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热热热!古人如何用冰解暑?全流程攻略 →

日期: 来源:宁波气象收集编辑:


夏天不吃冰

还有什么意思?

冰饮的快乐
不但你想拥有

古代人也想拥有


但以我国古代

善用气候资源的智慧

这点难题

可还真难不倒他们!


古代人如何采冰?

在没有电冰箱的古代
夏天想要吃冰
就要从冬天开始

冰是“打”出来的?


中国人藏冰用冰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夏朝历书《夏小正》说,每到三伏天的时候,朝廷就会把藏的冰当做珍贵的礼物,赏赐给士大夫。

古代无制冰设备,冰采自天然,史书中称“打冰”。如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有“冬至三九则冰坚,于庭内凿之,声如黎石,曰打冰。”

从周朝开始,打冰、储冰工作长期由宫廷包办。《周礼·天官·凌人》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

周朝有专门负责管理冰的官职“凌人”,每年12月至1月,凌人都要带领众人到江面、湖面上采冰,封存在阴凉处的冰窖里,配备树叶等隔热材料,以备夏季使用。

打冰时,冰面上伐冰之声不绝于耳,《诗经》中就曾写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与凌阴。”

凌阴,即为冰室。自周朝以来,冰室由专门机构负责,以确保皇室夏日用冰。《大清会典·工部都水清吏司·藏冰》记载:

凡伐冰取诸御河…岁以冬至后半月,部委司官一人,募夫伐冰,取其明净坚厚者,以方尺有五寸为块。凡纳冰,紫禁城内窖五,藏冰二万五千块;景山西门外窖六,藏冰五万四千块;德胜门外窖三,藏冰三万六千七百块,以供各坛庙祭祀及内廷之用。

从中可以解读出“紫禁城内窖五,藏冰二万五千块,每块冰的尺寸约为0.5米见方。”藏冰的规模及数量令人咂舌,可以想象当时伐冰、藏冰的盛况。

这些冰块从紫禁城筒子河、北海、御河等处采取,或在河湖旁挖一个水池,预先将净水存入结冰,然后由指定差役凿取运至冰窖中。

20世纪30年代初,北京德胜门外西侧,工人把采伐的冰拖进冰窖中 图/国家人文历史


采冰的差役在冰面上将冰打成方块,然后拉着方形冰块在冰上滑行,将冰运到窖内。凿冰的地点也要经过精心挑选,水质清洁自不必说,水流还要平缓,结出的冰才会更厚。要是遇上暖冬,冰层偏薄,采冰的人还要把下面的水浇到冰面上,给冰增加厚度


按照旧规,采冰一律在夜间进行,这是因为夜间结的冰未经日晒,不易融化,易于保存。紫禁城冰窖的藏冰一般在来年农历五月初一开始使用,至农历七月三十截止。
不过由于保存环境、方法的限制,冰窖中三分之二的冰都会在使用前自行融化,因此储冰者需打好提前量,采集储藏三倍所需的冰块,才能满足需求。

古代人如何藏冰?

冰鉴冰窖,古人藏冰方法多

说到藏冰,在河南新郑、河北易县、陕西咸阳等地,都曾发现战国时期的冰井,《水经注》记录,建安15年,曹操在河南邺城大兴土木,修建了铜雀、金虎和冰井三台的事情。

《水经注》中曰:

北日冰井台,亦高八丈,有屋百四十五间,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焉。


陶寺早期凌阴(冰室)建筑遗址 图/腾讯网

早期,由于生产力低下,藏冰业还没有市场化,所藏之冰专供皇家御用,一般的平民百姓根本就无法享受。《周礼》里记载说,西周早期出现了一种盛食物的器皿,人们称它为“冰鉴”。

“冰鉴”内部是空的。只要把冰放在里面,然后把食物再放在冰的中间,就可以对食物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了。这是人类使用最早的冰箱。


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国家博物馆藏) 图/网络

可以说,在唐朝以前,私人藏冰极少。《云仙杂记》曰:“长安冰雪,至夏日价等金壁。”


冰窖建于地下,完全隔绝阳光,四壁被棉絮或布料层层盖住,当大量集中保存冰块时,冰气不易散发。冰窖内部温度远低于零摄氏度,理冰的专人甚至要穿戴棉服入内。


唐宋以后,储冰工作进一步完善。如宋朝就建立了专门保障皇室用冰的机构——“冰井务”,用来管理采冰、藏冰、颁冰、刷洗冰室等一系列工作。他们还放弃了在深山穷谷采冰的老办法,直接在距离京都较近的金明池采冰。

