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睡前消息568期文稿:韩国贸易逆差,中国人笑孔乙己,其实是一件事

日期: 来源:睡前消息编辑部收集编辑:马前卒 任冲昊


点击下图观看视频

大家好,2023年3月26日星期日,欢迎收看第568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韩国2月份出现了53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过去12个月,每个月韩国都是连续贸易逆差。总计超过470亿美元。上次韩国出现长时间贸易逆差,还是25年前的1997金融危机。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9170415091670187

最近几十年,韩国经济发展不错,贸易往往是常年顺差,怎么忽然又进入了连续逆差的状态?

我的同事分析了韩国官方网站的贸易数据,从大趋势来看,最近五年韩国的贸易顺差一直在缩小。2018年以前,韩国每年的贸易顺差都在900亿美元左右,2018年开始逐渐下降,到2021年已经不到300亿美元了。

https://unipass.customs.go.kr/ets/index_eng.do


年份

韩国历年贸易差额(美元)

2015

90,257,531,000

2016

89,233,053,000

2017

95,216,125,000

2018

69,657,228,000

2019

38,889,663,000

2020

44,865,275,000

2021

29,306,921,000

2022

-47,784,897,000

2023

-17,779,914,000

但2022年的外贸变动特别大,全年贸易逆差478亿美元,从顺差到逆差,一下少了770亿美元,其中70%的变化是能源费用涨价造成的。

韩国的能源高度依赖进口。2021年,韩国进口能源类产品,花了1360亿美元。去年,受到俄乌冲突影响,全球能源价格上涨,韩国买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能源进口费用提升40%,仅对沙特一个国家就有368亿美元的逆差,进口能源总价值达到190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而中国大陆去年进口能源也只是花了4600亿美元左右。

韩国进口能源的费用超过中国大陆的四成,很难不出逆差。这里我们必须对内蒙古和山西的煤矿工人表示感谢,对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还在挖掘的事故保持关注。中国的贸易平衡,很大程度上是煤矿工人换来的。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6060242726781509

除此之外,韩国和中国一样,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对澳大利亚的贸易情况随着铁矿石价格波动。2017年铁矿石不值钱,韩国对澳大利亚出现过短暂的贸易顺差。2022年矿石价格再次暴涨,韩国对澳大利亚的贸易逆差重新提升到260亿美元。

买资源花的钱花得多了,与其同时,韩国出口的工业品并没有赚到相应的增量,所以产生了巨大逆差,这说明韩国在国际产业链上被两头围堵,产业升级的阻力很大。

过去十几年,韩国最赚钱的两个行业是半导体和汽车。2022年,韩国出口的前两类商品,首先是海关编码第85章的“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其中包括集成电路芯片;另一类是“车辆及其零附件”,主要就是汽车。两类出口加起来,占韩国年出口额的五分之一。过去几年来,这两个行业的优势不断减小。

芯片行业的问题,首先是全球芯片行业供大于求,韩国芯片大企业赚不到钱。去年10月至12,月SK海力士亏损14亿美元,十年来首次整季度亏损。三星电子也表示半导体和消费电子产品的商业环境“显著”恶化,去年,是八年来最差的一次。看来全世界都被疫情的最后一波冲击打得很惨。

尽管不赚钱,生产还是要维持,因为停工也不可能立刻全面裁员,亏损可能更大,所以还要购买半导体的生产物资。韩国在半导体产业链上的位置高于中国,但还不够高,对上游公司的议价权不大。睡前消息节目之前介绍过日韩的贸易冲突。2018年韩国用二战劳工问题向日本施加外交压力。第二年,安倍晋三政府采取反制措施,限制对韩国出口三种关键半导体材料,

2019年的时候,全球生产的含氟聚酰亚胺、光致抗蚀剂,日本占了90%;高纯度氟化氢,日本占70%。日本对韩国限制出口,严重冲击韩国半导体产业。当时韩国上下群情激奋,纷纷宣称要抵制日货,实现国产替代。但后续的数据证明,产业升级没有这么简单

韩国对日本的逆差,从2019年的191亿美元,扩大到2022的240亿美元。看具体的贸易种类,半导体元器件属于海关编码第85章的机电产品,2019年韩国从日本进口价值77亿美元的机电产品,逆差39.8亿美元;2022年,韩国从日本进口了价值114亿美元的机电产品,逆差扩大到75亿美元。这说明韩国对日本技术产品的依赖进一步加深了。

