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来者是谁?

日期: 来源:群学书院收集编辑:苏美社

题图:安布罗乔·洛伦采蒂 《方济各会士的殉教》 1336—1340年 圣方济各修道院教堂 锡耶纳




这是一幅位于意大利一处修道院内的壁画《方济各会士的殉教》。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在这幅西方绘画中,竟然出现了几个东方人的面孔。

画面左侧有一位头戴双檐帽、发辫打结、长着细长眼睛和宽脸的人,具备着蒙古人的外貌特征。画面右侧同样也有一位这样留着八字胡的东方人,只见他从柱子后探出身子,好奇地注视着眼前正发生的一切。而画面正中俨然是一位来自东方的君王。


画中的这些“东方人”是谁?

为什么在基督教主题绘画中会出现东方面孔?



《来者是谁:13—14世纪欧洲艺术中的东方人形象》

作者:郑伊看


“中国之与世界·跨文化艺术史文库”

主编:李军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23年2月



13-14世纪的亚欧大陆正上演着传教士的东游、蒙古帝国的西征、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同时出现在一幅画面中的东方和西方,背后的故事令人无限遐想。


《来者是谁》呈现了一类鲜为人知的东方人图像,他们散见于13—14世纪的欧洲绘画中。本书通过5个独立又彼此相关的个案,分析图像的流传轨迹与生成机制,深入欧洲古代社会的文化和宗教传统,看见东西方跨文化相遇与碰撞的过程中,古人的记忆、情感与想象。




来者是谁?

文 | Roger Azhe

来源 | 苏美社






01



偶然发现的东方人


出于一次偶然的看画经历,在卢浮宫的“早期文艺复兴绘画”厅,作者注意到一幅14世纪那不勒斯的《耶稣受难》。它并不是名家的作品,甚至连画家的名字也无从考证,关键人物耶稣和两位盗贼面部的涂层已经变得斑斑驳驳,但在构图和细节上却颇有新意。


《耶稣受难》 那不勒斯 14世纪 卢浮宫博物馆


在画面中心,一位“东方小人”正面对着观众,他与几位罗马士兵围坐在一块向前突出的岩石平台上,身下垫着一块织金的红地毯,膝盖上铺着耶稣的里衣。这个细节表现的是福音书里“罗马士兵争夺耶稣里衣”的情节,而这个“东方小人”画的是一位鞑靼人。


《耶稣受难》细部 那不勒斯 14世纪 卢浮宫博物馆


为什么要在传统主题“耶稣受难”中表现一个东方面孔?为什么他被描绘在画面中心?这些问题一直吸引着她,并渐渐发现,在与东方往来密切的那不勒斯地区,还存在着许多幅带有“鞑靼人形象”的《耶稣受难》。



13世纪的鞑靼人被表现为“鹰钩鼻”、佩戴“弗里吉亚帽”,而他们在14世纪意大利画家的笔下又有了另一副样子:佩戴“双檐高帽”,梳着“婆焦辫”,身穿“交领长袍”……


安布罗乔·洛伦采蒂 《方济各会士的殉教》细部 1336—1340年 圣方济各教堂 锡耶纳


不难推断,画师有可能是通过东方游记的描述、编年史记录、中亚抄本图像等渠道获得有关鞑靼人的相貌与装束的知识。

身着“褡护”龙袍的元文宗和元明宗 《大威德金刚曼陀罗》缂丝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在对收集到的图像进行基础的分类过程中,作者逐渐意识到要将西欧绘画中的“鞑靼人形象”的问题解释清楚,除了讨论东方图式的源流问题,更需要考虑他们是如何被当时人所需要、接受、理解和观看的。


“鞑靼人的形象”虽然呈现出一定的典型化特点,但它并不是一个单一不变的固化图像,而是持续地被塑造着,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与历史语境里呈现出不同面向,它们从各种角度折射出这段特殊的历史。


在研究院艺术理论与艺术史研究中心(cehta)学习时与学者交流《大编年史》中的鞑靼形象 左二:本书作者





02



不同角色的东方人


本书的核心关注图像本身的叙事语言与功能,以及它们如何接纳与融合新的形象。“鞑靼人的形象”进入西欧社会后,在各类基督教主题中扮演不同角色。


其中围绕两幅编年史插图、两组修道院议会厅壁画、两个传统基督教主题,它们基本涵盖了13—14世纪鞑靼人形象的几个基本类型,呈现了五幅不同的鞑靼人“肖像”。


两幅编年史插图


13世纪英国《大编年史》抄本插图中的鞑靼形象,他们被表现为一类极为负面的“鞑靼食人魔”形象,出现在1240年至1241年蒙古人入侵波兰和匈牙利之后。文字和图像中“杜撰”出的鞑靼形象深深扎根在中世纪文化对异己者形象的表现传统中,并投射出当时人对东方战敌的情绪,夹杂着焦虑与盼望的末日情结。


