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2023年第三期 封面、目录、摘要

日期: 来源: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收集编辑:

·当代科学技术与哲学前沿重大问题研究(三):当代新兴增强技术前沿的人文主义哲学研究·

命物之化而守其宗: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道家生命文化审思…易显飞,王克宁

人类增强技术的合理性探析…陈红兵, 孙璐

机体哲学视域中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伦理风险成因与治理…于雪

·自然哲学·

信息哲学存在论新探…邬天启

Cybernetics应该翻译成什么?

—基于维纳著作在中国翻译、传播的移时考察…别应龙

数据主义及其人文坎陷…闫坤如,李翌

·科学哲学·

因果性的反事实条件分析与因果模型理论探析…史红继,张建军

意识高阶理论与误表征问题

—基于“现象劳动分工”的讨论…李胜辉

道德中的脆弱性

—以代孕为例…王福玲

·技术哲学:“现象学技术哲学”专题·

从《存在与时间》到《技术与时间》

—斯蒂格勒对海德格尔的发展…孟强

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与化解技术危险的可能出路…李日容

身体现象学视域下虚拟现实体验的生成及其增强效应…索引,闫宏秀

·科技与社会:“生命伦理研究”专题·

基因编辑与基因筛选对人影响的伦理差异研究…王昱洲

基因增强的虚无主义面向与人文归宿…王巍,唐师哲,李卓群

基因编辑技术治理的三维伦理考量:问题、困境与求解…闫瑞峰,张慧,邱惠丽

·科技思想史·

中国古代机械的多维认知…张柏春

科学史协同研究法初探…厚宇德,姜枫

·学科与教育:“学术话语与学者精神”专题·

从工程哲学看中国风格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王大洲

中国近现代气象科技发展与科学家精神的形成

—在工程学的视域内…郭建福,陈正洪

陈康白对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发展的贡献…王民

· 当代科学技术与哲学前沿重大问题研究(三):当代新兴增强技术前沿的人文主义哲学研究 ·

【主持人语】“增强自身”一直是人类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基于“NBIC 汇聚技术”产生的新兴“人类增强技术”(HET),使人类增强自身的能力得到根本性提升,让人类的身体、认知、道德、情感等走上了深度“技术化”之路,这既产生了某些积极正面的人文价值,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人文风险。如何避免新兴技术与人文的分离,并让其真正沿着人文的轨道发展,这就需要重拾人文主义并在实践中主动应对。“当代新兴增强技术前沿的人文主义哲学研究”(20&ZD044)重大项目课题组通过分析HET发展的人文背景,探究其人文价值与存在的“人文问题”及成因,力图在实践层面构建人文“失范”矫治的整体框架和具体路径;特别是试图从人本身的各方面“不足”或增强的价值取向,揭示出新兴HET的某种必然性,进一步对新兴HET的“人文反思”做到正向与负向的有机衔接,从而有助于化解“两种文化”的冲突。课题组积极汲取中国传统人文主义思想资源审思HET,这也是“更全面”地人文研究与实现技术哲学中国化的内在要求。本组三篇文章以一种结构性方式呈现了课题组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学术进展。《命物之化而守其宗: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道家生命文化审思》试图构建道家生命文化参与人类增强技术人文探究的基点,为新兴HET提供基于中国传统人文主义思想资源的人文审思;《人类增强技术的合理性探析》试图从健康增进、后人类可接受性和技术发展必然性三个维度为人类增强技术的合理性进行人文主义探析;《机体哲学视域中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伦理风险成因与治理》试图在机体哲学视域中考察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伦理风险成因与治理,并借助伦理治理引导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善用”。(易显飞)

命物之化而守其宗: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道家生命文化审思

易显飞12,王克宁3

1.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 2.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沙 4100813. 湖南省科技哲学与科技伦理治理创新研究中心,长沙 410076

