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餐企迎战春节档,期待年后更好复苏

日期: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收集编辑:中国新闻周刊

烟火气的复苏

是生活归回常态最典型的缩影

但这种复苏也是漫长、复杂的
“您前面还有58桌,预计等位1个小时以上。”
2022年跨年夜晚上6点,北京簋街知名餐饮品牌胡大饭馆的门前已经排起等候用餐的长队,即便如此,门口接待处还在陆续有人前来取号。
刚刚过去的元旦,餐饮人熟悉的“烟火气”又回来了。据胡大方面介绍,跨年夜排队等位一直持续到凌晨3点半,排队等位1836桌,翻台率达到600%,目前的客流已经回升至去年同期的九成。
火爆的不仅仅是这一家店,《中国新闻周刊》走访发现,元旦期间的北京,三里屯、合生汇、长楹天街、西单大悦城等知名商圈内的餐馆几乎家家爆满,尤其是火锅,在这轮餐饮消费中一马当先。

2022年12月31日,游客在位于河南郑州市中牟县的电影小镇餐厅就餐。图/新华

但事实上,餐饮人的悲喜并不相通,有的门店动辄排队数小时,有的老板却早早地给员工放了假。不同地域、不同城市、不同餐饮业态,命运并不相同。
烟火气的复苏,是生活归回常态典型的缩影,但这种复苏也是漫长复杂的。目前来看,消费的复苏,更多的是疫情压制解除后的反弹回补,市场仍在期待“报复性反弹”的来临。
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CEO秦朝预测,(疫情管控)放开后的三个月,可能会变成全行业“最难熬”的一个季度,如同航天员在安全返回地球的时候,一定会经历一个“黑障区”。
不是所有消费都能被“报复”
跨年夜的海底捞北京西单店,等位从中午12点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2点半,等位时长超14个小时;呷哺呷哺元旦期间的客流量也十分可观,同店营业额达到2021年的114%,翻台率较疫情放开前增长3倍;跨年夜当天,巴奴毛肚火锅北京通州万达店翻了9次台,全国门店平均翻6次台,整个元旦假期期间,巴奴营业额也创了新高。
堂食的恢复与元旦的带动,让餐饮业看见了复苏与反弹的希望。美团数据显示,元旦假期前两日,全国堂食线上交易额较上周增长超一倍。
然而,餐饮业已经迎来“报复性消费”了吗?资深连锁经营专家文志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虽然元旦期间餐饮消费势头不错,但更多算是疫情压制解除后的反弹回补,还谈不上“报复性消费”。哗啦啦大数据显示,2023年元旦期间,堂食订单量同比下降8%,营收下降6%。
在他看来,目前餐饮业复苏呈现出点状布局。“餐饮消费恢复的快慢,与所处的商圈和所属的品类有很大关系。客流恢复较好的,基本都是重点商圈内的社交性以及刚需性餐饮,特别是火锅,是恢复速度最为明显的一个品类。但对于非知名商圈的餐饮而言,堂食虽已恢复,但距离消费者真正无所顾忌地进店消费,或许还要等上一段时间。”
事实上,与胡大、海底捞等餐饮顶流相比,不少餐厅在这次堂食恢复后,经营状况并不理想,部分餐厅已经提前放假,准备年后再战。