所以,韩国尹锡悦政府今年推出“代赔偿方案”,韩国自己筹集资金赔偿受害者,不再要求日本承担经济上的赔偿责任,换来日韩改善关系。周三3月22日,日本做出反馈,可以在一周内解除对韩出口半导体材料限制。短期内,韩国对日本的依赖还会进一步加深。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1031436571581295

与其同时,韩国还要面对相同水平产业地区的竞争。自从台积电成为全球第一芯片厂,韩国就逐渐失去对台湾地区的贸易优势,2014年开始,韩国对台湾连续出现贸易逆差。

韩国对台湾的贸易逆差,也集中在机电产品方面。2013年到2022年,韩国在机电产品上对台湾的贸易逆差总额625亿美元,其中2022年一年就有77亿美元。韩国通过其它项目的贸易优势,才把去年对台贸易的总逆差缩小到20亿美元。

以台湾的经济体量,台积电赢了,就是台湾赢了。但毕竟台湾省只有2000多万人,还不足以在每一个领域冲击韩国。对韩国经济而言,更大的威胁来自中国大陆的产业升级。

十年前,中国在技术、文化两方面都正好被韩国压一头,要发展自己的经济,必须先扩大从韩国的进口。所以2013年韩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最高点628亿美元,之后逐年下滑,到2022年基本处于贸易平衡状态,贸易顺差缩小到12亿美元。2023年,韩国可能会对中国出现贸易逆差,至少今年的头两个月都处于逆差状态。这十年中韩贸易数据,可以用来对比韩国和中国东部省份的发展水平。

2013年,在机电产品一项,韩国向中国出口了481亿美元,进口262亿美元,仅此一项,顺差218亿美元。在光学、照相、医疗设备项目下,韩国赚了180亿美元的顺差,可能和美容行业有关系。在有机化学品方面,一年贸易顺差达到124亿美元,应该是和石化工业有关系。还有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给韩国提供47亿美元的顺差。这种贸易结构,说明2013年韩国在工业生产链上完全压制中国东部地区。

到了2022年,韩国对中国出口720亿美元的机电产品,进口560亿美元,机电产品的贸易顺差降到164亿美元,只有2013的6成。在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项目,顺差减少到35亿美元,也许是美容产业链大多数都落在国内了。有机化学品的顺差减少到47亿美元,不到原来的四成。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项目,韩国对中国从顺差变成了55亿美元的逆差。甚至在汽车行业,韩国也丧失了优势。2013年,韩国靠汽车和零部件,能赚中国53亿美元。到了去年,韩国汽车产业对中国出现了18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这些数据说明,近十年中国东部工业升级比韩国更快,韩国企业已经不能稳固地占据中国产业链上游地位。哪怕是在韩国有明显优势的半导体领域,中国也出现了长江存储这样的优秀企业。所以,在中韩贸易总额稳步上升的背景下,韩国从中国得到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少,填不上进口资源和日本物资的缺口,最终出现了12个月的连续逆差。

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释韩国最近外交方向的转折。前几年日本在韩国产业链的上游,中国在韩国产业链的下游,各有分工,所以韩国在中日之间保持平衡,甚至还因为想冲击日本的高端地位,多少向中国靠拢了一点。但经过最近几年的小型贸易战,韩国企业确认自己暂时还突破不了日本的高端封锁,所以宁可丢脸也要推出一个右翼领导人,向日本低头认错。转身再看中国大陆的企业,已经不甘心在韩国产业链的下游贡献订单了,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韩国的竞争者。所以韩国的外交定位又开始和中国拉开距离,向日本一边靠拢。

1997年金融危机,韩国出现长期逆差的时候,外汇几乎耗尽,有国家破产的危险。为了保证贸易支付能力,当时的韩国总统金大中带头,全体国民捐了上百吨金首饰,填补韩国的硬通货。这次韩国又是连续12个月贸易逆差,会让韩国人再捐一次黄金吗?

