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读者投稿:为何压倒性多数的澳洲民众支持保留君主制?

日期: 来源:保守主义评论收集编辑:保守主义评论


按:本文是读者投稿,作者James Li,澳洲自由党成员。


据市场调查公司Roy Morgan在2022年9月12日公布的民调显示,有60%的澳洲民众希望保留君主制,有40%更倾向改为共和制。十年前(2012年11月)的民调是55%:45%,与1999年的共和制公投结果一致。
这次民调是在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驾崩,查尔斯三世登基之后展开的。该问题是:“在您看来,澳大利亚是应当保留君主制,还是成为一个共和国,选出一个总统?”
澳大利亚总督David Hurley也宣布,查尔斯三世正式接替“澳大利亚国王”一职。
按照性别划分,有66%的女性以及54%的男性倾向于君主制,另外34%的女性的46%的男性则倾向共和制。
按照年龄划分,所有受调年龄段均倾向君主制,即使在公认最左倾与“进步”的35岁以下年轻人中,“要君主还是要总统”的比例是52%:48%。更大年龄组普遍更加保守,35-49岁的人群的上述比例是58%:42%。有趣的是,50-64岁年龄段的澳洲人是最坚定的“保王派”,其比例为67%:33%。而在65+的年龄组,61%的人倾向保留君主。
接下来一个问题是:“您这么说的原因是?”
君主制的支持者提到了不少原因,最重要的是“为什么要改变?”“没有坏的东西为什么要修?(if it ain’t broke, don’t fix it) 以及认为目前的体制给澳大利亚带来了长期的政治稳定。另外,澳洲人把他们著名的不信任政客的情绪也带入了这个议题中,他们不愿看到像美国那样拥有争议性很强的总统。
共和制的支持者给出的理由大多是:“是时间了”“澳洲人应该当自己的国家元首,这才是真正的独立国家”,以及保留殖民地时期的历史是对原住民的侮辱,等等。
Roy Morgan的CEO Michele Levine指出,也是十年前,在2012年的6月女王钻禧纪念(登基60周年)时,君主制的民调支持是62%,比现在还高。过去的民调显示,自2010年11月以来,保王派始终稳定的是澳洲人多数派,而在那之前的1994-2008年,则是共和派稳定的占据多数。
尽管广受欢迎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离世,澳洲人对君主制的推崇在最近十多年并没有显著变化。在另外一份左翼媒体《卫报》发布的Essential 民调证实了“共和制的支持度十年来未有变化”的观察。尽管查尔斯国王的受欢迎度仅有44%,远不如伊丽莎白女王的71%,或威廉王子的63%。
而在英国,10年以来君主制的支持民调从70%-80%下降至60%上下。

澳洲宪法危机与共和制公投
1975年11月,澳大利亚“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宪法危机”发生,即时任总督约翰·科尔爵士(Sir John Kerr)在政治僵局中解雇了工党首相惠特拉姆(Gough Whitlam)。由于作为君主代表的、一直被期待是橡皮图章的总督(Governor-General)解雇了民选首相,而且是“进步主义英雄”惠特拉姆,该事件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澳大利亚的共和主义运动。
1975年,在前一年刚刚获得连任但众院多数被缩小到5席的惠特拉姆首相遇到了反对党领袖弗雷泽(Malcolm Fraser) 的自由-乡村党联盟的挑战,后者利用其参议院多数席位,阻止了政府拨款法案的通过,并要求解散国会两院提前大选。惠特拉姆拒绝了这一方案,僵局到11月,他准备请总督科尔召集半数参议院选举以打破僵局,而但科尔则决定解雇惠特拉姆,并任命弗雷泽为看守首相,条件是立即通过拨款法案并召集两院大选。尽管此举引发轩然大波,工党支持者举行大规模抗议,但随后的大选中,工党惨败而归,对联盟党丢掉30席,弗雷泽成为正式首相。
笔者认为,虽然此次危机激发了澳洲的共和制运动,但其实它与君主制毫无关系,原因有三:
1.时任工党议长的斯科尔斯致信女王请求干预,恢复惠特拉姆的职位,但女王的私人秘书回信说此事很清楚是总督的职权,女王不会干预,“统而不治”的光荣传统没有被破坏。
2.在反复征询建议做出决定前,科尔总督获得了首席大法官巴尔韦克(Garfield Barwick)的书面建议:在无法获得政府拨款的情况下总督“能够并且应当”解雇首相,这是最权威的法律建议。
3.在拥有虚权总统的议会制国家,最典型的如德国、意大利和以色列,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虽然绝大多数时候只是仪式性的存在,并被期待能超脱党争,成为国家团结的象征,但在发生政治僵局、内阁难产的时候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挑选某人出任总理/首相组阁,甚至拒绝签署某法律使之生效、拒绝签署某部长的任命状等等。
科尔总督所作的就是议会制国家元首的正常职权,尽管这种职权很少被动用。总督在除了文化与传统的任何一个维度上,都完全是共和派的口号里的“澳洲人挑选的澳洲国家元首”。
此次危机后,参议院拒绝拨款法案通过的权力得以保留,而总督“开除”首相的权力也得以保留。危机后迅速举行的大选,清晰无误的表明了民意对当时的拨款法案(惠特拉姆政府甚至有向骗子金融家筹款的丑闻)的定论。另外,弗雷泽首相1977年召集的四个修宪条款公投解决了导致惠特拉姆首相走入政治僵局的立法程序问题。科尔总督的决定,在民意和宪法程序上都是没有问题的。由于科尔总督是由惠特拉姆挑选并提给女王任命的,遭遇如此背叛,其愤怒可以理解。而科尔和巴尔韦克此后一生一直被工党支持者所攻击,实属冤枉。
1999年共和制公投
1999年,霍华德(John Howard)首相召集了一场宪法公投,问题是是否废除君主制,并改由国会来挑选总统作为国家元首。这场由左右两党知名人士、社会各界名人包括默多克在内的媒体大亨所支持的共和制运动最终惨败收场。在除首都领地之外的所有六个州和北领地(是澳洲原住民比例最高的州/领地)居民都否决了这项建议,总票数是54.87%反对,45.13%支持。由于宪法公投需要获得全国性多数,以及在至少四个州也获得多数,这项提议距离获得通过还遥遥无期。
在公投之前,大多数民调都认为共和派稳赢。但保王派的科尔比(Michael Kirby)大法官完美总结了其失败的原因:缺少合作,推得太急,人们认为共和制是大城市精英人群的事,对拥护君宪制的人进行贬低,强推一个并非所有人都认可的总统产生方式,大量使用惠特拉姆时代的名人来竞选,小州的反对比较强烈,媒体对共和制的严重倾向性报道起了反作用,以及澳洲选民对宪法性改变的本能的谨慎。
有趣的是,当时的澳大利亚共和制运动主席,正是之后出任首相的“温和派”自由党人特恩布尔(Malcom Turnbull),他在接替铁杆保王派、保守派的阿伯特(Tony Abbot)后,将首相办公室内的女王画像移除,而他的继任者则是另一个保王派莫里森(Scott Morrison),后者将女王画像重新挂了回来。现任首相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是共和派,但表示不会在第一个任期内推动共和运动。

