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1月宏观与债市政策—后疫情时代人口增长拐点提前到来

日期: 来源:中证鹏元评级收集编辑:李席丰


"主要内容

一、重要政策概述


1月,宏观经济政策中继续强化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性,推出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和地产支持政策,地方积极出台生育补贴政策。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要求坚持贯彻扩大内需战略,国务院会议要求推动消费成为经济主拉动力。今年3月将召开两会,预计扩大内需战略仍会是两会的重点议题,两会后会有扩大内需战略的具体政策出台。在防疫政策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同样跟进优化防控方案,疫情防控进入新常态后经济活动的限制明显减少。在地产领域,政策延续支持房地产平稳发展的基调,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同时计划新增结构性政策工具推动“保交楼”。另外,各地推出生育补贴相关政策,鼓励积极生育。


二、财政政策


1月财政政策上出台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等政策,支持减税降费和医疗卫生领域项目建设。在疫情防控领域,财政部支持地方使用政府一般债券、发行政府专项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领域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经费保障。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下将适度加大扩张力度,并加强与货币、产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政策明确要求财政上加力同时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下,2023年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有望提升。在税费支持政策上,财政部表示2023年将根据实际情况延续或者优化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以纾困企业。另外,作为“准财政”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望获得加码,助力托底稳增长。


三、货币政策


1月货币政策上超量平价续作MLF,公开市场净投放5780亿元,出台政策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同时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银行间流动性边际收敛,资金利率中枢上移,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小幅上升。货币政策将适时靠前发力,同时合理适度,使用更多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来定向宽信用。央行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但同时需要保持政策力度,尤其重视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预计未来将更多使用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来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定向发力“宽信用”。在进一步刺激信贷需求、支持地产企稳的增长诉求和政策靠前发力的基调下,2023年LPR有继续下行空间。


四、债市政策


1月政策主要在企业外债、北交所政府债交易、券商收益凭证发行管理等方面。


"



、重要政策概述


 



1、稳增长:(1)扩大内需和投资: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指出,坚决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完善扩大投资机制,拓展有效投资空间,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2)推动消费、促进外贸: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要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保稳提质。在消费上,要合理增加消费信贷,组织促消费活动,促进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3)支持中小微企业:1月14日,工信部印发《关于印发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推动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和中长期贷款,推广随借随还贷款模式,推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将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政策延续到2023年底。


2、疫情:(1)防疫政策优化:1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的通知》,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其中去掉了集中隔离和治疗场所等规定,简化新冠患者出院标准;2)恢复出境旅游:1月20日,文旅部发布《关于试点恢复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业务的通知》,表示自2023年2月6日起,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


3、房地产:(1)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1月份,央行和银保监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2)拟推出增量结构性工具:1月13日,央行表示要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等政策工具,另外央行近期研究推出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住房租赁贷款支持计划等结构性工具,主要重点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4、人口:(1)多地出台三孩生育补贴政策:目前国家对于三胎生育未公布统一的补贴标准,深圳、济南、长沙等地发布生育三孩补贴征求意见稿或者实施方案,补贴金额因地而异;2)四川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和生育数量限制:1与12日,四川省卫健委发布新版《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取消了对登记对象是否结婚的限制条件,同时取消生育数量限制。1月17日,国家统计局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我国人口自1962年以来(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对于人口进入负增长,研究机构已有预期,但是我国人口进入负增长比预期提前到来。在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我国人口将在2030年进入负增长,之后又调整为2027年,而现在我国人口提前5年进入人口负增长。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问题,各地密集出台相关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5、其他:(1)保民生: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和能源保供稳价等工作,保障群众生活和企业生产需求,要求抓实抓细重点民生工作,确保群众过好春节。2)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1月11日,商务部、人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外经贸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支持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支持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来华投资,鼓励对有实际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境外项目和企业优先采用人民币贷款等。3)保护知识产权:1月1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等17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计划到2030年,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规模以上机构超过2000家,行业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等,建设一批融入产业、服务创新、辐射全国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1月,宏观经济政策中继续强化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性,推出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和地产支持政策,地方积极出台生育补贴政策。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要求坚持贯彻扩大内需战略,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国务院会议要求推动消费成为经济主拉动力。今年3月将召开两会,预计扩大内需战略仍会是两会的重点议题,两会后会有扩大内需战略的具体政策出台。在防疫政策上,继2022年底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同样跟进优化防控方案,疫情防控进入新常态后经济活动的限制明显减少。在地产领域,政策延续支持房地产平稳发展的基调,通过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阶段放宽符合条件的城市里房贷利率下限,刺激购房需求;同时通过已有和计划新增的结构性政策工具推动“保交楼”,保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另外,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面临人口负增长和生育率降低的问题,这将影响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各地推出生育补贴相关政策,鼓励积极生育。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上出台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等政策,支持减税降费和医疗卫生领域项目建设。1月9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政策的公告》,今年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可免除增值税,同时减少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和预征率。同日,国务院总理在市场监管总局考察时表示“减税降费等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实施好原定延续执行的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来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困难较大的市场主体。在疫情防控领域,财政部16日发文支持地方使用政府一般债券、发行政府专项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领域项目建设,要求省市级财政部门加大对财政困难县区疫情防控的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经费保障。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下将适度加大扩张力度,并加强与货币、产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1月30日,财政部在2022年度财政收支情况网上新闻发布会表示,将在财政支出强度、专项债投资和推动财力下沉这三个方面加力,在完善税费优惠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与其他领域政策的协调配合等方面提效。政策明确要求财政上加力同时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下,2023年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有望提升。站在经济可持续和风险防范等角度,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的提升幅度估计较小,预计赤字率在3%左右,专项债发行规模可能在3.65万亿至4万亿之间。在税费支持政策上,2022年相关政策力度大,支持方式多元,财政部表示2023年将根据实际情况延续或者优化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以纾困企业。另外,在专项债发行规模已处高位、提升空间有限的背景下,作为“准财政”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望获得加码,助力托底稳增长。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上超量平价续作MLF,公开市场净投放5780亿元,出台政策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同时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为了帮助市场平稳度过春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1月份超额续作MLF并投放约3.5万亿的逆回购,以平抑春节取现需求、财政收支和税期等因素对流动性的扰动。1月,央行公开市场投放35460亿逆回购和7790亿MLF,当月有30470亿元逆回购和7000亿MLF到期,因此1月公开市场净投放5780亿元。作为稳增长的重要领域,央行继续出台政策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推出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结构性工具。在绿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央行1月29日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和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三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绿色低碳转型,保障物流畅通。