现在的韩国经济体量已经比1997年大多了。因为之前十几年连续顺差,韩国的美元储备超过4200亿美元,不至于因为几百亿美元的逆差就出大问题。而且国际资源价格有周期性,不可能持续上涨,现在随着俄罗斯发动战争的冲击逐渐弱化,资源价格已经进入下降区间,所以接下来韩国的贸易逆差会逐步收缩。

但韩国还是必须担心自己的外汇储备,因为韩元不是国际交易货币,不能直接拿出去用,只有保持足够的外汇储备,韩国才不至于被国际投机资本盯上做空。如果连续四五年都出现长期逆差,不用别人吓唬,韩国自己的经济信心可能就会崩掉。所以韩国的确必须解决在产业链上被前后夹击的问题。既然中国不能给当前产业水平的韩国提供市场,韩国就会想办法去扶植一个产业链地位“刚好”低于韩国的国家。免得只能卖低端工业品。

同事在查看韩国历年贸易数据时,发现最近十年,韩国对越南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2022年达到340亿美元,越南现在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顺差来源。

2015年,韩国对越南出口价值119亿美元的机电产品,33亿美元的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和零部件;19亿美元的塑料制品;

到了2022年,韩国对越南出口了361亿美元的机电产品,比七年前增加200%以上,还出口了31亿美元的核反应堆、锅炉、机械设备和零部件,39亿美元的塑料制品。

越南从韩国进口的商品越来越多,但他们的贸易差额却没有同比例扩大,说明越南的工业也在快速发展,也说明韩国正在加速往越南布局产业链,要把越南经济快速扶植到十几年前中国企业的位置。去年年末,三星宣布要追加在越南的投资,总额达到200亿美元,其他韩国企业也纷纷跟进。在韩国的支持下,越南也在进行产业升级,甚至开始对中国的低端产业构成了竞争。

根据越南媒体报道,越南2022年全国贸易顺差为112亿美元,连续几年顺差。接下来,越南会继续从发达国家引入技术及资金,抢占中国曾经占据的生态位赚外汇。这客观上也是扩大了全球经济的基础,顺应了第三世界工业化的需求。中国必须严肃考虑越南产业升级的竞争了,至少广西云南这些工业弱省应该注意自己的定位。

前面主要分析了2023韩国的经济问题,连续逆差只是表现,在产业链上被前后夹击才是问题的本质。但这并不意味着韩国走错了发展方向,只能说明韩国走的不如预期的快。能被中日这样的工业国前后夹击,是韩国的光荣,是绝大多数国家求之不得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的榜样。随着越南这类国家的发展,中国也会遇到类似的压力,所以产业升级一定不能慢,稍微一减速,就会有人在身后追尾,一切内部矛盾都会爆发。

另外,过去几十年,韩国一直都有“国际贸易晴雨表”的称号,因为它不上不下的产业地位,非常容易反映国际贸易的真实需求。韩国接到的工业物资订单,基本上可以代表全世界各大企业中层经理对未来几年经济形势的预判。之前每一次韩国出现连续贸易逆差,都会把市场压力传导到上下游产业链,预示着全球经济会出大问题。从这一点来看,2023年和2024年的全球贸易不能太乐观,中国企业和政府还应该再紧一紧腰带,看看怎样多节约一点资源搞产业升级。

3月份,年轻人对主流的媒体内容发起了两场自发批判。第一个目标是央视“靠力气赚钱心里踏实”的视频,年轻人看着豪车和拉车工人同框,嘲讽这不是正能量;第二个目标是央视网、团中央对“孔乙己文学”的评论,主流媒体要求年轻人放下架子接受一线工作,被反驳说不给年轻人出路。

督工你怎么看这两场文化批判?

我先回顾一下事实经过。

网友保存的原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Y4y1C7bf/

修改后的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54y1M7jS/

央视和优酷今年联合出品了一档纪录片《嗨!好久不见》,以重访新闻当事人的形式,记录社会变迁。第二期采访了冉光辉,重庆的一名搬运工、 “棒棒军”。2010年的父亲节,冉光辉被记者拍到形象,一只手扶着货、一只手牵着孩子,成为当时的网红。十几年后的今天,冉光辉还在做“棒棒”。

http://v.cctv.com/2023/02/24/VIDEsG67uAVq4UcUFPrKJ37R230224.shtml


2月24日,央视节目正片标题是《重庆棒棒冉光辉:守住初心、爬坡上坎》。

3月初,央视官网从节目中截取了一些片段,发布了几个竖向视频的宣传片。因为现在已经没什么年轻人看电视了,到此为止影响力限于央视自娱自乐。

3月4日,央视网在网上发布视频片段,标题是《靠力气赚钱心里才踏实,是无数平凡人的生活信仰》。

同样的画面,换个标题,发布在可以互动的平台,立刻就翻车了。观众注意到,冉光辉汗流浃背地走在路边拉货,身边经过了一辆白色的保时捷,立刻开始嘲笑原视频的“正能量”风格。


