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秘诀很简单,只需要您每天花上几分钟时间

传说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每次生气与人起争执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然后坐在田地边喘气。后来,爱地巴工作非常勤劳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房地有多大多广,只要与人生气,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3圈。后来,他年纪大了,老到跑不动了,只要一生气,还是会绕着房子走完3圈。

大家一直问他为什么?他也不肯说出真相。后来,他终于向小孙子说明了一切。

年轻时,我与人生气,我会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小,我哪有时间,哪有资格去跟人家生气。
年纪大了,老了,我与人生气,我会边走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何必跟人计较呢?

道理很简单,真正的快乐是来自良好的心态,放下便能获得快乐。可是,说放下就能放下?快乐真有就那么容易吗?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快乐的秘诀,即通过特定的练习,乐观可以变成我们的思维定式,我们将远离悲观、消极,一辈子与快乐并行。

​​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身为博士研究生的他,在一次失败的动物行为实验中,发现并证明了“习得性无助”的存在。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乐观”这种优秀的品质,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得。同时指出心理学不应该只研究人类的弱点和问题,而应该同时关注人类的美德和优势,点破了当代心理学发展的弊病。

这本书阐述了乐观与悲观的形成原因,乐观对我们的事业、学业、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提供了乐观生活的ABCDE法则,用浅显的道理说明了乐观是一种可以通过练习掌握的技巧。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点出发,让我们认识乐观,学习乐观。

01.乐观和悲观的区别

乐观和悲观有什么区别?即是对厄运的解释习惯和解释风格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嘴里说出来的话,更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是每个人在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就养成的思维定式。

悲观和乐观的解释风格有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化。比如说考试考差了,有人心想:唉,我怎么每次都考那么差,我就是比别人笨。有些人的想法却大为不同:这次没有好好复习,一次考差没关系,还有下次,下下次。

悲观的人把失败看成是永久的、普遍的,还归因于人格特质。乐观的人把失败看成是暂时的、特定的、非人格化的原因。

习惯性的悲观想法一旦产生就会带来无助感、产生最阴暗、最恐怖、最让人绝望的情绪,从而焦虑和忧郁。永久性的思维使无助感延伸到未来,而普遍性思维使无助感扩散到你生活的各个层面。这只会让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比较容易放弃和产生抑郁。

从前,有两个秀才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了一支送葬的队伍。其中一个心灰意冷,心想:真是晦气死了,这次考试肯定无望了。而另一个见到黑漆漆的棺材,却笑逐颜开,心里念叨着:“棺材,棺材,升官又发财,这次我肯定高中。”结果前一位名落孙山,后一位金榜题名。

一瞬间的想法,乐观和悲观的心态造就了完全不同的人生境遇。本书也通过大量的数据证明了乐观的人更容易走出逆境,走向成功,也更容易健康长寿。


02.乐观的积极影响

在推销行业,乐观业务员的业绩肯定比悲观业务员好。悲观业务员打了三通失败的电话就泄气了,而乐观业务员能坚持打十通电话,乐观造就了坚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销售的业绩。

乐观对销售行业的积极影响被应用到美国大都会保险业务员的招聘中,通过对应聘者做归因风格测验,淘汰掉非常悲观的人。这个招聘决策提高了公司保险行业的销售业绩,减少了人力成本的浪费、提高了生产率,也说明了乐观对这个行业的积极影响。

想要成功,除了具备能力和动机之外,还需要坚持,遇到挫折也绝不放弃的坚持,而乐观的解释风格则是坚持的灵魂,抱持希望不轻言放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乐观生活的原因所在。乐观使我们的生活有梦想、有计划、有未来,更容易成功。

乐观程度高的人显然比较适合压力大、失败率高的工作,这种工作需要具有自主性、坚持性以及敢去做梦的人。

作者虽然倡导乐观,但他也证明了有些行业的确需要有轻度悲观的人,因为悲观者能更准确地感知现实。

比如,有些低失败率的工作,流动率很低,需要特别的技术,工作压力不大的行业。如技术成本预估、洽谈合约、财务控制及会计、统计、技术报告的撰写、质量控制、人事管理等等。

但是极度悲观的人会经常抑郁,在思想、情绪、行为和身体四个方面发生消极的变化和影响。很小的失败、挫折都会变成不可逾越的高山。

而乐观的人不容易被暂时的失败击倒,他们会改变具有自我毁灭、破坏性的思维,越挫越勇,百折不屈。我们要怎样才能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呢?



03.乐观的练习

1967年,塞利格曼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予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在给电击前,就把笼门打开,只要蜂音器一响,狗不但不逃走,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的发现。

随后实验升级,让狗提前学会怎么逃避电击,一旦有了这种可以逃避的记忆,它们就会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这也让作者发现乐观也可以通过练习和教授习得,这促使作者开始研究人类的习得性乐观,通过多年的实验他也证明了自己的乐活人生ABCDE法则的实用性。

什么是乐活人生ABCDE法则呢?即当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A)时,会产生消积的想法(B),和随之而来的悲观后果、感觉(C),这是乐活ABC。

比如小孩子不小心摔破了玻璃杯,心想: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粗心,惨了,惨了,会被妈妈骂,怎么办?然后,孩子陷入无限的自我怀疑和恐惧中。

乐活人生ABCDE法则教我们在这种时候,要反驳(D)心里消积的想法(B),激发(E)出乐观的思维。

反驳,首先要举出反例,孩子不小心摔碎了杯子,可以这样想:“我可从来没有打碎过玻璃杯”。然后,想到其他可能性,“上次,爸爸摔破了碗也没怎样呀”。接着是暗示,“多大点事啊,不过摔破一个杯子”。最后是用处,让自己逃离悲观,“没什么可怕的,妈妈又不是母老虎。”“以后小心点就是了”,这是自我激发。

反驳就是要打破心里对自己杀伤力最强的习惯性思维,逐渐形成乐观的解释风格。作者认为通过多情景多方面地练习,乐观这种优秀品质很快就可以变成我们的习惯性思维,越过心里的无形高墙。

我们也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暂时逃离悲观情绪,等心情平复之后再思考对策。就如同文章开头提到的西藏人爱地巴,每次与人生气都绕着自己的土地和房子跑三圈,转移注意力的同时,也反驳了消极想法,“我何必与人计较”。

通过反驳,转移注意力改变了他对消极事情的心理反应,让他更好地应对挫折,远离消极,乐观积极地前行。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这本书更深层次地告诉我们,悲观和乐观只不过是对一件事情的想法、感受的不同。我们可以列举出大量的消极实例,充分运用作者的乐活ABCDE法则每天练习实践几分钟,反驳消极想法,开启乐观之旅。祝愿大家最终都形成乐观的思维定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