1月2日,北京蓝色港湾灯光节暨庆贺新年活动期间,巡演演员与游客互动。图/视觉中国

位于北京东三环和东四环之间的团结湖鸡蛋灌饼,被誉为朝阳区的早点之光。老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没有疫情的时候,一天能卖1500~2000个鸡蛋灌饼。然而2022年12月8日重新营业后,销量只有七八百个,下降了一半都不止。由于下午没有什么生意,这家店还将原来的闭店时间从晚上8点提前到下午2点。
坐落在北京崇文门商圈附近的天天潮牛潮汕牛肉火锅店,在大众点评App上综合评分高达4.8分(满分5分),极佳的口碑吸引了不少吃货前来打卡。12月31日,当记者来到这家店铺时,餐厅大门紧锁,丝毫不见往日的烟火气。通过窗户上的歇业告示可以得知,餐厅从12月16日起便已放假,一直持续到2023年1月28日。《中国新闻周刊》拨打餐厅电话,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堂食恢复以后客流很少,而且员工也阳了,所以老板直接放假了。
这样的情况并非只发生在北京。河南省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河南省自去年年底堂食恢复以后,不同餐饮业态恢复情况差异很大。“刚需属性的快餐,尤其是品牌连锁快餐上座率能到80%,已经接近上年同期。相比之下,更侧重于正餐宴会场景的中餐酒楼恢复情况差很多,上座率只有三到四成左右,虽然元旦有所改善,差不多翻了一倍,但比起正常年份的爆满仍然差距巨大。”
除了商圈和品类,影响餐饮业复苏的还有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这意味着越往下沉市场走,餐饮业的复苏情况可能越差。据哗啦啦大数据,元旦期间,从城市排名来看,北上广三地的餐饮业店均营收位列全国前三位;而从城市等级看,新一线城市下降幅度最小为4%,二线城市下降幅度最大为17%。
山西省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省内两大消费重镇太原和大同,在疫情管控放开后,餐饮业的恢复情况远不如北上广理想,恢复营业的餐饮商家比例仅在50%左右,整体上座率也只有正常年份的四成。
12月16日,中国非遗面食大会在太原开幕,同期太原市政府发放230万元文化旅游惠民券,惠及各县(市、区)、开发区各酒店宾馆、特色餐饮、非遗美食以及文化旅游经营单位。但据协会调研了解,消费情况并没有达到预期。
要账比消费先来
对于餐饮人而言,时下最大的困难或许不是报复性消费没来,而是报复性要账先来了。
12月7日,随着“新十条”的发布,西安餐饮业也随即进入堂食全面恢复的倒计时,然而这一消息并没有让张宏伟(化名)高兴起来。他在当地经营一家连锁中餐厅,目前共有5家门店。
张宏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之前疫情严重的时候,还可以用疫情作为拖欠各种费用的理由,如今疫情管控彻底放开了,自己也再没有借口了。
果不其然,恢复堂食的第一天,张宏伟还没等到一个客人,就接到了三个要账的电话,分别是房东和两个供货商,加起来将近20万元。
然而这还只是张宏伟全部债务的冰山一角。房租、供货商的货款、员工的工资以及银行的利息,他粗略盘了一下,对外欠账已经高达800多万元了。“为了筹措资金,这三年我把车和房都抵押出去了,但长久下去,不是个事儿。”
更要命的是,随着餐饮业的逐步恢复,资金链的压力或许还会进一步加大。
疫情前的2019年,北京知名餐饮老字号萃华楼会在整个春节期间营业,但今年春节除了崇文门店外,其他门店一律从初一放假到初七。

