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有一种孝,是让父母感觉自己被需要

文:似水流年

小时候,父亲是座山,母亲是条河。山水相依,孕育生命之歌;山水相连,将儿女润泽。小时候,父亲是登天的梯,父亲是拉车的牛;母亲是香甜的乳汁,是温暖的大手。

小时候,他们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蓝的天,踏平了一块平整的地。我们像一只只小鸟,在他们的庇护下羽翼渐丰,一天天长大,渐行渐远……




如今,他们的头上染满了霜花,他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深深痕迹,他们的牙齿已经脱落,他们的眼睛变得浑浊,他们的腰背不再挺拔,他们的双手变得龟裂不堪,并且不停发抖……

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发现,曾经是家里顶梁柱的他们,如今在你面前变得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在我们兴致勃勃、侃侃而谈的时候,他们不再参与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倾听!在我们工作、生活有什么重大改变或者决策的时候,他们也渐渐地,悄悄地选择了退出……你有没有发现,他们因为再也不能对我们有所帮助而落寞和愧疚的眼神?

外公年轻时非常能干,是家里家外的一把手。后来舅舅长大做了一家之主,表姐、表哥们也渐渐长大,外公逐渐退出了家庭掌事的核心地位。

舅舅一方面觉得外公年事已高,不该再为家事操心,是该安享晚年的时候了。另一方面觉得外公年纪大了,已经有些迂腐,判断事情不够客观、准确。于是,家里的农耕,孩子的学业、婚事……从不和外公商量。




但是,外公却事无巨细总是要参与进来。春耕秋种时,他们会因为种什么庄稼,怎么种,一亩地用多少化肥等农事一次次吵的面红耳赤;孩子的婚姻大事,外公会因为舅舅不和他商量,或者意见不一致而生闷气。

当然,每次吵架最终胜利的永远是舅舅。有时舅舅气得大声批评外公,批评他年龄大了,不在一边晒晒太阳,安享晚年;批评他年龄大了,跟不上时代了,却还管事太多。那时,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感觉舅舅那么凶悍,外公那么可怜!

这样吵的时候多了,外公可能感觉自己在这个家里真的没有什么用处了,于是,他渐渐少语了很多,渐渐远离家事,远离家人,除了吃饭,他很少在家。

后来,每次去舅舅家里,我首先看到的就是外公一个人手拄着一根拐杖,在村后的小桥上呆呆地长久地坐着,那落寞的眼神更显孤单。直到看到我,他那布满刀刻般皱纹的脸上、他的双浑浊无神的双眼才泛出久违的温暖的笑意,他的整个脸才显出久违的生机。




现在的我,早已步入不惑之年。每次想让母亲来我家里住几天,她总推说家里太忙,地里庄稼要打药,除草……家里鸡、鸭、猫、狗离不开等。每次她总有千万理由离不开家。可侄女要来县城上学,侄子也开始读一年级了,他们需要照顾。母亲二话没说,毅然地放下家里的一切。

她提前联系农机手,耕犁土地,把庄稼早早种好。她把饲养了一年多,正在下蛋的鸡、鸭卖掉一部分,宰杀一部分给我们带过来。又把家里的狗、猫托付给隔壁邻居照顾,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家里和自己要带的东西就毅然决然地前来陪读。

陪读的几年里,母亲每天早起晚睡,做饭,接送读小学的侄子,晚上陪着读高中的侄女。直到侄女考进大学,侄子不用接送。母亲又一次义无反顾地收拾行囊回到老家,专心侍弄她的那一亩三分地,还有那满院的鸡鸭狗猫。

母亲在家里像往常一样每天忙忙碌碌,除了田地里的庄稼,院子里,自留地里都种满了各种蔬菜菜。每当蔬菜可以采摘的时候,母亲总是打电话告诉我们,让我们回家去带。当听到我们不能回家或者听到我们说“家里有,不怎么吃,你留着吃吧。”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她的失落,那种不被再需要的失落。

最近,感觉家里农忙基本结束,我也有了空闲,于是又一次打电话让母亲来家里住几天,歇息歇息。可电话那头的母亲依然是那一堆堆老掉牙的理由。

等她说的差不多了,我说:“家里几床被子两三年没拆了,这几年不缝被子,也不会做这些活了,你能不能抽空过来几天,帮我拆拆缝缝?”母亲听后,急忙说:“被子用过哪能不拆洗?尽管有被罩罩着,还是拆洗过盖着暖和舒服。”然后,她又非常爽快地说:“我收拾收拾家里很快就去。”




我忽然觉得,我们自以为对父母很孝。我们给他们买各种吃的、用的。父亲节、母亲节也不忘买各种纪念品,来表达我们的孝心。我们把他们当成年老体迈,需要照顾的老人。可他们的名字叫父母,在他们虽然逐渐衰老的身体和心里,他们依然想为努力为我们做些什么。

我们为何成全他们?!因为,有另一种孝,是让父母感觉被需要!


声明:文章为愚伯的自留地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会追究责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