摘要:新兴人类增强技术(HET)直接作用于“人”自身,使人从“自然人”逐渐转向“技术人”,从而引发人类对其产生深度的人文主义焦虑。道家生命文化将“生命”与对“道”的追求关联起来,并更注重对生命的人文价值的追寻,因而可以为人类增强技术提供更具人文主义色彩的价值指引。在目的论层面,道家生命文化中“养生”“心斋”等概念为HET在人类物质与人文层面提供了“目的校正”;在认识论层面,道家生命文化中“真知”“物化”等范畴引导HET消解“是非之争”,打破“成心”;在方法论层面,道家生命文化以“道”为宗,以“以明”和“因是”为HET提供了方法论规范。总体上,从道家生命文化对HET进行人文主义审视,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色彩。从道家生命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资源可以得出,对于HET,并不在于一味地摒弃此类技术,而是“人文地”引导技术服务于人类最为“本真”的需求,服务于人类自身成长尤其是人文进步的过程。

关键词:新兴人类增强技术;道家生命文化;“命物”与“物化”;人文主义

人类增强技术的合理性探析

陈红兵,孙璐

(东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阳 110169

摘要:在当前对人类增强技术表达诸多人文担忧的语境下,为了促进新兴人类增强技术发展,将从三个方面对其合理性予以探析。首先,健康是人生命存在的最基本保障,人类增强技术对人的健康具有强大的优势和正向人文价值,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等均具有维护和促进作用;其次,人类增强技术将人类推向一种后人类的理想形态,对人类增强技术带来人的自主性和人性丧失的担忧都是不必要的,人类的进化史、人的本质的生成性和人作为操作性的存在都充分表明后人类理想人的可接受性;第三,从技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人类增强技术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技术发展向人的回归,也是人的技术本质的展现。人类增强技术符合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逻辑,呼吁一种对人类增强技术的观念上的转变和对建构人类增强技术实践伦理的诉求。

关键词:人类增强技术;合理性;后人类主义

机体哲学视域中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伦理风险成因与治理

于雪

(大连理工大学 哲学系,大连 116024

摘要:当代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伦理风险,突出表现为“人工进化”与“自然退化”相伴出现,“个人增强”与“社会冲突”相互诱发,“智能提升”与“心态失衡”并行发展,由此带来对人类生命健康、社会公正以及人格同一性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从机体哲学角度看,造成这些伦理风险的一个深层原因在于:人们习惯用非机体的手段处理各类机体之间的关系,使得人工机体的存在形态、演化规律和管理模式借助新兴人类增强技术发展不断渗透到生命机体、社会机体和精神机体之中,造成各类机体原有关系变得不稳定、不确定、不可持续。消除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伦理风险需要借助机体哲学的方法论和价值观,调整好各类机体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通过伦理治理引导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善用”。

关键词:机体哲学;人类增强技术;伦理风险;伦理治理

· 自然哲学·

信息哲学存在论新探

邬天启

(西安交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西安 710049

摘要:中国信息哲学提出的信息存在论学说不仅改变了“存在”的内涵与界限,也为从哲学抽象的层面探讨原本虚无缥缈的“非存在”世界奠定了基础。然而,现有信息存在论仍然存在着某些需要拓展和深化的方面:(1)现有信息存在论对存在领域的划分基本上是静态、孤立的,并没有在存在论层面上体现出演化思想;(2)信息的定义仅仅揭示出信息与物质的关系,而没有体现出信息与信息、信息与“非存在”的关系;(3)“非存在”作为与“存在”概念相对应的范畴,也应该成为存在论的重点讨论对象;(4)存在论的基础不应该只局限于“存在”(物质与信息)的划分与相互作用,应该扩展到整个世界,应该是“存在”与“非存在”相互转化、演化的思想;(5)存在领域的划分应该理解为存在领域的多个方面,“非存在”与“存在”、物质与信息它们本是由指向性联系着的一个多方面的整体。信息演化存在论则可以为解决如上一些问题提供某种建设性的答案。

关键词:信息哲学;整合;演化;存在;非存在

Cybernetics应该翻译成什么?