“鞑靼入侵” 马太·帕里斯 《大编年史》插图 13世纪 页144 剑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


“鞑靼的盛宴” 马太·帕里斯 《大编年史》抄本插图 13世纪 页166 剑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





03



两组议会厅壁画


自14世纪开始,“鞑靼人形象”出现了一种深刻的变化。在1320年至1360年,拉丁教会向东方的传教活动正兴盛,意大利艺术对鞑靼人形象的表现不再是扭曲的,而是相对精确与写实,他们的画面角色也不再是恶魔,而被表现为旁观者或见证人,出现在一些圣人殉道的故事场景中。



在当时作为传教先锋的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的修道院议会厅壁画中,都出现了鞑靼人的身影。这些被作者称为“潜在的皈依者”的形象,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在两个修会的自我形象建构与表达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展示了它们的传教策略与它们在东方福音传教的“胜利”。

安布罗乔·洛伦采蒂 《方济各会士的殉教》壁画现场 1336—1340年 圣方济各修道院教堂 锡耶纳 作者摄


安德里诺·迪·博纳奥托 新圣母玛利亚大教堂议会厅西墙壁画 1366—1368年 佛罗伦萨

《通向骷髅地之路》议会厅北墙壁画 细部

《耶稣受难》议会厅北墙壁画细部





04



两个绘画主题


基督教艺术中与东方相关的典型主题有“三博士来拜”展开。在14世纪,该主题的画面背景中大量表现跟随三王朝拜小耶稣的车队,其中有许多东方侍从与异域动物。这个开放的新空间与意大利传教士和商人在东方开拓的新世界相互呼应。尤其在几幅《三博士来拜》中,画家将来自东方的王表现为鞑靼人。长久以来基督教社群内部对东方基督教王国具有的憧憬与想象,在此时再度复燃,人们将鞑靼人与基督徒口中的“牧师约翰”联系在一起,纳入了神圣的血脉谱系,意味着他们的形象已经从基督教“敌人”转变为“子民”。


《三博士来拜》  卢切尼阿诺圣方济各教堂祭坛北壁 14世纪 作者摄


《三博士来拜》  卢切尼阿诺圣方济各教堂祭坛北壁 14世纪 作者摄



拉瓦尼奥拉画师《三博士来拜》 约1345年 阿尔比圣塞西莉亚教堂博物馆


最后,回到最初的那幅那不勒斯地区的《耶稣受难》。它是五种鞑靼人形象类型中在图像表现与意义上最模棱两可的一种,鞑靼人在叙事画面中扮演的角色在“渎神”与“承恩”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这一矛盾的处理折射出14世纪东西各方势力之间形成的历史格局,以及鞑靼人在其中的微妙处境。


那不勒斯乔托画派画家《耶稣受难》 1330—1335年 卢浮宫博物馆


《耶稣受难》中“分耶稣里衣”的东方人细节 1330—1335年 卢浮宫博物馆 作者摄




目录浏览


“中国之于世界·跨文化艺术史文库”主编 李军


李军,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复兴艺术史学者,跨文化艺术史家。


兼任国务院学位办第八届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巴黎第一大学、法国国家遗产学院、哈佛大学艺术史系高访学者,哈佛大学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客座教授。


出版专著《跨文化的艺术史:图像及其重影》《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穿越理论与历史:李军自选集》《出生前的踌躇:卡夫卡新解》《家的寓言:当代文艺的身份与性别》,译著《宗教艺术论》《拉斐尔的异象灵见》等。主编《跨文化美术史年鉴》《明日·艺术史文库》《达·芬奇全集》等丛书;论文和著作获第七、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一等奖,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第二十九届“金牛杯”美术图书奖金奖。

《来者是谁》作者 郑伊看


郑伊看,福建福州人。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博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CEHTA),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从事西方美术史研究,近年主要致力于13—18世纪跨文化交流研究。

《来者是谁》是中国之于世界·跨文化艺术史文库的第一本。在文库总序中,主编李军教授谈道:
文库将在“世界之于中国”和“东方之于西方”的双向视域中,把世界艺术对于中国的输入和东方艺术对于西方的贡献,看成是建立跨文化艺术史叙事的一个不可分离过程的两个方面。