热播剧《梦华录》中半遮面茶坊夏天为了防暑降温,去冰铺买回一桶一桶的冰块;而男主角顾千帆说,他所在的皇城司,正是“冰井务”的上级管理部门……(此说法尚不可考)

图/《梦华录》


南宋时期,私人经营性质的藏冰开始出现。《梦粱录》记载:“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街市上开始有冷饮售卖。随着都城南移,南方气温高,冬天结的冰薄,难以收藏。为了解决这一技术上的难题,藏冰户想出了将盐洒在冰上的方法,一层盐,一层冰,冻结在一起,从而使冰块达到3尺以上的厚度。

到了清朝时期,由于都城北京多湖且冬天寒冷,储冰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商业藏冰大为发展,出现了专门经营藏冰的“冰户”。官府也向“冰户”派购用冰,谓之“冰差”。这一时期,藏冰,可谓达到鼎盛。

这一时期,北京皇城内部和皇城周边设有23处“官窖”,专门提供冰块给宫廷使用。在皇城外还建有许多“府窖”,专为贵族和各部官员服务。除北京城外,城外如热河、喀喇河屯等也都有藏冰的场所,主要供皇帝出巡或前往行宫、避暑山庄时使用。

古代人如何制冰?

硝石制冰


硝石制冰最早见于唐代。当时的人们在开采火药的过程中,无意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迅速且大量吸收水中的热量,还能让水结成冰,因此就有了硝石制冰法。这种方式,是利用硝石吸收热量的原理。


根据记载,具体制作方法是取大小两个盆,先往大盆中注满水,然后再将小盆放在大盆中,保证大盆中的水淹没小盆。之后,在大盆中倒入硝石,同时不断摇晃,随着硝石不断吸收盆中水的热量,小盆中的水便会结成冰块。

宋代时,还有人在街上利用这种方式制作冰饮,只不过是将小盆换成罐子之类,而罐子里装有提前调制好的果汁,再将罐子放进桶里后,在桶里加入硝石即可。

热水制冰?

在2000年前西汉时期著成的《淮南万毕术》当中提到了热水造冰,书中曰:“取沸汤置瓮中,密以新缣,沈中三日成冰。”

意思是将沸水放到陶器中,并用丝织的物品将其密封,随后放置在深井中,三天之后就会结冰。

热水制冰是伪科学吗?至今也存在一定争议。有实验者认为,热水造冰的原理可以理解为热水中的分子结构比冷水活跃,根据“姆潘巴现象”,温度较高的液体会比同一条件温度较低的液体的温度下降的快。

也有人提出一假说:古人首先将水进行加热,使其温度达到100℃,并用丝织毛物品堵住瓶口,放到足够深的井中。由于足够深,井水温度可能接近0℃,且气压足够低,在外界温度急剧变化的影响下,沸水中的水分子就会变得异常活跃,并开始快速降温。之所以不选用冷水,是因为冷水中的水分子活跃性不如热水中的水分子。

不过这一假说至今并未被实践证实。且不说古人能否挖出如此深的井,连“姆潘巴现象”本身都饱受争议,“热水制冰”自然也只能停留在“传说”范畴。

古代人是怎么吃冰的?

说到古人吃冰,最著名的就是“酥山”了,它也被称作中国最早的冰淇淋。


唐代文人王泠然的《苏合山赋》写道,“虽珍膳芳鲜,而苏山奇绝”,这里的“苏山”就是“酥山”。此句话的意思是,在琳琅满目的美食珍馐中,最让人叫绝的就是“酥山”。他还介绍了这种“酥山”的制作工艺:味兼金房之蜜,势尽美人之情。素手淋沥而象起,玄冬涸沍而体成。足同夫霜结露凝,不异乎水积冰生。盘根趾于一器,拟崖萼于四明。

作为原料的酥加了蜂蜜或糖,使之甜美可口。先是把酥加热到松软近乎融化,然后由女子拿在手里,向盘子一类的器皿上滴淋,一边淋一边做出山峦的造型,然后放到冰窖里冷冻。


《野宴图》,酒席中央放置的就是酥山 图/网络

因为经过冷冻,酥山定型很好,晶莹剔透,雅致的厨子还会在盘边饰以彩树假花,远看真像一座洁白瑰丽的雪山,而这雪山在吃的时候入口即化、甜糯滑腻,和如今的冰淇淋十分形似。


