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宇宙直径为930亿光年,宇宙外面到底是什么?

日期: 来源:宇宙解码收集编辑:

    930亿光年,并不是宇宙的直径,而是可观测宇宙的直径。因为光速是有限的,所以人类观测到的宇宙大小是有限的,科学家们测量到的这个有限的范围就是可观测宇宙,直径大约930亿光年。

可观测宇宙外面到底是什么?

    没有人知道,因为人类永远也触及不到那里的一切,那里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与人类无关,因为那里的信息永远不会到达地球。

    不过科学家们预测,可观测宇宙之外应该还是宇宙,只是与我们无关的宇宙。

    有些人可能会好奇,宇宙只有138亿年历史,为何直径达到了930亿光年呢?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宇宙一直在膨胀,而且膨胀速度超过了光速,根据宇宙膨胀速度,可以计算出可观测宇宙的直径。

    而且随着宇宙的继续膨胀,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也会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可观测宇宙直径会逐渐变大,我们会观测到越来越多的天体。

    目前来看,讨论宇宙外面到底是什么,其实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因为宇宙中存在光速限制,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可能到达可观测宇宙外面,而可观测宇宙外面发生的一切都与我们无关,哪怕是可观测宇宙外面的宇宙突然消失,也不会对我们有任何影响。

    因为信息的传播速度也是光速,由于宇宙在超光速膨胀,所以宇宙外面的任何信息都不可能达到地球。

    就好像如果太阳突然消失,我们并不会马上感受到,而是需要8分钟之后才能感觉到太阳消失了。而宇宙外面突然消失,我们需要无限久的时间才能感知到,无限的东西对于人类有限的生命来讲是没有意义的。

    当然,也有种观点认为宇宙外面可能是其他宇宙,有无限多个宇宙存在,这也是多重宇宙理论,该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不只是发生一次,而是发生了无数次,有无数多个宇宙存在,每个宇宙都有不同的物理定律。

    不过,多重宇宙理论目前只是假设,科学家也很难去验证它是否正确。

    就目前来看,我们的宇宙具有各向同性,说白了就是“无论从朝哪个方向看,基本都差不多”,根据这种特性,即便我们无法观看到可观测宇宙之外,但可以预见的是,那里仍旧会是宇宙。

    最后说一点,可观测宇宙直径930亿光年是以地球为中心测量的,根据上面所说的宇宙具有各向同性,无论在什么地方测量,结果都会是930亿光年。比如说在火星上测量,在银河系中心测量,哪怕是在100亿光年外的星球上测量,都是如此!

相关阅读

  • 承昊基金在科技园(HKSTP)「创科成果展」

  • 创科由此启航成就无限7月6日,香港科技园公司举办20周年纪念活动,以“创科由此启航成就无限”为主题,庆祝驱动创科成就20周年。另外,同场有“创科成果展”及“创科故事展”,让入场
  • “元宇宙金融”路在何方?

  • 一位国有大行从业者解密元宇宙技术发展及元宇宙金融,作者认为,元宇宙金融将至少包含虚拟金融管理和虚拟场景金融两方面。作者:中国银行软件中心(西安) 何聪聪元宇宙近年被业界看
  • 《三体》的浪漫,不止“整个宇宙将为你闪烁”

  • 《三体》电视剧昨天播到第5集,来到了故事的第一个小高潮:整个宇宙将为你闪烁。第一章节的主人公应用物理学家汪淼,在天文观测站看到了据称宇宙毁灭都无法见到的宇宙背景辐射的
  • 要快速了解元宇宙?这些报告可以看一看

  • 文 | 张雄编辑 | 李国旗近年来,元宇宙无疑是互联网最热门的概念之一,随着行业热度持续发酵,越来越多头部企业均纷纷入驻布局。但对于普通从业者而言,对于元宇宙依然处于一知半解
  • 元邦,引领元宇宙时代的元宇宙城市

  • “美学创新,科技赋能。元邦将后现代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相结合,创新出一种新的元宇宙美学风格:Cyber Yuppies 赛博雅皮。”——邵忠 Thomas Shao元邦城市景观1992年的科幻小说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宇宙直径为930亿光年,宇宙外面到底是什么?

  • 930亿光年,并不是宇宙的直径,而是可观测宇宙的直径。因为光速是有限的,所以人类观测到的宇宙大小是有限的,科学家们测量到的这个有限的范围就是可观测宇宙,直径大约930亿光年
  • 赢球的日本人:身高越来越矮,国运衰了?

  • 一个国家国民身高的变化,侧面反映出国力的变化,是社会发展成就的最直接的写照。正解局(ID:zhengjieclub)出品今天凌晨,卡塔尔世界杯迎来E组第三轮比赛。日本2-1逆转西班牙,小组赛两
  • AI科普微视频丨人工智能需要什么样的数据

  • AI人工智能是如何产生的?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什么充满曲折?为什么说图灵是人工智能之父?为加大AI科普力度,推动文化传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推出了“AI科普微视频”栏目,以每期2~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