——基于维纳著作在中国翻译、传播的移时考察

别应龙

(南京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暨江苏现代信息社会研究基地,南京 210023

摘要:维纳创造的Cybernetics一词在中国被译为“控制论”,这种译法虽然很好地传递出维纳希望在生物体与机器之间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的目的,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遮蔽了维纳企望实现人体与机器融合,进而造福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景;二是与数学分支control theory使用同一中文译名,引起了不必要的混淆。在考察维纳创造Cybernetics造词意图、当时译者选择“控制论”这种译法的历史原因,以及分析维纳的Cybernetics理论对现今技性科学发展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将Cybernetics一词意译为“人机合成学”的充分理由。

关键词:Cybernetics;意译;控制论;人机合成学;技性科学

数据主义及其人文坎陷

闫坤如,李翌

(上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44

摘要:数字技术和智能算法深入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日益被数据决定,数据主义日益兴起并且影响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数据主义强调以数据为本,在人类价值领域、认识领域以及经济和政治领域都有巨大影响,主张对万事万物进行量化分析,这种思路难以揭示事物间的真正关系、数据决策不能确保决策的道德性和准确性、对数据的神化导致人类主体客体化,其实质是背离人文主义立场。因此,从人文主义角度对数据主义进行反思与批判是重新审视人类在智能时代的主体性地位、反思人类的自由和维护人类尊严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数据;数据主义;人文主义

· 科学哲学·

因果性的反事实条件分析与因果模型理论探析

史红继,张建军

(南京大学 哲学系,南京 210023

摘要:刘易斯开拓了从事件之间的反事实条件依赖关系来定义因果性的研究进路。然而,该进路面临着可能世界相似性标准存在理论困境、因果性定义不恰当等问题。朱亚迪·珀尔将因果性的反事实条件分析运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因果推理,提出了因果模型理论,该理论在应对“回溯性”和“共伴性”及多元联结问题上具有相对于刘易斯理论的独特优势。但因果模型理论在刻画假设性思考之选择机制上存在不足。借鉴交互信念可计算理论等新成果,可为因果模型论提供优化方向。

关键词:因果性;反事实;因果影响力;假设性思考

意识高阶理论与误表征问题

——基于“现象劳动分工”的讨论

李胜辉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开封 475004

摘要:一直以来,意识高阶理论都受到误表征问题的困扰。意识高阶理论诉诸高阶心理状态与一阶心理状态间的表征关系来解释现象意识的质的特征,误表征问题则表明该理论是自相矛盾的。对意识高阶理论的分析表明,误表征问题根源于高阶心理状态与一阶心理状态间的现象劳动分工,这使该理论面临一个两难困境:如果坚持现象劳动分工,那么它不能解决误表征问题;如果放弃现象劳动分工,那么它将不再是意识高阶理论。因此,意识高阶理论中的现象劳动分工使其在原则上无法摆脱误表征问题的困扰。

关键词:误表征;现象劳动分工;认知直接性;内涵语境

道德中的脆弱性

——以代孕为例

王福玲

(中国人民大学 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北京100872

摘要:作为人类存在的首要特征,脆弱性是个体生命和构建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维度。在代孕活动中,代孕母亲、不孕不育者和孩子都是脆弱人群。代孕母亲的脆弱性既来自其特有的生育活动本身,又来自外在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以及商业化运作的内在逻辑。不孕不育者由于其生理缺陷及相关社会文化的影响而遭受身心煎熬。孩子的生存和发展完全依赖照料者的关怀和帮助,这种无法避免的依赖性令其具有先天的脆弱性。他们的脆弱性要求社会给出相应的伦理回应。在现有的社会背景下,禁止商业化代孕是对代孕母亲和孩子权益的保护。不孕不育者的生育自由也应该得到尊重,捍卫孩子的权益则构成了对生育自由的首要限制。

关键词:脆弱性;代孕;道德

· 技术哲学:“现象学技术哲学”专题·

【编者按】随着人类文明发展逐渐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将迎来根本性的变化;关于新技术发展的哲学思考、人与技术的关系等问题,需要技术哲学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给予新的反思与回应。本专题侧重从技术现象学视角,对上述问题展开探讨,以期引发更多思考。其中,《从〈存在与时间〉到〈技术与时间〉》通过分析斯蒂格勒的技术存在论思想,为反思当代技术处境提供了现象学视野;《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与化解技术危险的可能出路》围绕关系存在论,提供了一种理解人与技术关系的视角;《身体现象学视域下虚拟现实体验的生成及其增强效应》从身体现象学的视角,分析了人与他者、世界在虚拟现实体验中建立具身连接的方式。