在唐章怀太子墓《托盆景仕女》壁画中,有两个人都捧着酥山 图/网络


到了宋朝,根据《东京梦华录》中的描述,民间冰制品花样百出,街边摆满冷饮摊。南宋时期,夏天街市上就有出售“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冰雪冷元子”“凉水荔枝膏”等冷食,已从传统意义上的冰激凌上升到甜点。荔枝膏、甘草汤等等冰品和引子十分受欢迎。冰也已从贵族普及到广大群众,但由牛奶与冰混合发明的“奶冰”还只供宫廷享用。

《宫沼纳凉图》中的冰镇果品饮料 图/雅昌艺术网

电视剧《梦华录》中赵盼儿几个姐妹在家中的消暑小吃,蜜豆冰沙 图/腾讯视频


市面上除了各式冰饮,冰块也常用于蔬菜瓜果以及肉类的保鲜。

到了元朝,皇宫中出现利用奶和糖制作的冰棍,而机智的商人们在冰中加上果浆和牛奶,与现代冰激凌已十分接近。

到了清朝,古人对冷饮的追求已经不止停留在口感上的舒适,而是上升到了养生的层面。《红楼梦》里的夏日冷饮是当时典型的代表,贾宝玉所喝的“木樨清露”和“玫瑰清露”便是以药材入冷饮。另外,清朝最流行的就是“冰镇酸梅汤”,乌梅发泡之后放上蜂蜜、桂花、冰糖一起煮,最后进行冰镇。做法简单、解渴消暑,也是清朝最为出名的夏日特饮。



-end-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相关阅读

  • 硝酸中心明明是氮原子,为何不叫氮酸而叫硝酸?

  • 点击上方蓝字“返朴”进入主页,可关注查阅往期文章撰文 | 白睿(中国科学院大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不知道大家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含氧酸根离子,比如碳酸根(C
  • 破译了茶百道密码,能躲开“科技与狠活”吗?

  • 茶百道标签纸上的密码,谁能破译出来?最近,不少网友发现,茶百道的标签纸上,经常出现“C200、T5、N2”字样的神秘代码,有网友破译之后,发现是饮品配方,实际意思为“茶200毫升,糖5毫升,奶
  • 这些冰块,就是明年的冰雪大世界

  • 松花江畔,“钻石海”火出圈了。“钻石海”成婚纱外景地丨随手一拍就是大片这些大冰块哪来的?采冰过程中的残损冰块。为啥现在还在采冰?当然是为了明年的冰雪大世界建设做准备!这
  • 看!钻石海!哈尔滨此处成游客打卡新“景区”

  • 春节期间,哈尔滨松花江上的采冰作业已基本结束,哈市公路大桥西侧的采冰场散落的冰块静静地躺在江面上,吸引游客前往打卡拍照。采出来不用的残冰,大大小小堆在岸边与江面上,连绵着
  • 冬日限定!余杭山沟沟现冰瀑美景

  • 在鸬鸟山沟沟旅游区汤坑景区,潺潺泉水从山谷内流出,经寒冬冰霜的洗礼,形成了天然的冰瀑。灿烂阳光下,冰瀑、竹龙与叠嶂奇峰形成了人文与大自然交相辉映的奇异美景,全国各地的游客
  • 190多吨冰打造乌鲁木齐大型迎新春冰雕

  •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胡大敏 实习记者 郭宏磊  1月17日20时,在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北门附近,40名工人正在对一组大型冰雕加紧施工,按照施工要求,大年三十前,一组由194吨冰组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热热热!古人如何用冰解暑?全流程攻略 →

  • 夏天不吃冰还有什么意思?冰饮的快乐不但你想拥有古代人也想拥有但以我国古代善用气候资源的智慧这点难题可还真难不倒他们!古代人如何采冰?在没有电冰箱的古代夏天想要吃冰就要
  • 高温套餐又被强制续订!

  • 高温报告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今天到明天我市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5~37度,局部38度以上,请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今天2022年08月03日,农历七月初六,星期三。稍作休息的副高强势回归,8
  • 毫无悬念!宁波人的七夕又……

  • 今天2022年08月04日,农历七月初七,星期四。传统的七夕佳节热情似火,又是毫无悬念被高温支配的一天,连唯一能凉快一点的盼头——午后雷阵雨也少了,仅局部地区可能会被些许光顾到。
  • 冷到发紫!剧烈降温、大风和降水天气来了!

  • 今天2022年11月28日,农历十一月初五,星期一。新的一周多云开场,阳光还时不时冒出来,一派岁月静好,秋日柔情的好景象,说好的寒潮去哪了?大伙可别被骗了,这可是寒潮前的障眼法,真正的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