形势,也找找看以后必然要踏破的那条铁蹄路。

此篇我们从投资理财“三要素”入手。(相信大家都知道),分别是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我们在买卖产品时可以把“流动性”近似看做是投资时间。

从经验描述看,目前我们身边投资者的现实情况一般是这样(被选取到的样本小伙伴们请沉默...):

01投资时间(流动性):

(1)一年就是长期投资,两年就是价值投资,或者就是被套了。

(2)对私募产品的观察期(容忍期)6个月,如果不涨可能就要赎回。如果下跌,就是买到了差的产品。

(3)每天、每周观察产品净值,关心每周涨跌并比较,是否跑赢大盘,是否在下跌时已经减仓,上涨时已经加仓,是否已经布局热点。02风险(安全性):

(1)对标一年银行理财收益4.5%-5%。如果需要承担风险,那年化回报率要达到10%以上。如果还有下行风险的可能,则年化回报率要求15%-20%。

(2)由于刚兑被打破,认为投资债券就是固定收益。

(3)由于期货的高杠杆性,认为只要参与期货投资就是高风险产品。

(4)对于几百万的投资客户,则认为由于投资资金的增加自己可以获得的无风险(或低风险)收益率应该提高。03收益:

(1)私募产品(多指股票策略)一年20%的收益率要求不算高。所以不能有太大的回撤。

(2)对于其他策略类型的私募产品,风险收益比概念模糊。

(3)追逐热点产品,认为之前获得了高收益,能力得到实战认可,则高收益的业绩可以不断持续。

(3)在追求热点产品时,认为配置不同明星基金经理(同策略),就是均衡配置了。

(4)对比别人家产品,无视风险因素衡量产品业绩与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

(5)自己投资股票的客户,对私募专业度有自己的评判标准:阶段业绩不如自己炒股时,“你们是专业的,怎么还不如我”。到了大盘下跌产品也跌了的时候,“你们是专业的啊,怎么也会跌”,此时完全不对比自己的股票跌幅。

所以,根据以上投资者画像而言,留给我们的时间和机会都不多了。。。这里给几个我觉得还过得去非战略性建议。迎合措施:

(1)投资时间范畴:产品发行上,选择赎回开放周期短且灵活的产品。例如封闭期6个月。不要过高期望客户能够陪你天长地久。

(2)风险范畴:选择客户睡得好,你睡得着的安心产品。波动率小,在极端行情下,也较高概率能有避险效果的产品。

(3)风险范畴: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就尽量建立产品的可能波动区间。并告知客户。

(4)收益范畴:避开太热的资产,尽量右侧投资,向下空间小向上弹性大。

(5)收益范畴:考虑到净值下跌后客户耐心不足,选择无风险收益率略高的产品(偏固收),波动率小的。或是止损线略高的产品。

*现实的难点:

封闭期谈不下来;

波动率小又能涨的产品少;

过去波动低未来不一定也低(避开了灰犀牛,避不开黑天鹅);

对投资判断的要求高。

投教建议:

(1)投资时间范畴:

a.建议客户保持一个健康的投资心态,不着急短期。

b.在购买产品前就有合理的预期,对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周期有认可。可能在一段时间遇到不顺,但在顺应风格的时能获得收益。

(2)风险收益范畴:

a.做好充分的投资者教育与沟通。刚兑打破,5%也是有风险的。债券也是可以违约的,期货也是可以稳健的。也不是你多投了几百万,基金经理就得见你听你的。

b.对客户做好合理的收益风险预算。可能跌多少,可能多久涨不回来。

c. 教会客户怎么样才算是资产配置。

d.教会客户应该如何正确比较业绩。

与客户打交道,课题就更大了,要求就更高了... 等日后再来详说~~(可以期待一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