相关阅读

  • 【掘金快报】关于网传重启澳煤进口的速评

  • 安如泰山 信守承诺近日据网传消息,1月3日下午发改委给大型电力企业和钢铁企业开会,讨论澳洲煤炭放开进口的事情。该消息称,大唐、华能、国能和宝武,这四家央企可以点对点进口澳
  • 冰冰有话说

  • 时光如歌,岁月如梭,转眼间公众号已步入了第6个年头,一路走来,实属不易,6年,一个不太长的日子,但又那么长,2190个日日夜夜,这些岁月承载了团队成员365天如一日的不断更,见证了
  • 做好服务保障 推进项目建设

  • 近日,副市长贝丽明到大隆镇,就澳洲坚果产业发展和茶花苗圃基地、蔬菜基地、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基地建设等工作进行调研,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努力争取更多的政
  • MLA联合维州政府举办澳羊品鉴会

  •  初春时分,春光潋滟。2月8日,「澳洲羊肉宣传大使Lambassador」活动在上海老码头维州集市拉开了序幕!Meat & Livestock Australia(MLA)联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与一众进
  • 澳大利亚的野兔成灾,四川人感到很“着急”

  • 审核专家:冉浩知名科普作家一提到兔,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其矫健的姿态,呆萌的眼神,看起来十分的可爱。当然,也会有人想到四川美食——麻辣兔头,以及那个风靡一时的电影台词“兔兔
  • 插澳梅迎新春 | 江花

  • 每逢新春,我都习惯去家附近的铁机路花市逛逛。但看得多,买得少,倒不是因为吝啬,而是莳花弄草的水平太次。那些花花草草,每次买回时,满屋生香,好生欢喜;可养着养着,就残花败叶,拿出十八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立陶宛-罗斯国家:俄罗斯简史(三)

  • 随着基辅公国的解体,罗斯各地区朝着不同方向演化。西北部的诺夫哥罗德公国强化了基辅罗斯的“民主要素”,市政会议得到了充分发育。(参见:被打断的演化路径——诺夫哥罗德公国:俄
  • 杰斐逊评“法国大革命”

  • 托马斯·杰斐逊的《自传》(见《杰斐逊选集》)写于1821年,此时,他已是一位77岁的老人。这部著作记录了杰斐逊的生平,从他出生起一直到1790年3月出任国务卿为止。值得一提的是,法国
  • 哈耶克:古代传统与中世纪的传统

  • ‍按:本文选自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邓正来 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2年版,第196-200页。虽然那种认为法律是一刻意的人之意志产物的观点,最早是在古希腊得到充
  • 新书推荐:《法国大革命的至暗时刻》

  • 按:本文节选自美国历史学家R.R. 帕尔默《法国大革命的至暗时刻》(曹雪峰、周自由 译)一书的序言部分,上海三联书店,2023年版,第i-viii页。需要注意的是,该书英文原名 Twelve Who 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