银行间流动性边际收敛,资金利率中枢上移,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小幅上升。1月,银行在“早投放早受益”的原则和信贷适度靠前发力的监管要求下加大信贷投放,同时国内经济从底部回升,企业需求逐步恢复,银行间淤积资金向实体流入。虽然央行1月投放大量跨节流动性,但是资金期限主要是偏短期的7天和14天逆回购,长期限的MLF超额续作部分金额较小,对流动性支撑作用有限。另外,在春节取现需求、税期缴款和财政“收多支少”等因素下,银行间资金进一步边际收敛。银行通过发行存单增加负债,同时减少对非银融出,因此银行间流动性分层现象更加明显。1月,DR001在[0.53,2.03]区间运行,月度均值1.33%,较上月上升32BP;DR007在[1.36, 2.35]区间波动,月度均值1.91%,较上月上升15BP,偏离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利率近9BP,偏离度大幅收窄。1月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量小幅回升,为5.38万亿,环比增加2.11%。



货币政策将适时靠前发力,同时合理适度,使用更多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来定向宽信用。1月13日,央行副行长表示“稳健货币政策将在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合点上发力”,在扩大内需方面需要适时靠前发力,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同时也要合理适度,平衡好稳增长、稳就业和稳物价的关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稳定宏观经济基本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央行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但同时需要保持政策力度,尤其重视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预计未来将更多使用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来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定向发力“宽信用”。2022年四季度和今年1月份LPR保持不变,在进一步刺激信贷需求、支持地产企稳的增长诉求和政策靠前发力的基调下,2023年LPR有继续下行空间。





、债市政策


 



债市方面,1月政策主要是在企业外债、北交所政府债交易、券商收益凭证发行管理等方面,具体如下:(1)发改委更新发布《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对债务工具类型予以细化,明确将境内企业间接到境外借用外债纳入管理范围,同时强化外债募集资金用途管理、细化审核登记程序、引导企业加强外债风险管理等等;(2)北交所发政府债券交易业务规则,明确了交易债券范围、参与主体、交易方式等事项,参与主体不增设市场准入条件,优先推出现券协商成交方式;(3)券商发行收益凭证将迎来分级余额管理,上一年度分类评级为A类、B类BBB级、B类BB级、B类B级、C类及以下的证券公司,待偿还收益凭证余额应分别不超过净资本的60%、50%、40%、30%、20%;同时提出发行固定收益凭证,利率水平应不超过比较基准的140%等要求。


1. 《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发布,推动企业外债风险防范“关口前移”


