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来源:四川观察收集编辑:四川观察
“黄强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建设农业强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这和我们中江关系太紧密了,说到了我心坎里!”1月12日上午,省人大代表、德阳中江县黄鹿镇思源村党支部书记吴春梅在接受四川观察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吴春梅代表告诉我们,2022年黄鹿镇试点统一种植、统一生产管理、统一销售的蔬菜联盟模式,对果蔬采取分级销售、订单农业、精深加工等方式,“将新鲜果蔬、糖醋辣椒、手工剁酱等多款产品放进知名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同时我们还创建了‘黄鹿湖’的农产品公域品牌。发展带动100余户群众加入联盟,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到2万元不等,其中已脱贫户30余人务工人均增收3000余元,全年累计发放务工收入30余万元。”
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吴春梅告诉记者,当地大力推行综合种养,保障粮食安全。“我们主要采用两种种养模式,既能保证粮食稳产增收,又能提高产能收益。一种是旱地采用‘粮食+果蔬’的套作模式,以水果、蔬菜、大豆、玉米等作物套种;一种是在水田采用稻渔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目前全镇规模已达1万余亩。”
吴春梅代表说,中江地处丘陵地区,要达到全程机械化作业,只有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项目,实现了全域能排能灌、机械化作业顺畅,极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
“跟你们说一组数据吧,目前中江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01万亩,实施后每亩人工成本降低150元左右,粮食增产平均每亩40余斤,每亩节本增效210余元。”谈到高标准农田带来的效益数据,吴春梅代表信手拈来。“2023年至2025年我们还计划高标准农田规划建设30万亩,计划投入资金16亿元,每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将达1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