央视显然对内容的互动性不敏感,随后发了一个竖向视频,这次画面里没有白色保时捷,但对面的路边停着保时捷卡宴,立刻在弹幕和评论区发起了新一轮的嘲讽狂欢。央视被迫下架了新视频。

观众认为,替换上来的的竖视频,是编辑有意重新处理的视频,截掉了白色保时捷718,遗漏了对面的卡宴。而弹幕翻车之后又删除视频是“毁灭证据”,所以用户不断重新上传竖向视频,已经形成了很多50万播放以上的热点。

还有观众进行二创,结合《骆驼祥子》的剧情,调侃央视的内容用意。

但事实上,这些所谓的“用意”,往往是观众自己脑补的。办公室同事做了认真对比,第二次上传的所谓“翻车”视频,也是预先制作好的,3月3日发在央视官网,标题是《50多岁大叔干重活自带盒饭 一段话让人心酸》,和后面发到视频平台标题一样,并不是粗暴地讲正能量。截止到组稿时间为止,央视官网还有找到这期节目的正片和竖视频,豪车画面都是偶然入镜,并没有刻意处理。

https://v.cctv.com/2023/03/03/VIDEyAptHQ1PcyPPUgDltC0Y230303.shtml

准确地说,这起事件,是央视视频导向问题和观众演绎的合并结果。并没有太多的阴谋论。

然后我分析一下同期的“孔乙己评论事件”。

二月末、三月初,毕业生开始找工作,很多网友感叹自己成了“现代版孔乙己”,说学历让自己穿上了孔乙己的长衫,不甘心做廉价简单的工作,但又找不到体面的工作。

2月25日,#孔乙己文学#上了微博热搜,其中最热的话题文案是:“初读不知书中意,回首已是书中人。高中时在地理答卷上写下: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哪曾想现在的自己,也是语文课本上“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从前嘲笑范进中举太夸张,现在的自己一路拼上大学,却只能回到底层从事低收入,十七八岁的自己年少无知,在路上捡到了一支真枪,扣下扳机也没有人受伤,却正中了三十多岁的自己。”

https://weibo.com/5748257005/MuCaerNa1

https://www.douyin.com/video/7205761724652276995

请静静读几段常见的“孔乙己文学”内容: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如果没有读过书,我一定心甘情愿地去工厂里拧螺丝,可是没有如果。”

“读书让你不满足于现状,但又无力改变现状。”

“年少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

3月16日,央视网发表评论《正视“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有这样两段话,请静静读一下:

在情绪图谱中,“焦虑—羞耻—绝望”是一个闭环。全社会应该协同发力,协助他们走出暂时的困境,走上“焦虑—勇气—希望”的正循环道路。”

“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体现。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79841777287417

同一天,共青团公众号发表评论《脱不掉的长衫?我为什么不喜欢“孔乙己文学”》,署名萧剑,也请静静读一下。

https://mp.weixin.qq.com/s/JVH8IUNaHCv82Un0FVYLZg

笔者清晰记得,鲁迅的原文里,孔乙己的确是一位除了读书写字没其他本事的人,是可笑的,也是可怜的。“穿长衫”却生活窘迫“站着喝酒”,长衫是他作为文人的清高,也是他挣脱不了的枷锁,可能这个知识分子形象,击中了少部分当代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但我们不能忽视小说中的一个真相:酿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文中写得明明白白——“好喝懒做”“总是偷”……笔者认为,所谓的“孔乙己文学”,是对安分守己寒窗苦读年轻人莫须有的侮辱,并不是每个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内心都住着一个自甘堕落的孔乙己。