1月7日,旅客在辽宁沈阳火车站乘车。当日,2023年春运启动。摄影/本刊记者 于海洋

萃华楼集团总经理王培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之所以放弃春节档,主要原因就是成本太高了。“根据规定,春节期间如果要继续营业,那么公司就需要按照300%给员工支付工资。这么算下来,1个店1天的工资开支就是4万块钱,再加上食材、水电费等支出,单店一天的成本高达10万元。按照目前的客流量,想要回本难度太大。”
餐饮业为什么这么缺钱?从本质上看,餐饮业是一门高度依赖现金流的行业,房租、货款、员工工资都需要定期支付。正常年份下,餐饮业的现金流相对充裕,因为只要能够正常营业就会有现金持续流入。正如餐饮业的一句俗话:“现金流治百病,营业额解千愁。”
然而疫情中断了此前的良性循环,餐饮业客流量大幅下滑,客流量没了营业额也就没了,现金流因此也就断了。
收入大幅减少的同时,餐饮业的各项成本却并没有因为疫情降低。文志宏指出,餐饮业向来有“三高一低”的说法:房租高、人力成本高、食材价格高,利润率低。房租、人力、食材这三项支出基本占到了总成本的70%~75%,再扣去税负、固定资产折旧与其他损耗,利润率通常只有5%~10%。
三大成本中,食材可以按需购买,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支出,但房租和人工却不行。位于北京鼓楼脚下的鼓楼金记,是京城知名的涮肉馆,有着“南有聚宝源,北有老金头”的美名。该店老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疫情下的餐饮业,难就难在即便不营业,房租也得出,员工也得养着,亏损也基本出自这两块。
生意不好为什么不裁员呢?鼓楼金记的老板表示,疫情期间餐厅没有开除一名员工,因为不能开。“你不能说这个月店不开了,就让人家回老家去,否则一开门员工准跑路了。所以你还得想办法,如何在不能开门的情况下,还能让员工有班上,有钱赚。”
值得注意的是,餐饮业高度依赖现金流的同时,对外融资的渠道和能力却比较弱。一位银行系统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餐饮企业贷款难,根源在于餐饮企业普遍无法提供值钱的抵押物。经营场所是租来的,不具备所有权,前期投入巨大的装修、炊具、餐具,回收残值也都很低。
去年12月14日,中原银行与河南省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达成战略合作,授信50亿元支持河南餐饮业复苏。据协会介绍,这次贷款的发放考虑到了餐饮企业的现实困难,数额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信用贷的模式,即不需要抵押物,主要参考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年营收规模。“已经有不少企业拿到了贷款,数额从100万元到500万元不等。”
不过另一位地方餐饮行业协会负责人认为,享受到政策红利并拿到贷款的主要还是中小规模的餐饮企业,而行业中占主流的小微餐企仍处在困境中。“从贷款金额上就能看得出,夫妻店和个体户用得着贷款上百万吗?”
我国餐饮市场集中度极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餐饮单位)数量为3.29万家,而同期我国餐饮企业数量为1013万家,换句话说,99.9%的餐饮企业年收入都不足200万元,其中不乏个体户和夫妻店。而这部分恰好也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群体,其现金流储备不足,又大多在投入期,利润的沉积难以支撑太久。
上述银行系统人士表示,餐饮企业贷款难,本质上反映的还是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银行放一笔几万元或者十几万元的贷款,从成本角度看,甚至要比操作一笔金额上亿的大企业贷款还要高。
但过度贷款,也有可能进一步加大企业负债。西安饭店与餐饮行业协会会长宋凯华,曾担任过北京一家商业银行的支行长。过去这三年,他已经记不清组织了多少场餐饮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座谈会。他向《中国新闻周刊》坦言,自己内心其实也很纠结,一边帮大家想办法筹钱,另一边又在劝大家不要过度负债,因为担心企业最终还不上钱,反倒进一步加重企业负担和风险。
消费信心从何而来
外部输血存在困难,餐饮业还是得指望自我造血。餐饮业到底何时才能完全复苏?
从短期来看,影响餐饮消费恢复的因素还是疫情。文志宏表示,管控政策的调整,不代表疫情就没有了。相反的是,没有了强力管控和物理隔绝,部分市民更加不敢外出,而且阳过的人依旧存在复阳的可能,所以指望客流量立刻回升并不现实。
而从长期来看,影响餐饮消费复苏的根本因素还是居民消费信心。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指出,通常来说,因消费场景消失造成的消费下滑会随着消费场景恢复而复苏,典型如餐饮消费,随着堂食的恢复,餐饮业收入会有明显改善,旅行出游和其他线下聚集性消费场景均是如此。但改善幅度难以回到常态水平,因为消费信心的恢复很难一蹴而就。
据尚普咨询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1~7月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7.90,而2021年该值为119.80。2010年~2021年,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年均值为111.83。其中2019年指数最高,达到了126.60。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表示,2020年至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但明显低于疫情前2013年至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的年均实际增长率。
大众对收入增长预期转弱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减少消费,增加储蓄。2022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将创下历史性新高。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1月份至11月份,新增居民存款累计14.9万亿元,如果加上12月份住户存款金额,全年居民部门新增存款或将超16万亿元。
在2019年至2021年间,我国居民部门年增存款均在10万亿元左右,再往前则普遍低于5万亿元。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参考海外其他国家的经验,线下消费的加速修复大多出现在防控政策优化之后的第二个季度,从管控政策确定调整到消费基本恢复正常,同样需要经过2~4个季度不等的周期。
海通证券研究认为,经济活动尤其是消费活动要“正常化”,势必会伴随着人口流动的正常化。通过考察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越南等地在疫情政策优化后人口流动恢复的时间,可以得到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从政策调整到恢复,香港用了约3~4个月的时间,台湾用了4个月左右的时间。
越南于2021年10月调整了防疫政策,其交通客运量也随之回升,到了去年4月基本回到了正常水平,总计用时约6个月。不过,相较疫情前的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
豪虾传创始人蒋毅针对餐饮业复苏给出了三个比较具体的节点预期。他表示,春节到3月是静待期、3月到5月是观望期、5月之后则是慎重期。“类似小吃快餐这类刚需和一些浅社交的品类或许恢复的速度会更快,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就能迎来比较乐观的经营状况,但其他的品类确实需要静待更长的时间以寻找机会。”
如何为餐饮业解“燃眉之急”?
疫情三年,餐饮从业者苦不堪言,承受了巨大的经营和生存压力。餐饮业也成了最早被确定,并被给予针对性政策帮扶的特困行业之一。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针对5个特殊困难行业分别提出纾困扶持措施,其中餐饮位列5个特殊困难行业第一位。
在付一夫看来,餐饮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稳就业、保民生。抛开2020年,餐饮业收入已经连续多年超过4万亿元,在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作用巨大;另一方面,作为传统服务业,餐饮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吸纳就业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直接就业人员接近3000万。
更重要的是,餐饮已经成为当下促消费的重要抓手。
从2022年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到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的一系列信号看,全力拼经济正在成为2023年的主旋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4万亿元,其中餐饮收入占10.6%。薛洪言指出,餐饮、汽车、家电受居民收入影响,需求波动较大,故而屡屡成为政策促消费的抓手。据统计,2022年3月份以来,各地出台的促消费政策和发放的消费券中,餐饮、汽车、家电出现的次数均在50%以上。
因此,推动餐饮业尽快复苏意义重大。过去三年是餐饮业的至暗时刻,但同时也是对餐饮业帮扶力度最大的时期。从减税降费到房租减免,从金融支持到平台佣金减免,中央和各地各部门频频出手,加快为餐饮业解“燃眉之急”。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各地将继续加大对餐饮业的纾困帮扶力度。
不过部分餐饮企业仍然反馈,政策的实际落地效果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中国社科院服务经济与餐饮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京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未来政策如果要进一步提高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在政策出台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调研,精准识别到餐饮企业的痛点在哪,然后出台一些更精细具体的政策帮助他们;同时,在政策落实过程中,要与企业保持充分沟通,了解还有哪些障碍是需要排除的;此外,还要发挥好行业协会的作用,能够沟通企业和沟通政府,同时能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为政府和企业排忧解难。
纾困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促消费。给消费者发放补贴以刺激消费,是一种能够快速拉动消费意愿,激发市场活力的方式。
赵京桥表示,目前来看,绝大多数的消费券是通过京东、支付宝等互联网渠道或者商场渠道发放,最终有多少部分能够落到餐饮企业身上还需要打个问号,尤其是小微企业,往往没有渠道参与到消费券的活动中。因此他建议,可以专门出台针对餐饮业的消费券。
去年7月,北京面向全市消费者发放“重逢美好”餐饮消费券,由政府和提供餐饮类服务的平台企业共同出资,推出外卖类、到店类、养老助残类三种消费券累计1亿元。从数据看,消费券的发放,较好地激发了市民的消费热情。
在赵京桥看来,信心恢复对未来餐饮业复苏至关重要,可以考虑通过出台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等长期性措施,稳定市场预期,提振行业信心。“毕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发于2023.1.16总第1077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烟火气的漫长回归
记者:余源(andyy1988@126.com)
编辑:李志全
运营编辑:肖冉