从《存在与时间》到《技术与时间》

——斯蒂格勒对海德格尔的发展

孟强12

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哲学学院,北京 102488 2.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要:《技术与时间》是斯蒂格勒的代表作,奠定了他后期批判数字技术与“人类世”的思想基础。《技术与时间》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具有亲缘性。用“技术”取代“存在”彰显了斯蒂格勒的哲学旨趣,即把基础存在论奠基于技术存在论。首先,斯蒂格勒接受“在世存在”的主张,并将它解释为“在自身之外存在”;其次,与海德格尔通过“向死存在”回到本真性不同,斯蒂格勒拒绝本真性概念,主张技术构成此在;再次,这意味着此在是可被构成的,因而是未完成的,“亏欠”与爱比米修斯神话共同为此提供了根据;最后,技术构成此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代具性存在”,此在必须与技术共在,并通过技术而存在。

关键词:斯蒂格勒;海德格尔;此在;技术;存在论

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与化解技术危险的可能出路

李日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广州 510420

摘要:海德格尔认为技术时代由技术的集置本质而得到规定,集置体现了此在将一切现实物都看作“资源井”或“持存物”的存在解蔽方式,其背后的理论前提是以传统哲学的主体主义和主客二分为基础的范畴存在论思想。在这种理论模式中,此在的“自身性”无处不在,但这并非是此在的真正自身或“本质”,集置由此蕴含着最高的和极端的危险。化解这种危险的可能性出路在于,此在要在本真决断的方式上领会到集置及其背后的传统哲学理论预设的本质局限性,并基于一种可能的崭新的关系存在论思想,重新看待人与物之所是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由此所标识的是一个与以集置作为本质的技术时代具有根本不同的后技术时代,它能够开显出技术(物)本身的可能性与丰富性的存在意义,从而有可能在本质上避免技术的危险,它或许能够成为今天乃至未来的人类技术的基本发展模式。

关键词:海德格尔;技术批判;集置;范畴存在论;关系存在论

身体现象学视域下虚拟现实体验的生成及其增强效应

索引,闫宏秀

(上海交通大学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上海 200240

摘要:在身体现象学视域下,虚拟现实体验是在基于身体的“行为-知觉”环路中生成的。这一生成过程在本质上揭示出体验者的身体与虚拟现实环境之间发生了一种结构耦合,并表明虚拟现实体验会对人的行为和知觉能力产生一种反身性的增强效应。这种增强效应表现为虚拟现实体验不仅能在行为层面增强人自身的认知能力、面对他者的交互能力以及构建生活世界的实践能力,还能在知觉层面扩展人对自身存在的知觉维度,加强人与他者的共情连接,以及丰富被知觉世界的呈现方式。在这些增强作用下,人主体的存在方式则发生了虚拟化、交互主体化和信息化等具有后人类特征的转变。

关键词:虚拟现实;身体现象学;体验;生成;增强

· 科技与社会:“生命伦理研究”专题·

【编者按】近年来,以基因编辑技术为代表的前沿生命技术引发了全球生物学家、生命伦理学者和社会公众等激烈的伦理争论。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实验方式与操作手段,不断挑战着人们对新技术的法律和伦理底线。学界也在呼吁就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形成共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技术健康有序发展,并加强伦理监管与治理。本期科技与社会栏目聚焦这一话题,对基因编辑与基因增强的伦理问题进行审视:《基因编辑与基因筛选对人影响的伦理差异研究》围绕基因编辑与基因筛选对人影响的伦理差异,进行了比较论证;《基因增强的虚无主义面向与人文归宿》通过指出基因增强导致的虚无主义困境,并在分析风险和伦理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发展路径;《基因编辑技术治理的三维伦理考量:问题、困境与求解》通过梳理基因编辑技术在技术风险、人性道德、社会秩序和治理实践等层面造成的伦理困境,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基因编辑与基因筛选对人影响的伦理差异研究

王昱洲12

1. 北京大学 外国哲学研究所,北京 1008712. 北京大学 哲学系,北京 100871

摘要:基因编辑与基因筛选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控制后代基因的两种可能方式。虽然二者有很多类似之处,基因编辑与基因筛选在对胚胎的处理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朱利安·萨乌列斯库等人认为,这些差别意味着基因编辑存在对人影响的(person-affecting)伤害风险,而基因筛选则不存在这种风险。这种风险上的差别为基因编辑比基因筛选的伦理问题更为严重的观点提供了辩护。然而,上述观点在基因编辑的收益、伤害的风险问题,以及非同一性问题这三方面都面临着有力反驳。要解决基因编辑与基因筛选的伦理优劣问题,需要在这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基因编辑;基因筛选;非同一性问题;伤害