……作为求职者不管是低学历还是高学历,都要经过市场历练,不能因找工作难而不愿踏入社会,因恐惧“内卷”而选择“躺平”。只要出来工作,不管干什么,都无贵贱之分,何谈“如果没有读过书,我一定心甘情愿地去工厂里拧螺丝,可是没有如果”?更何谈“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不管身处怎样的时代环境,一个人总会遇到困难,但面对困难是放松要求、绕道而行,是自暴自弃、直接“躺平”,还是迎难而上、战胜自我,考验着每个年轻人抉择的勇气和坚持的毅力。我们只有脱掉了思想上的“长衫”,才能真正跑起来,真正矢志接力奋斗,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这篇社论最敏感的一点,是把受教育青年的就业困境归结为“偷”和“好吃懒做”,激怒了读者。有人在评论区质问,作者是否愿意放弃现在的职位,做一个环卫工人。而最热门的转发评论是:“文章写尽太平事 不肯俯首见苍生”。

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央视网的视频,和共青团的评论有共同的意识形态背景,请静静读一下典型评论:


“一边推崇高学历,一边批评读书人放不下身段。一边提高门槛内卷,一边嘲笑小镇做题家。新闻媒体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趾高气扬了。”

这就是3月份两起群众文化批判事件的经过。两起事件的共同点,是年轻人不想拿着低薪去干拉车,扫地,打螺丝一类蓝领劳动。当然,如果真的是急着用钱养家,年轻人也会先勉强接受工作,赚钱吃饭。但无论如何,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不喜欢主流媒体对这些简单工作发出空洞的赞美。

不喜欢简单廉价的蓝领工作,不想肌肉劳动赚钱。这种选择很正常,我现在能回忆起来的最早几本国产童话书,都是80年代初的官方出版物,往往会在开头有一个故事,嘲笑那些不读书、不学习,只想靠肌肉劳动简单赚钱的人。而童话的结尾往往会有说教,告诉儿童读者,到了21世纪,这些不包含复杂技术的肌肉劳动毫无价值,都会被机器取代,年轻人绝对不能当那个被取代的人。

现在21世纪已经开始几十年了,很多年轻人发现,社会上还有很多靠肌肉和熟练度赚钱的工作,而且主流媒体还在努力赞美这种工作。几十年来教育灌输的进步思想,和主流媒体在生产力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双重保守对撞,就形成了今年的两起自发文化批判事件。

所以,这起事件都要归结到一个现实矛盾,就是为什么年轻人还要靠肌肉工作?为什么没有足够多的体面白领工作?最直观的回答是“机器太少了,所以要用肌肉干活”。

我具体解释一下,所谓白领工作,包含了两个诉求:

工作性质方面,是要做技术和管理岗位。

收入方面,要和普通蓝领工资拉开差距。

期待做管理岗位获得高薪,意思是要拥有超出普通人的资源分配权力。而期待做技术工作获得高薪,就是控制更多的机器替代人力搞生产,用高生产率换来高薪。

这两个发展方向,显然分配资源的管理岗位不可能人人都做。因为有人当人上人,就得有更多人被踩在脚下。所以,通过增加管理岗位缓解社会压力,只能在受教育年轻人稀缺的时代缓解就业问题,一旦教育普及就不行了。

靠谱的方案是技术方向,让年轻人可以操纵更多的机器,每个人都控制有独特性的机器,取代所有低效率的体力工人,生产足够多的财富,然后才可能有高薪。

这样分析下来,我们的社会缺的是三种东西:

首先缺足够多的工作机器;

其次机器的种类不够多,分工不够明确;

最后,简单劳动力缺乏用机器的训练。

所以主流媒体要回头赞美简单劳动,希望年轻人安心。

第一工业大国缺机器,最简单粗暴的理由,是没人住的房子造得太多了,没有交通流的路桥太多了,没有人气的新区太多了。造机器需要钢铁,造空置房子和没人走的大桥也需要钢铁,一个多了,另一个就必然会少。

当然有些机器不是钢铁造的,但造房子也不仅仅是引用钢铁,我的意思是,投资都用来造空房子、制造空荡荡的街道,制造纯粹做景观的港珠澳大桥,制造中西部省份那些没人去的文旅项目,整个社会一定就会缺乏搞生产的机器。

这说明中国的投资导向出了问题,上一阶段积累的财富,有很大一部分变成了投机筹码、政绩象征,不能变成当前年轻人的生产工具,不能提高他们的生产率,不能把他们融入高效分工,所以年轻人很不满意。这时候再劝年轻人回去干体力劳动,他们就更不满意了,要求浪费了发展潜力的人出来给个交代。