欢迎关注中国新闻周刊视频号
(进入视频,点击帐号头像,加关注)

相关阅读

  • 酒泉市加大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力度

  • 切实兜牢群众生命健康底线——酒泉市加大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力度“没想到在家里就能收到熬好的中药,热一下就能喝,预防效果很好。”敦煌市七里镇杜家墩村村民王玉珍说。王玉珍收
  • 春招早知道丨2023年的春招会更难吗?

  • 最后一周,依然在工作岗位上奋(mo)斗(yu)的菌崽,今天想给大家分享最后一篇关于春招的干货01 春招一般什么时候开始?目前菌崽汇总到《2023春招网申表》上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70家,根
  • 驻美使馆发言人就目前签证审发安排答记者问

  • 根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官方网站,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1月20日就目前签证审发安排答记者问。有记者问:近来不少旅美华人关注中国政府何时恢复原有十年多次签证的使用,请问对此
  • 中医药抗疫总结筛选的“三药三方”

  • 来源:光明网中医药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我国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
  • 用切实之举提振市场信心

  • 毛振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这无疑给被新冠疫情阴霾笼罩3年之久的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大力提振市场信心”“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 带药返乡,共同守护温暖团圆

  •   现在,很多人已经如愿以偿地踏上回家的旅程。有媒体在春运采访中发现,不少过去热衷于“轻装上阵”的年轻人今年选择带药返乡,他们在自己的行李箱中装上了健康包、药品、抗原

热门文章

  • 建议中国私营经济退出的吴小平是什么人?

  • 今天,网上一篇题为《吴小平: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应逐渐离场》的文章引发热议。 吴小平其文 这篇文章挺短的,被大家广为引用的是开头一段—— “在中国伟大的改革开

最新文章

  • 餐企迎战春节档,期待年后更好复苏

  • 烟火气的复苏是生活归回常态最典型的缩影但这种复苏也是漫长、复杂的“您前面还有58桌,预计等位1个小时以上。”2022年跨年夜晚上6点,北京簋街知名餐饮品牌胡大饭馆的门前已经
  • 非遗迎新春:仫佬山乡剪纸艺人的新年新愿

  •   新华社南宁1月20日电(记者郭轶凡、吴思思、黄浩铭)镜头中,一张纸、两把剪刀、三五分钟,巧手翻飞间一只憨态可掬的福兔窗花便剪好了;镜头外,工作室里的香囊、服饰、纸伞等剪纸
  • “王秀才”的春联记事

  •   “借廿大东风,鹊跃高枝吟妙句;看六旬痴汉,骥伏老枥壮雄心。”当大红春联贴在大门两侧,虽年近花甲,王万才的精气神仿佛又涨了几分。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王庄村的王
  • 春节期间森林防火莫大意!

  • 春节期间学生外出玩耍频繁外出返乡人员激增民间祭祀农事用火增多森林火灾呈多发态势让我们共同参与春节期间森林防灭火工作,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新春佳节。伊犁森林消防支队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