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什么比幸福更值得嫉妒的呢?-《幸福之路》

我们生活中都有会有快乐的瞬间。但是幸福,是一种持续的充盈满足的心理状态。环顾四周,有多少幸福的人呢?如诗人布莱克所说:现代社会里,大多数人的脸上都有缺憾和悲伤的标记,我们有各自的烦恼。

我们有多久没有把手放在心脏的位置,问问自己,我幸福吗?请让我们从罗素的《幸福之路》,试着寻找答案吧。

《幸福之路》是罗素通俗作品中的一本名著,虽然这是一本大半个世纪以前的书,但即使是在今天,也丝毫不过时。罗素在书中所阐述的不是任何抽象的道理,而是他自己人生感悟的结果。

典型的不幸福的人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在少年时期被剥夺了一些正常的满足,于是便把这种满足看得比任何一种其他方面的满足更为重要,一生只朝着这一方面苦心寻求;他们仅沉溺对成功、金钱、权力、地位等各种欲望的满足,而享受不到生活的真正幸福。

而幸福的获得,在极大程度上是由于消除了对自我的过分关注,一旦人们把注意力仅仅集中在自己身上,过分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所作所为,过分看重自己对事情的主观感觉和强烈感受,即会导致对其他活动的天然热情和追求欲望的丧失,从而缺乏不断引入新的视野而不断更新自身的愉快经验,结果无聊之极,烦闷之极,倦怠、厌烦,幸福成为生活的奢望。不必苛求完美,是找到幸福感受的前提。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人们往往以金钱、地位、名誉方面的成功与否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或者将此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而在罗素看来,过于重视竞争的成功,把它当作幸福的主源,这就种下了烦恼之根。

把竞争当作人生的主体,太可怕、太执拗,使肌肉太紧张,意志太专注,也容易毒害神经恢复和丧失恬静的闲暇。罗素进而认为,人生应当是在“保持生活平衡”这个观念之下,接受健全而恬静的享受。

本书没有高深的哲理和艰深的学问,文字也没有哲学家惯有的犀利和冷峻,而是处处是流淌着温情。作者仿佛邻居你身边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摇椅里,回顾他的一生,缓缓吐露他的人生体悟,为所有经历正不幸的人们开出良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