1月10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对外发布《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将于2023年2月10日起施行。与2015年印发的版本相比,《管理办法》主要有五方面的调整变化:一是科学划定管理范围,对债务工具类型予以细化,明确将境内企业间接到境外借用外债纳入管理范围;二是强化外债募集资金用途管理,提出外债用途正面导向和负面清单,明确企业外债募集资金实际用途应与审核登记内容相一致;三是细化审核登记程序,进一步明确审核登记的申请时点、主体、途径、材料等要求,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完善外债审核登记网络系统,更大程度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减轻负担;四是创新和丰富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企业外债信息和重大事项报送制度,进一步明确企业和相关中介机构违规行为的处置等;五是引导企业加强外债风险管理,在申请环节即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推动企业外债风险防范“关口前移”。《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明确了企业外债管理范围和流程,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2. 北交所发政府债券交易业务规则,不增设准入条件


1月30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布并施行《北京证券交易所政府债券交易细则》,明确了交易债券范围、参与主体、交易方式等事项,参与主体不增设市场准入条件,优先推出现券协商成交方式,后续再逐步进行完善和丰富。北交所在2022年7月29日启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业务,在2022年9月2日启动国债发行业务。北交所将在各项业务和技术准备工作全面就绪后,向市场发布通知,正式启动政府债券交易。北交所政府债券交易业务规则旨在规范政府债券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进一步畅通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机制。


3. 券商发行收益凭证将迎来分级余额管理


1月中旬,中国证券业协会向证券公司下发《证券公司收益凭证发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明确了收益凭证的性质定位,即证券公司在柜台或报价系统向符合条件的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对券商发行收益凭证提出了分级余额管理要求,上一年度分类评级为A类、B类BBB级、B类BB级、B类B级、C类及以下的证券公司,待偿还收益凭证余额应分别不超过净资本的60%、50%、40%、30%、20%;同时提出发行固定收益凭证,利率水平应不超过比较基准的140%等要求。《管理办法》是2014年5月券商开展收益凭证试点以来,监管部门首次在制度层面对相关业务进行规范,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规范竞争。



作者 I 李席丰
部门 I 中证鹏元 研究发展部
关注公众号向后台留言可获得更多报告
转载请标明出处


欢迎关注#中证鹏元评级#视频号


   

 一号文件下,乡村振兴债怎么发?

 银行间信用债发行规模微降,产业债融资回暖,服务实体质效提升——2022年银行间市场回顾与2023年展望

 存量房贷利率调降呼声不断,政策落地道阻且长

 经济内生动能修复,博弈强预期与弱现实—2022年宏观经济回顾与2023年展望

 地方政府债发行明显提速,稳经济动用“存粮” ——2022年地方政府债市场回顾与2023年展望

 走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兵团城投

 区域信用十问之四川篇——负重前行的简阳

 从“化风险”到“稳风险”,分化加剧是必然趋势——2022年债券市场违约、处置及展望(下)

 聚焦地产,“爆雷”与“纾困”并行——2022年债券市场违约、处置及展望(上)

  ●山西省及山西省城投面面观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中证鹏元评级)为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鹏元)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中证鹏元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发布的原创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通过合理分析得出结论,结论不受其它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报告中观点仅是相关研究人员根据相关公开资料作出的分析和判断,并不代表公司观点。

相关阅读

  • 厦门市外迁入人数去年比增4%

  • 今天上午,市公安局领导接听市长专线,对我市户籍迁移政策进行解读。据介绍,去年我市市外迁入人数同比前年增长了4%左右。去年6月起,我市正式实施《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户籍制
  • 事关赏樱,武大最新回应!

  • 前两天武大早樱
    已经在校园里悄然绽放
    第一波美图也已经在朋友圈刷屏今天武汉大学就网友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
    为大家带来一波解答↓↓↓武大校内樱花开放情况如何?目前武大校
  • 河北:“真金白银”稳落袋 企业发展活力足

  • 河北各地各部门切实抓好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末端落实“真金白银”稳落袋 企业发展活力足在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员工在生产线上作业。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
  • 石河子海关2022年RCEP原产地证书签证量增长65倍

  •   天山网讯(记者 杨斌 通讯员 尹晓燕报道)近日,石河子海关联合国家税务总局石河子税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石河子市中心支局等部门,面向石河子市、沙湾市、玛纳斯县商务部门及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人口负增长时代,教育的未来在何处?

  • 编者按:这是一篇关于《创造性学校:从根本上改革教育》一书的摘录笔记。它提出了在正规教育体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改革措施。向我们展示了
  • 尚义:检察长进校园 法治观念护航开学季

  •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杨泽 通讯员 邓力凡 肖向婷)为积极发挥检察机关“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作用,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增强未成年人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日
  • 风险项目复盘——保千里

  • 欢迎关注#中证鹏元评级#视频号 ●一号文件下,乡村振兴债怎么发? ●银行间信用债发行规模微降,产业债融资回暖,服务实体质效提升——2022年银行间市场回顾与2023年展望 ●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