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国研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要提升居民收入更要提升公共服务破除居民不愿消费的后顾之忧

日期: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收集编辑: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宣璋    每经编辑 陈旭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回顾2023年,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强、增长动能不足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取得了同比增长5.2%的成绩。迈入2024年,我国经济增长会面临什么样的趋势?怎样挖掘经济增长潜力?提振消费该如何有针对性地施策……

带着这些问题,在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对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进行了专访。

横向需求空间和纵向产业升级空间打开

经济增长潜能就会非常可观

NBD:您认为今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如何?

刘世锦:从大的方面来讲,中国经济处在转型期,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近几年,我国实际上处在一个中速增长阶段。前一段时期由于疫情的冲击,一定程度上打乱了转型的进程,但从去年开始,我国基本摆脱了疫情的干扰,逐步回归到正常的增长轨道上。

2023年,我国GDP增长了5.2%。但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增速的基数相对比较低。2022到2023年两年间平均增速实际上是4.1%,这是低于中国现阶段潜在增长率水平的。

按照现在的学术研究,经济界普遍认为中国目前的潜在增长水平在5%左右。我们期待2024年能从过去几年受疫情冲击的轨迹上摆脱出来,回归到正常增长路径上。

所以2024年非常关键,希望全年能够达到并保持潜在的增长水平。经过努力,这是有可能实现的。

NBD:从长期视角看,当下应当如何挖掘我国经济增长潜力,保障经济始终运行在合理区间?

刘世锦: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是5%左右,那么增长的潜能主要在什么地方?

我们现在的人均GDP约为1.3万美元,距离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只有一步之遥。最近一两年里,我们能不能跨过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我认为这个可能性是有的。

国家提出了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水平,大概是3万到4万美元。与目前相比,有差不多2万美元的增长空间,这就是我们的追赶潜能,主要依靠服务业的增长和农业、工业的转型升级。

另外,最近几年随着新的技术革命,依靠数字技术和绿色转型两大新技术革命的驱动,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增长潜能。追赶潜能和新技术潜能融合在一起,在国际范围内就会形成我们新的竞争优势。所以,关键是我们怎样把这些潜力给利用好。具体来说,要特别重视两个方面的增长空间。

一方面是横向的,我国现在有9亿中低收入群体,怎么把这一部分人的收入水平往上提升,让其中一部分人能够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也就是说到2035年的时候,中等收入群体由目前的4亿左右能够翻一番,达到8亿~9亿人。这样的话,需求潜力就可以极大释放出来。

另一方面是从纵向来看,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既要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又要发展各种新的增长点,特别是新技术所驱动的增长空间,这方面的机会是很多的,比如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未来增长空间,再比如新能源汽车等。

概括来讲,一方面是要扩展横向的需求空间,另一方面是打开纵向的产业升级空间,那么,中国下一步的增长潜能就会非常可观。

江西种粮大户(左)给员工发放年终奖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当前发展型消费面临阻力

破解之道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

NBD: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发掘新质生产力来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否结合实例谈谈诸如新能源、新材料或人工智能领域内,新质生产力是如何带来产业结构变革和消费升级的?

刘世锦:新质生产力,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利用新技术全方位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高质量发展并非只是口号和抽象的概念,而是有具体内容的,从经济工作的角度而言,也是有相关指标要求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当然也包括劳动生产率。

那怎么来提升?数字技术和新的绿色技术,为我们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开辟了日益增多的新赛道。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最新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超出想象。在绿色转型方面,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一大批低碳绿色新产业的快速增长。

过去我们讲环境保护、绿色转型的时候,很多人是有顾虑的。他们认为这和经济增长会产生矛盾,要搞环保和绿色转型,经济增长速度就可能下降。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就是在原有技术体系之内做文章,那的确有可能影响经济增长。

但如果换个思路,立足于创新,用一套新的技术来解决绿色转型的问题,结果就会不一样。比如与传统的发电方式相比,光伏发电的碳排放是大幅下降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后,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接近甚至低于传统的燃煤发电成本,这在经济上就是具有竞争力的。

所以,利用新技术驱动相关产业,也就体现出新质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支撑的。

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2%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NBD:消费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当前我国消费市场恢复向好的基础仍不牢固,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要让居民敢于消费,应如何有针对性地施策?

刘世锦:当前部分居民不敢消费的原因有多方面,还是存在后顾之忧,比如担心现在把钱花了,今后没有收入了怎么办,为此会选择预防性储蓄。这说明我们的社保体系还没有完全跟上,但更重要的是居民手头的收入还不够多,如果居民收入不能持续增加,他们不会有足够的底气来消费。

有一种认知,以为居民不愿意消费是一个主观认识问题。这是把问题理解错了。关键是要给居民收入增长创造条件,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只要收入能够不断增长,消费潜力就会源源不断释放出来。

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1%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近年来,在居民的消费结构中,尤其是低收入群体,他们的生存型消费即衣食住行需求基本上满足了,包括贫困地区居民的吃饭穿衣、居住保障等问题基本上解决了。扩大消费的重点应该放在发展型消费上面。

发展型消费,就是居民在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求。城市的中等收入群体,多年来因为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而普遍感到焦虑,这实际上是扩大消费面临的突出问题。消费升级是通过结构变化来体现的,而并非只靠某种消费的增长。

