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手”设备连接在一起,智能小车按照预先设置好的生产指令,自动往各个产线上运送着生产物料,不仅更精准,效率也更高。新年伊始,在马应龙药业的生产车间里,数字化、智能化生产依旧热火朝天。像这样的“智能工厂”,正在洪山区接续诞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更大力度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1月6日,市人大代表、洪山区委书记林文书做客长江日报两会直播间时表示,以大学之城闻名的洪山区,2023年将继续锚定建设高品质大学之城和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区的目标,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
推动产业转型迎来“浴火重生”
梨园片区楼宇经济发展迅猛。
洪山区发改局相关数据显示,洪山区过去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烟草制品业和印刷业等5个行业的8家纳税百强企业陆续退出百强榜单,而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高污染、低附加值。随之而来的,是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企业不断进入纳税百强名单。
“洪山区是中心城区中最新的城区,它面积最大,常住人口总量也最多,曾经城中村占地面积较大。”林文书说,近年来洪山区通过完成城中村改造,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了从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到以创新发展为主的发展思路跃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强新兴产业牵引力。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持续构建特色新兴产业生态圈。
立足新发展阶段,洪山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林文书介绍,近年来,交通运输、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行业发展迅猛,占GDP比重已超过四分之三,最高时占比达到了77%。产业发展联链集群,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以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林文书表示,围绕建设高品质大学之城和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区,洪山区要保持第三产业向上增长的发展态势,这也将是洪山区持之以恒的前进方向。
如今,洪山区产业发展在空间上逐步形成珞喻路沿线的现代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板块,南湖片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和高新技术板块,鲁磨路沿线的文化创意板块,青菱片区的高新技术板块以及杨春湖片区的现代服务业板块共五大功能板块。
科教优势催生全市首个“千家高企”行政区
融创智谷园区与校区、社区融合发展,为大学之城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现场,由总部位于洪山区的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C-EYE-2色彩分析仪给观众带来惊喜。这台拥有高性能传感器及设计电路的设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华星光电、京东方等公司产品生产工序中。
“洪山区最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就是坐拥35所高校,有近60万在校大学生。在175万常住人口里,大学生占比51%,不仅让洪山区成为活力之城,得天独厚的科教资源优势也赋予洪山区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林文书表示,洪山区近年来深化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和城市社区融合发展,创新已成为区域最鲜明的底色。
1月1日,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孵化楼(三期)项目迎来封顶,作为“环大学创新经济带”的标杆项目,洪山区与武汉理工大学地校共建深化产教融合,将让更多高校科技成果实现就地转化。目前,融创智谷、烽火创新谷等创新园区蓬勃发展,环大学创新经济带已成势见效。
“创新发展平台可以聚集成千上万的创新型人才。人才是金字塔型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引入高端型人才,还要让60万的在校大学生愿意留在武汉、留在洪山。”林文书介绍,近年来通过出台保障房、优秀人才引进等优惠措施,现在的洪山区更具创新活力。
2022年,洪山区全年预计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00余家,即将成为全市首个“千家高企”行政区。
自洪山区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以来,多措并举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打造创新创业的梯次化企业培育路径,实现“大学生创业特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科创楼宇(园区)”培育模式。目前,孵化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这些众创孵化平台和资源已经成为洪山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的主要阵地,“企业幼苗”正在洪山区的创新沃土上成长为“参天大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更好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林文书表示,洪山区要持续营造好人才生态、市场主体生态,进而形成区域发展的创新生态。
打造具有大学之城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区
南湖碧波荡漾。
每栋楼的屋顶都铺上了防水和隔热材料,居民的生活污水顺着新增设的排水管道流到地下,灰白色的墙体外立面不再有渍水痕迹……2022年,洪山区110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其改造开工数、完工数约占全市1/4,96公顷绿地、10公顷花田花海、10公里绿道、12处口袋公园点缀片区,扮靓市民生活。
2022年,洪山区拿出8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支出,通过规划引领,建管并举,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品质,托举起大学之城居民宜居宜业的幸福生活。
林文书说,这些年来,洪山区基础设施水平突飞猛进,多条地铁线路贯穿辖区,11、12号线等新线路正在加速建设。同时,杨泗港长江大桥、杨泗港快速通道、珞狮南路、友谊大道等畅通了洪山区东西、南北向的快速交通,加上市里支持建设的多条主干路持续建成通车,以及辖区微循环道路建设大力度推进,居民感受到了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林文书介绍,在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上,洪山区全年加紧实施公共卫生领域建设项目16个、总投资近百亿元。省妇幼保健院洪山院区、武科大老年病医院、区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已投入运营,省人民医院洪山院区、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肿瘤患者传染病救治基地等项目进入装饰阶段,区急救中心项目有序推进,“幸福路120网络急救站”基本建成。
此外,教育也是洪山区一直关注的大事。林文书说,洪山区近年来加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辖区居民子女“在辖区内有学上”的需求进一步得到解决,“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进一步实现。小学教育“强基”、初中教育“壮腰”、高中教育“圆梦”工程不断提质增效。2022年,全区新改扩建小学11所,新增学位1.2万个,拥有省市区级各类骨干教师626人。以卓刀泉中学为代表的一批学校,以平均70%的普高升学率成为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优质初中名校”,洪山高中重点大学升学率稳居90%以上。在2022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奥赛中,洪山高中2名学生以优异成绩斩获金、银牌,创造了洪山奥赛金牌零的突破。
林文书说,洪山区始终坚信,要真正把人才留下来,教育、医疗、环境和基础设施水平等,一定要和发展阶段相匹配。为此,他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居民更有幸福感、获得感,“先把梧桐树种好,等着凤凰自然来!”
数读洪山区
▼
(文|长江日报见习记者栾嘉雯 记者张晟 通讯员曹薇 摄影︱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制图|策划马梦娅 设计赵健 海报︱王语哲)
【编辑:王戎飞】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