基因增强的虚无主义面向与人文归宿

王巍1,唐师哲1,李卓群2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2.黑龙江大学 西语学院,哈尔滨 150080

摘要:基因增强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人文争议。主要体现在超人类主义和生物保守主义的针锋相对。二者虽有可取之处,却最终会陷入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结局。要化解“技术—社会”之间的矛盾,必须扬弃基因增强导致的人文关怀上的虚无主义,对基因增强技术的人文风险及伦理语境展开多维度透视,界定基因增强应坚守的伦理原则。基因增强的人文问题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因此,可以在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理念的指导下,在实践上寻求一条马克思式的“技术—社会”和谐发展之路,使基因增强技术更好地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人类发展。

关键词:基因增强;虚无主义;人文风险;伦理原则;“技术—社会”和谐发展

基因编辑技术治理的三维伦理考量:问题、困境与求解

闫瑞峰1,张慧2,邱惠丽3

1.北京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124 2.清华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843.中科院学部-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84

摘要:基因编辑技术在人体的广泛应用会带来多维伦理治理问题。基因编辑技术在技术风险、人性道德、社会秩序和治理实践等层面形成四大基本伦理问题,由此造成四大伦理困境:基因编辑技术的不确定性带来安全伦理困境;改变个体道德基础导致生命体存在的正当性困境;系列伦理失序问题带来社会公正伦理困境;多元治理主体利益诉求的差异性引起伦理治理混乱困境。求解基因编辑技术伦理治理的四重伦理问题和困境,可尝试采取四大伦理策略予以破局:一是用负责任创新的审慎态度对待基因编辑技术,破解技术安全伦理困境;二是做好人性道德本体论的理论创新准备,破解生命体存在的正当性伦理困境;三是追求制度正义,破解社会公正伦理困境;四是寻求多元共识的伦理治理原则,破解区域自治与全球共治的伦理治理混乱困境。

关键词:基因编辑;技术;伦理;社会;治理

· 科技思想史·

中国古代机械的多维认知

张柏春

(南开大学 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天津300350

摘要:20世纪20年代,历史学家和科学家开始关注中国历史上的机械发明。张荫麟和王振铎等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开展了古代机械史的专题研究,包括复原古机械。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对那些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机械做了田野调查。刘仙洲等机械学家—史学家以现代机械工程学为参照系,研究古代机械发明或创新,并以学科史的视角书写机械发明史。李约瑟等科学家—史学家着眼于撰写综合科技史,为此研究机械工程史和其他学科史,阐释中国发明在欧亚文明史上的重要角色。此外,某些工程师主持或参与古机械复原,尤其是帮助史学家破解技术奥秘。科技史研究的维度和方法论是多样的及互补的。不同学科的学者们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知识专长,为全面认知历史上的科学技术做出贡献。

关键词:机械;古代中国;认知;多维

科学史协同研究法初探

厚宇德,姜枫

(山西大学 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太原 030006

摘要:从古籍中摘录出科学史料予以分析,而多置非科学因素于不顾,很长时期是中国科学史研究的惯用方法。从方法论看这属于笛卡尔传统分析研究法的不恰当使用。在心理学研究中应用分析法受挫后,马斯洛提出了具有博物学方法论特征的综合研究法。其做法对完善科学史研究法有启发,但类博物学方法论不足以彻底弥补科学史传统分析法的不足。结合研究实践的深入分析表明,综合研究法、传统分析法与系统论研究法相互协同,足以构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史研究新理念、新方法。以常见的古籍与人物研究为例,阐述了新研究方法的具体用法及其优势与可行性。新研究法具有合理诠释复杂历史问题的功能,完全适应全面传承与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需求。