投资的本质是扩大生产,中国搞了这么多不促进下一阶段生产的投资,显然是制定经济政策的群体有问题。投资的时候,都挑简单的干,都希望自己是快速拉网格修路建开发区的那个人,都希望别人是搞研发、开企业、冒风险搞生产给自己交税的人。而到了收税的时候,更是都挑容易的方案做,都不想得罪人,都想把房产税这一类问题扔给后人,自己选择再炒一块地卖掉,过了眼前的任期就完事。

所以,我们的财富和钢铁积累在无效投资项目上,浪费了年轻人的发展机会。新建街道公路本来可以跑高效的物流系统,但因为资金都被拿去修路搞房地产,没人去承担有风险的生产研发任务,导致这些新区没有容纳足够的高效企业,只能是十年前的棒棒军继续在马路上晒肌肉,成为低效生产的代表。

一旦到了这一步,年轻人不能得到足够的机器工具,不能通过技术路线当白领,就只能追求另一种白领路线,希望考公务员,获得更多的资源分配权,最起码可以给自己一份安全感。这实际上就是孔乙己考秀才的路线,考不上当然要自嘲。

但自嘲说明年轻人还是想考公,想考公就得说服自己公务员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证明公务员的群体决策是正确的。这就无形中把所有决策都套上了光环,无论修多少了没人走的马路,炒了多少没人的三线地产,大方向都不能质疑。所以我们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被文化锁死了,年轻人一边自嘲孔乙己,一边去努力考公务员,维护公务员群体,最后导致有效生产的工具减少,技术岗位越来越稀缺。如果不打破这个循环,明年、后年、2030年,我们还得在现实中套孔乙己的模型。

要解决这个方案,年轻人首先要搞清楚孔乙己错在哪。他错,就错在只有自己的梦想,没有全社会的梦想。孔乙己面对自己的困境,解决方案只有读书考试一条路。拿到秀才功名,就可以领县学的补贴,就有体面的社会地位。但这个出路不可能是所有读书人的出路,清朝考秀才的通过率是3-5%,一个孔乙己实现梦想,就有几十个写字漂亮的读书人永远是孔乙己。这和现在拉美国家也没什么区别,人家踢足球,我们考公务员,都用虚幻的上岸可能性给整个社会打麻醉剂。

如果我们像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前期那样,政府放开了扩招,国企也放开了扩招,人人都上岸,人人都有铁饭碗,最后只能大下岗,把铁饭碗变成泥饭碗,还是人人都是孔乙己。所以当务之急是在文化上理解孔乙己,批判全民考公的“上岸”精神。

理解孔乙己,批判孔乙己,下一个问题是不当孔乙己怎么办。这个问题,辛亥革命和鲁迅已经做出了初步回答——我们必须当现代公民。公民要充分了解社会运行规律,要参与社会管理,要敢于说出中学课本《曹刿论战》那句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所以,我希望年轻人要平视那些考公上岸的同龄人,要把那些貌似百里挑一的处级,厅级干部看做普通人。他们是普通人,就一定有自己的小算盘,就一定会平时摸鱼。如果没有合理的监督,他们一定会为了应付上级考核指标而做无效投资,最后把本来可以造机器、扩大生产的的钢铁都变成空置房的钢筋,锁死所有人的机会。

所以562期我说,公务员制度必须改革,必须有进有出,定期考核,有不可忽视的降级和淘汰机制。这样在文化上摧毁考公上岸的梦想,在管理上让公务员也分享产业升级的压力,整个社会才有未来。年轻人才能把西部那些烂尾奇观里面的钢筋抽出来,变成可以搞生产的高效机器,支撑自己体面的技术工作。

3月20日,胡锡进也来谈孔乙己文学,有两段话说的特别好,请静静读一下:


老胡认为,社会的首要任务不是帮助年轻人“端正对劳动的认识”,而是竭尽努力创造更多工作,尤其是创造更多年轻人喜欢干、收入又相对理想的工作,从根本上缓解就业之难。

……科技创新是一切创新的根本,但科技创新的基础又来自于日常各领域创新逻辑的积累效应,形成厚积薄发。科技创新是“内力”的结果,而培育更加强大的“内力”,就要认真消除每一个薄弱点,促进整个肌体的健壮。

https://weibo.com/1989660417/My3f1h3Bh

老胡的话,总是大方向正确,具体落实下来缺乏细节,所以我前面用了十分钟时间具体解释全社会缺机器的问题。

回到那个棒棒军拉车的视频,我注意到,大多数人无论是尊重事实,还是过度理解了视频剪辑的用意,主要的关注点都是肌肉和豪车的对比,认为这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关注豪车当然有一定的正确性,因为这说明富裕阶层有了钱,拥有了对钢铁的支配权之后,没有进行有效的投资,没有把资产变成新型机器,而是变成了自己消费的奢侈品。这种操作的确会减少高效生产岗位,增加就业压力。简单地说,腐化的资产阶级会浪费发展机会。