这个过程不仅建立在如青藏高原造就印度洋季风双向环路那样的自然基础之上,更建立在“跨文化性”即人类文化生命的独特属性上面,其存在的前提即交换。

正如植物生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同时释放氧气,动物生命通过呼吸吐故纳新,亚欧非大陆乃至五大洲上面的人类的文化,则通过交换互通有无,形成更高程度的复杂性和文明。

“交换”实际上和“吐纳”与“呼吸”一样,是人类生命不可或缺的本质。
本文库所期待的,正是这一类能够揭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换本质的、有生命力的原创性研究。


THE END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梁漱溟文化思想 |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 叶檀读者见面会 |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 |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 | 《袍哥》《年羹尧之死》《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书事》 | 《情感教育》 | 《百年孤独》 |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 《诗经》|  《霓虹灯外》 |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 《子夜》 |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 《骆驼祥子》 | 《朱雀》 |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 《南京城市史》(新版) 《被困的治理》 | 《双面人》 《大名道中》 |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九王夺嫡》 |  《乡土中国》 | 《白鹿原》| 《冯至文存》 | 《在城望乡》 | 《海阔天空》 | 《遗产的旅行》《城堡》 |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 《了不起的盖茨比》 | 


相关阅读

  • 《被治愈的时间》:人最重要的,是为自己而活

  • 在电影《亲爱的》里有这样一个场景:儿子被拐卖后,妻子久郁成疾,丈夫黄渤便带妻子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在这里,大家围成一圈,互相倾述,形成了一个包容和安全的团体氛围。黄渤讲述
  • 悬崖边的造物者:心怀善意,手握利器

  • 题图:Free Stock Image(CC0)数万年来,人类一直在有意无意地影响其他生物的演化进程。大多数时间里,我们能使用的工具都很贫乏,但是我们用它们创造了一个美丽的、充满机遇和危险的
  • 周有光:在圣约翰读大学

  • 本文作者周有光先生(1906-2017),江苏常州人。著名语言学家。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
  • 缅怀!南京图书馆“扫地僧”沈燮元今晨去世

  • 在南京图书馆五楼古籍编目办公室,一个朝西临窗的工位,案头上铺满了白底格子稿纸,红笔、黑笔、修正液散在四周,敞开的书籍上,清晰地列着一条条规范的著录。阳光温和煦暖,洒在操作台
  • 市收藏家协会举办中华文化收藏品交流展

  • 为弘扬收藏文化,提高收藏水平,交流收藏技艺,日前,由市收藏家协会举办的中华文化收藏品交流展在拉布大林街道和谐社区文化艺苑展厅开展。 本次展出展品包括:烟标收
  •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山东+1 !

  •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印发通知,命名15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并于3月28日举行授牌仪式,山东省青州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成功入选。青州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青州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哪些东西能让带娃更省力?推荐你这 3 件

  • 当了妈妈后,真的恨不得一天能有 72 个小时,自己能长出三头六臂。如果问妈妈们最想要的带娃好物,那一定是能帮我们带娃更省力的。你有用过哪些省力的带娃好物吗?丁香妈妈星球真诚
  • 冰冻存储的母乳,怎么解冻给宝宝喝?

  • 推荐的解冻方法40 ℃ 以下水中缓慢加热或用温奶器冷冻的母乳最好预先放在冷藏室里,等到冻奶基本化成液体后,再放到 40 ℃ 以下的水中复温,就已经可以安心给宝宝吃了,室温到 37℃
  • 当妈妈后,你有多久没睡个好觉了?

  • 怀孕时最大的愿望就是生完好好睡一觉,谁知宝宝出生了才知道,当妈的根本睡不了。除了不停地喂奶挤奶,还要面对家里的睡渣宝宝——白天睡不好,晚上不睡觉,好不容易哄睡着,大人没等休
  • 宝宝多大才能喂水?爸妈都该知道的 20 条育儿常识

  • 丁香妈妈每天都能收到宝爸宝妈的各种问题:丁妈,是不是头上两个旋儿的宝宝更聪明?丁妈,我家宝宝能吃蜂蜜吗?……丁香妈妈是答了一茬儿又来一茬儿,怎么都答不完。好吧,今天干脆来个大
  • 来者是谁?

  • 题图:安布罗乔·洛伦采蒂 《方济各会士的殉教》 1336—1340年 圣方济各修道院教堂 锡耶纳这是一幅位于意大利一处修道院内的壁画《方济各会士的殉教》。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在
  • 《被治愈的时间》:人最重要的,是为自己而活

  • 在电影《亲爱的》里有这样一个场景:儿子被拐卖后,妻子久郁成疾,丈夫黄渤便带妻子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在这里,大家围成一圈,互相倾述,形成了一个包容和安全的团体氛围。黄渤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