关键词:博物学方法论; 传统分析法; 系统科学方法论

从工程哲学看中国风格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

王大洲

(中国科学院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49

摘要:作为在中国大地上生长出来的新哲学,工程哲学不仅是一种“实践哲学”,而且是一种“哲学实践”。工程哲学话语体系是“本土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其生成经验启示我们,要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话语体系,就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借助工程思维、扎根中国实践、携手实践者,并具有胸怀天下的开放心态。

关键词:工程哲学;中国风格;话语体系;工程实践

中国近现代气象科技发展与科学家精神的形成

——在工程学的视域内

郭建福1,陈正洪2,3

1. 山东女子学院,济南 250002 2.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 100081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 210044

摘要:从工程学的视角阐述了中国近现代气象事业的科技发展历史。由于气象学科自身发展的特点,气象科学的发展历程就是工程化程度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国近现代气象史的另一个特征是气象领域的科学家精神产生、发展、成熟的进程,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这种既有共性又有自己独特气质的科学家精神。探索工程学视角的气象科技发展与气象学家精神对于当今科技发展有启示价值。

关键词:工程学;气象史;工程化;科学家精神;进程

陈康白对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发展的贡献

王民

(北京理工大学 校史馆,北京 100081

摘要:我党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延安自然科学院的主要创建者陈康白,从延安时期到建国初期始终致力于与自然辩证法相关的研究与探索,在陕甘宁边区曾与董纯才、高士其共同发起了第一个研究自然辩证法的学术组织,在成立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陈康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注重研究和宣传自然辩证法,提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特别是在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开办自然辩证法班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为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人才队伍的培养作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陈康白

相关阅读

  • 第一批因AIGC失业的人

  • AIGC,是如何先让模特界开始产生地震的?作者 I 石雨菡编辑 | 龚 正来源 I 真故研究室(ID:zhengulab)近日,一张身着内衣的虚拟女模特图刷屏网络。她逼真的美艳吸引了很多网友的
  • 京张智能高速铁路丨Engineering

  • 本文选自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1年第12期作者:王同军来源:The Intelligent Beijing–Zhangjiakou High-Speed Railway[J].Engineering,2021,7(12):1665-1672.编者
  • 周四直播丨精准诊疗助力检验学科发展论坛

  •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长按识别二维码,访问官网,免费下载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华医学会编辑: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地址:100052,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正弘大厦网址:http://w
  • ChatGPT淘金热来了!新的AI牛人得从这些地方找!

  • ▲ 点击订阅,抓住风口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眼下,随着ChatGPT的API功能越来越成熟,我注意到AI热已经从技术热,大厂竞争,逐渐过渡到了众多创业者的淘金热。面对新
  • 转染效率上不去?看文答题赢大礼

  • 转染是将外源性基因导入细胞内的一种专门技术。《分子克隆实验指南》将转染(Transfection)定义为:“将外源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的一系列技术的统称”,实践中细胞转染是指将外源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2023年第三期 封面、目录、摘要

  • ·当代科学技术与哲学前沿重大问题研究(三):当代新兴增强技术前沿的人文主义哲学研究·命物之化而守其宗: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道家生命文化审思…易显飞,王克宁人类增强技术的合理
  • 风向已变,马云回国刷屏背后最要害的问题是什么

  • 马云回国是一个积极信号,再次证明中国进入拼经济周期,但更重要的是,中国需要千千万万个敢闯敢拼的企业家,需要尽可能多的人在宽松环境下各尽其才。对待资本和平台,从来不应该是要
  • 中国农村的请客收礼,是一种奇特的无息贷款

  • 通过类似于集资式的礼金,新组建的小家庭,或是失去了重要成员的家庭,或是新诞生了小生命的家庭,可以因此获得渡过生活、生产难关的资金,或是鸡蛋、肉类、粮食等资助——这些资助支
  • 朋友圈让人直观看到“人和人差距究竟有多大”

  • 不得不说,朋友圈真是一种让人直观看到“人和人差距究竟有多大”的存在。当你还在和客户斤斤计较地撕扯、应付领导心血来潮的想法、盘算下周的清明假到底是能睡上一天,还是会不
  • 沈睿文 | 唐代赝作刍议

  • 内容摘要 本文将唐朝的伪器制作大体分作三部分。其一,属于工艺技术创新范畴的巧伎。其二,对此前某朝某类器物的有计划仿制,属于国家行为的“器物新样”,同国家层面的制度建设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