但就中国现状而言,仅仅关注奢侈消费和简单劳动的对立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最基础、最重要的权力,不是消费,而是投资。保时捷跑车多了,会减少体面的技术工作岗位。而政绩性投资,投机性投资多了,更会减少成千上万的岗位。我们作为无产阶级,讨论社会问题的时候,如果希望自己的讨论有意义,就必须把投资当成社会讨论的核心内容。

要考虑投资方向,普通公民就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去学习投资的基本逻辑,付出一定的代价去监督社会投资,而不仅仅是用情绪去抱怨。这样的无产阶级,这样的现代公民才能联合起来,拥有更好的生活。

前年304期节目正好赶上建党100周年,我对观众分享了读共产党宣言的经验,当时有两段话,现在还想再说一次:


今天中国互联网上说起共产主义,最常见的关键词是讲“分配”,但是共产党宣言其实只有一处提到“分配”两个字,而且是在批判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时候提到的。

无产阶级就要给新社会当家,要知道柴米油盐的价格,要知道怎么生产柴米油盐,怎么生产更多更好的柴米油盐,而不仅仅是讨论什么样的饭菜好吃。

今年关于“孔乙己”话题的批判,和考公上岸的热度是同步的。从今年的经济形势看,恐怕几个月、几年后,类似的文化批判话题还要再翻上来。下次做全面大讨论的时候,希望年轻观众的思考度能比这次更深一步。

568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文字内容随后会发在睡前消息编辑部公众号,节目同步在微博睡前视频基地更新。我们周二再见!


相关阅读

  • 增长率14.5%!2032年生物基PE市场将达15亿美元

  • ▲ 2023年4月26-28日,BDO研究院、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将在重庆举办“BDO与锂电材料NMP、PVDF产业论坛”,并将走访中润新材料、巴斯夫、川维化工、华陆新材、恩捷、双象、新宙邦
  • LG显示急需巩固OLED实力 LG电子借1兆韩元

  • 韩国面板大厂LG显示(LG Display)3月27日表示,将向同属LG集团的LG电子(LG Electronics)借款1兆韩元(约7,721亿美元),用于「提高OLED技术的竞争力,并充实营运资金」。《韩国经济
  • 突发!百年巨头大裁员,首轮7000人!

  • 中国基金报 安曼2023年,迪士尼将迎来公司成立100周年。但是日子好像并不好过……根据CNBC报道,迪士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Robert A. Iger)于周一发给员工的备忘录中表示,
  • 韩国严正抗议日本审定通过歪曲历史教材

  • 韩国外交部发言人当地时间28日发表声明,对日本政府审定通过含有主张独岛主权和淡化二战期间日本强征朝鲜半岛劳工内容的小学教科书表示强烈遗憾。 独岛位于朝鲜半岛东部海域,
  • 时间定了!油价或迎今年以来最大降幅

  • 等等再加油油价真的要下跌啦预测下跌幅度还不小呢新一轮油价调整时间3月31日24时 ↓↓↓重回“7元时代”  国内油价由于周末休市,前5个工作日预计下调420元/吨,预测本轮油价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一口气回购三箱!橙子和橘子看到它都自愧不如!

  • 青见果冻橙,大家吃过吗!它跟爱媛、春见、不知火齐名被统称为“四大柑橘皇后”!是近几年超爆红的新品种!我第一次见就惊讶到眼睛都要弹出来,这是“装了水管”吧?轻轻一捏汹涌的果汁
  • 睡前消息【2023-3-27】离开首都

  • 1. 日本文化厅总部由东京迁往京都 据共同社3月27日消息,自当日开始,日本文化厅从位于东京霞关的总部迁往京都。目前包括文化厅长官等70人已开始在京都办公。预计最终将于5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