当生存型消费稳定以后,发展型消费得往上走,但是目前发展型消费面临阻力。发展型消费和生存型消费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即一般是采用公共服务或者集体消费的方式。

例如,社保就是各级政府要构建一个大的保障网络,它是一种互助共济的方式。个人想解决社保问题,如果没有社保网络的话,也是解决不了的。

换句话说,对于发展型消费来说,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各类人群得到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比较大的差别,缺口最大的是近3亿农民工,这样就会限制这部分人群的发展型消费。

所以,当前解决消费的问题重点是发展型消费,而发展型消费重点关注的人群是进城农民工。

无论生存型消费还是发展型消费,最后都要落在提升收入上,根本的途径是推动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要素的市场化流动,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质量。让更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融入城市。中国下一步有可能迎来新一轮城镇化浪潮,就是在已有核心城市周边地区拓展都市圈,让大量中小城镇发展起来。

概括来讲,解决当前的消费问题,我认为重点是发展型消费;从社会人群来说,重点是农民工,特别是进城农民工;从方法来说,要推动新一轮的城镇化浪潮。

房地产固投持续下滑背景下

需强化服务业投资

NBD:当前我们强调要推动有效投资和精准投资,以优化投资结构并提高投资效率。您认为应该如何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创新驱动和民生领域?

刘世锦:过去我们的投资主要靠三驾马车——基建、房地产、制造业,但近两三年来出现了新的趋势:一方面房地产投资的高峰期已经过去,近两年下降的幅度比较大,目前依然处在负增长阶段;另一方面基建投资也遇到了瓶颈,地方上普遍反映一是缺钱,二是缺少好的项目。

近两年来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处于下降通道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认为下一步基建投资仍然会继续推进,但重点是要和都市圈的建设结合起来,这样投资效率才会比较高。而制造业投资要转向数字技术和绿色转型相关领域,要带动生产率提升,比如投向一些未来产业。

除此之外,我想特别强调服务业投资。服务业投资近几年增长速度很快,这和发展型消费是相配套的。近两三年,在整个投资比重的排序里,房地产持续下滑,下一步要重视、强化服务业投资。

NBD:面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和全球产业链重构,我国对外贸易应如何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如何借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多边机制,推动外贸结构多元化和高端化?

刘世锦: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动能,中国的出口不能放松,不论是量和质,都要提升。

2023年下半年以来制造业投资同比呈企稳回升态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要发展实体经济,以制造业为本,稳定制造业的比重。不过一定要搞清楚,从全球范围而言,要让中国制造业保持竞争力,一定意味着制造业的市场除了国内以外,还要有相当一部分市场是面向海外。所以,我们要保持比较高的制造业比重,就一定要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尤其是通过数字化或绿色化转型,提升它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近两年来,全球市场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比如去年中国的汽车出口首次位居世界第一。另外,我们的“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和锂电池)出口已经达到上万亿元,这都是一些新的出口品类。所以,中国在出口方面有新东西,有新的竞争力比较强的品类。

从更大的范围而言,下一步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要利用高标准的区域市场协定,通过对外开放来推动国内的改革。现在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的力量比较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有战略定力,要实现更高标准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更加主动的措施。比如开放通常讲究对等,而在有些情况下,看准了我们可以单边率先开放,先走一步带动对方,发挥引领作用。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说,目前我们很多产品和服务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推动竞争、推动开放,对国家发展是有好处的,对全球化的进程以及全球经济的繁荣和社会进步也是有好处的。


相关阅读

  • 知名品牌突然退市?不少人用过!

  • 昔日的网红彩妆鼻祖贝玲妃继1月28日在三大线上平台官方旗舰店闭店之后又传出“将于2024年中正式退出中国大陆市场”的消息图源:贝玲妃官博全国多地丝芙兰通知贝玲妃将退出中
  • 全国两会,国际社会读懂中国之窗(和音)

  •   观察中国全国两会,有助于国际社会读懂中国之“治”、洞察中国经济发展之“质”、感知中国与各国携手合作之“志”    “即将举行的中国全国两会将为观察中国的经济发
  • 世贸组织第十三届部长级会议达成务实成果

  • 世贸组织第十三届部长级会议达成务实成果中方积极促谈促合促成获广泛好评  当地时间2月26日至3月2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十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经过密集
  • 《人民日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袁亮院士声音

  • 3月4日,《人民日报》“两会特刊”刊发专题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报道了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院士声音。袁亮指出:“中国式现
  • 两会观察 | 坚定自信 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了首场新闻发布会。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向中外媒体介绍了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围绕政协履职、经济复苏、促进就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创造历史!她才15岁

  •   15岁的四川女孩杨思琪创造了历史,当地时间1日她在波多黎各举行的2024年世界冲浪运动会上拿到了巴黎奥运会资格,将成为首位代表中国队参加奥运会冲浪比赛的选手。  杨思
  • 你所关心的,正是全国两会所关切的

  • “春阳抚照,万物滋荣。”早春时节,神州大地处处绿意涌动。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季节里,2024年全国两会拉开帷幕。今年的全国两会备受瞩目,一个重要因素是,召开节点具有恢宏背景。今年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著名985高校,迎“80后”党委副书记

  • 据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3月2日消息,3月1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学科辅导团临时党支部成立大会在兴庆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王欢出席会议并讲话,上述信息显示,“80后”王欢已经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